2022-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六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水中:2Na+2H2O=2Na++2OH﹣+H2↑B.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1﹣+C1O﹣+H2O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Ba2++SO42﹣=BaSO4↓D.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HClO+Cl﹣ 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B.CH2Cl2C.CHCl3D.HCl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Cu→CuSO4B.SiO2→H2SiO3C.Cl2→HClOD.NO2→HNO3 4.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XYZWRA.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Y>W>RB.X、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W>YD.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R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性质相似B.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C(石墨,s)=C(金刚石,s)△H>0,所以石墨较稳定 6.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都不是 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B.形成物质中的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形成或断裂同一种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是不相等的,这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4-\n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O2(g)△H=+241.8kJ/mol;H2(g)+O2(g)=H2O(1)△H=﹣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B.吸热2.44KJC.放热44kJD.吸热44KJ 9.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D.该反应的焓变△H=﹣510kJ.mo1﹣1 10.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kJB.一定等于92.0kJC.一定大于92.0kJD.不能确定 11.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1941.7154.828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12.国际石油价格多次上涨,为解决能源危机,现在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O2(g)=CO2(g)+H2O(l)△H=﹣683.4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任何污染B.在25℃、101KPa时,生成1mol水时放出683.4kJ的热量-24-\nC.乙醇的燃烧热为683.4kJ/molD.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 13.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N2(g)+2H2O(g)△H1=﹣533.23kJ•mol﹣1H2O(g)=H2O(l)△H2=﹣44kJ•mol﹣12H2O2(l)=2H2O(l)+O2(g)△H3=﹣196.4kJ•mol﹣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N2H4(g)+2H2O2(l)=N2(g)+4H2O(l)△H=+817.63kJ•mol﹣1B.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1C.N2H4(g)+2H2O2(l)=N2(g)+4H2O(l)△H=﹣641.63kJ•mol﹣1D.N2H4(g)+2H2O2(l)=N2(g)+4H2O(g)△H=﹣817.63kJ•mol﹣1 14.反应4A(g)+5B(g)=4C(g)+6D(g)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内A减少了0.90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v(B)=0.075mol/(L•s)B.v(A)=0.030mol/(L•s)C.v(C)=0.040mol/(L•s)D.v(D)=0.060mol/(L•s) 15.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B.加压C.加负催化剂D.加大反应物浓度 16.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实验测得4molSO2参加上述反应放出354kJ热量,则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90%B.80%C.50%D.40% 17.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NH3)=0.02mol•L﹣1•s﹣1B.v(O2)=0.01mol•L﹣1•s﹣1C.v(N2)=0.02mol•L﹣1•s﹣1D.v(H2O)=0.02mol•L﹣1•s﹣1 18.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0.4mol/(L•s)B.v(C)=O.5mol/(L•s)C.v(B)=0.6mol/(L•s)D.v(A)=0.15mol/(L•s) 19.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方向方向移动的是( )A.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3O2(g)⇌2O3(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NH4HCO3⇌NH3+H2O(g)+C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4-\n20.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21.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2NO2⇌N2O4(正反应放热).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A.①和③B.②和④C.④和⑤D.③和⑤ 22.实验室用100mL1mol/L盐酸与锌粉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降低温度B.改用300mL1mol/L盐酸C.改用100mL3mol/L盐酸D.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 23.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2NO2(g)⇌N2O4(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消耗1molNO2的同时消耗1molN2O4②容器内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④容器内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2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a表示物质的平衡转化率).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p2>p1B.反应Ⅱ:△H>0,T1>T2C.反应Ⅰ:△H<0,p2>p1D.反应Ⅱ:△H>0,T2>T1 25.恒温下,将16molN2与24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下列的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为1:1B.10分钟内v(H2)=0.35mol/(L•min)C.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24g/LD.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3:2 26.在10L密闭容器中,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B(g)⇌2C(g),2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4molC,测得混合气体共3.4mol,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11:4-24-\nB.x值等于3C.A的转化率为20%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27.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 28.反应A(g)+B(s)⇌C(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的速率:(1)升温 ;(2)增大压强 ;(3)增大容器容积 ;(4)加入A ;(5)加入B ;(6)加正催化剂 . 29.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0.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kJ•mol﹣1. 31.如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J•mol﹣1):化学键C﹣HC﹣FH﹣FF﹣F键能414489565158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CH4(g)+4F2(g)﹦CF4(g)+4HF(g)△H= . -24-\n32.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3)3min后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含义是: . 3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点a﹣c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点c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c点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否”或“不一定”)(3)反应物浓度:a点 b点(填“<”、“=”或“>”)(4)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填“<”、“=”或“>”)(5)△t1=△t2时,SO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a~b段 b~c段(填“<”、“=”或“>”) -24-\n2022-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六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水中:2Na+2H2O=2Na++2OH﹣+H2↑B.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1﹣+C1O﹣+H2O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Ba2++SO42﹣=BaSO4↓D.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HClO+Cl﹣【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漏掉了生成氢氧化铜的反应;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需要保留分子式.【解答】解:A.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B.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1﹣+C1O﹣+H2O,故B正确;C.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Cu2++2OH﹣=Cu(OH)2↓+BaSO4↓,故C错误;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次氯酸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HClO+Cl﹣,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B.CH2Cl2C.CHCl3D.HCl【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甲烷第一步取代生成等量的HCl和一氯甲烷,在后续的取代中氯代甲烷总的物质的量不变,而HCl不断增多,因此其物质的量在生成物中最大;【解答】解:甲烷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除了生成有机物之外,还有氯化氢生成,且有几个氢原子,就生成几分子氯化氢,所以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最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甲烷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Cu→CuSO4B.SiO2→H2SiO3C.Cl2→HClOD.NO2→HNO3【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24-\n【分析】A、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解答】解:A、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故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至少两步,故B错误;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C正确;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注意二氧化硅虽然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4.X、Y、Z、W、R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XYZWRA.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Y>W>RB.X、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W>YD.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R【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若W为S、R为Cl时,Cl元素非金属性更强;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解答】解:A.若W为S、R为Cl时,非金属性Cl>S,故A错误;B.非金属性Y>X,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Z>W>Y,故C正确;D.若W为S、R为Cl时,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位置与性质关系,侧重考查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结构,需要学生熟练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性质相似B.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C(石墨,s)=C(金刚石,s)△H>0,所以石墨较稳定【考点】同素异形体;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24-\n【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B.核电站把核能转化成电能;C.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D.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分析.【解答】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O2和O2都是分子,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B.水电站把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核电站把核能转化成电能,故B错误;C.明矾中的铝离子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起到净水作用,但是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C错误;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所以石墨稳定,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位素的概念、能量转化、明矾净水、物质稳定性的判断,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都不是【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解答】解: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均是放热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例子,抓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B.形成物质中的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形成或断裂同一种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是不相等的,这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考点】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作用力;B、形成化学键要放热;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能量的关系分析;D、形成或断裂同一种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相同.【解答】解: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作用力,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故A错误;-24-\nB、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C正确;D、一种化学键的键能是一定的,形成或断裂同一种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O2(g)△H=+241.8kJ/mol;H2(g)+O2(g)=H2O(1)△H=﹣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B.吸热2.44KJC.放热44kJD.吸热44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含义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解答】解:①H2O(g)=H2(g)+O2(g)△H=+241.8kJ/mol②H2(g)+O2(g)=H2O(1)△H=﹣285.8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H2O(g)=H2O(1)△H=﹣44KJ/mol当1mol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H2O(l)=H2O(g)△H=+44KJ/mol当1mol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吸热44KJ;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理解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9.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D.该反应的焓变△H=﹣510kJ.mo1﹣1【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B、依据催化剂只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分析判断;-24-\nC、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D、依据盖斯定律的内容,反应的焓变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解答】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只改变所以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会改变该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b线使用催化剂,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故C正确;D、图象中表示的是1molCO气体和2mol氢气反应生成1mol气态甲醇的反应热效应,反应放出热量=510KJ﹣419KJ=91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91kJ•mol﹣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作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图象的含义是解题的根本. 10.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小于92.0kJB.一定等于92.0kJC.一定大于92.0kJD.不能确定【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0kJ,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NH3,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N2+3H2⇌2NH3,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生成2molNH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11.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1941.7154.828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吸收能量,故A错误;B.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故B正确;-24-\nC.反应N2(g)+3F2(g)→2NF3(g)△H=(941.7+3×154.8﹣283.0×6)KJ•mol﹣1=﹣291.9KJ•mol﹣1,△H<0,故C错误;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高考高频考点,本题侧重于反应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键的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2.国际石油价格多次上涨,为解决能源危机,现在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O2(g)=CO2(g)+H2O(l)△H=﹣683.4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任何污染B.在25℃、101KPa时,生成1mol水时放出683.4kJ的热量C.乙醇的燃烧热为683.4kJ/molD.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A.乙醇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B.由热方程式可知,生成molH2O放出683.4kJ的热量;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D.当反应各物质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解答】解:A.乙醇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所以乙醇汽油也可能会产生污染,故A错误;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O2(g)=CO2(g)+H2O(l)△H=﹣683.4kJ/mol,由热方程式可知,生成molH2O放出683.4kJ的热量,故B错误;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不是1mol,故C错误;D.当反应各物质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热量比,则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侧重于燃烧热的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3.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2H4)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g)+O2(g)=N2(g)+2H2O(g)△H1=﹣533.23kJ•mol﹣1H2O(g)=H2O(l)△H2=﹣44kJ•mol﹣12H2O2(l)=2H2O(l)+O2(g)△H3=﹣196.4kJ•mol﹣1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N2H4(g)+2H2O2(l)=N2(g)+4H2O(l)△H=+817.63kJ•mol﹣1-24-\nB.N2H4(g)+2H2O2(l)=N2(g)+4H2O(g)△H=﹣641.63kJ•mol﹣1C.N2H4(g)+2H2O2(l)=N2(g)+4H2O(l)△H=﹣641.63kJ•mol﹣1D.N2H4(g)+2H2O2(l)=N2(g)+4H2O(g)△H=﹣817.63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和目标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来解答.【解答】解:N2H4(g)+O2(g)=N2(g)+2H2O(g)△H1=﹣533.23kJ•mol﹣1①H2O(g)=H2O(l)△H2=﹣44kJ•mol﹣1②2H2O2(l)=2H2O(l)+O2(g)△H3=﹣196.4kJ•mol﹣1③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用①+②×2+③:N2H4(g)+2H2O2(l)=N2(g)+4H2O(l)△H=﹣817.63kJ•mol﹣1或用①﹣②×2+③:N2H4(g)+2H2O2(l)=N2(g)+4H2O(l)△H=﹣641.63kJ•mol﹣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把握盖斯定律的原理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为解题的关键. 14.反应4A(g)+5B(g)=4C(g)+6D(g)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内A减少了0.90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v(B)=0.075mol/(L•s)B.v(A)=0.030mol/(L•s)C.v(C)=0.040mol/(L•s)D.v(D)=0.060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v=计算v(A),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其它物质表示的速率.【解答】解: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内A减少了0.90mol,则v(A)=0.06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B)=v(A)=×0.06mol/(L.s)=0.075mol/(L.s),v(C)=v(A)=0.06mol/(L.s),v(D)=v(A)=×0.06mol/(L.s)=0.09mol/(L.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知道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 15.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B.加压C.加负催化剂D.加大反应物浓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4-\n【分析】增大压强、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解答】解: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只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百分数不变;加负催化剂会减少活化分子百分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注意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影响活化分子的浓度或百分数,要注意负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6.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实验测得4molSO2参加上述反应放出354kJ热量,则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90%B.80%C.50%D.4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根据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转化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转化率=×100%.【解答】解:反应放出354kJ热量,则消耗的二氧化硫为2mol×=3.6mol,故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100%=9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关键是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比较基础. 17.(2022•湖南一模)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NH3)=0.02mol•L﹣1•s﹣1B.v(O2)=0.01mol•L﹣1•s﹣1C.v(N2)=0.02mol•L﹣1•s﹣1D.v(H2O)=0.02mol•L﹣1•s﹣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则v(N2)==0.01mol•L﹣1•s﹣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答】解: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则v(N2)==0.01mol•L﹣1•s﹣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NH3)=0.01mol•L﹣1•s﹣1×=0.02mol•L﹣1•s﹣1,v(O2)=0.01mol•L﹣1•s﹣1×=0.015mol•L﹣1•s﹣1,水为纯液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选A.-24-\n【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可解答,注意水为纯液体,题目难度不大. 18.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0.4mol/(L•s)B.v(C)=O.5mol/(L•s)C.v(B)=0.6mol/(L•s)D.v(A)=0.15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应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然后比较大小.【解答】解:A、由C和D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v(C)=v(D)=0.4mol/(L•s);B、v(C)=O.5mol/(L•s);C、由B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则v(C)=v(B)×=0.6mol/(L•s)×=0.4mol/(L•s);D、由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则v(C)=v(A)×=0.15mol/(L•s)×=0.075mol/(L•s);显然用C的反应速率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时,O.5mol/(L•s)最快,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快慢比较,应注意化学计量数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及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才能比较来解答. 19.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方向方向移动的是( )A.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3O2(g)⇌2O3(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NH4HCO3⇌NH3+H2O(g)+C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来分析: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升高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解答】解: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故C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题考查学生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0.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n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反应物逐渐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多直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答】解: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时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B、反应正向进行,趋向化学反应限度,则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故B正确;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时,反应逆向进行,故C错误;D、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反应物逐渐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多,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与逆反应速率,即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属于教材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1.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2NO2⇌N2O4(正反应放热).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A.①和③B.②和④C.④和⑤D.③和⑤【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逆反应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2⇌N2O4向左进行,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根据M=判断;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判断;⑤根据ρ=判断.【解答】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2⇌N2O4向左进行.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根据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可知,容器内压强增大;⑤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ρ=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选D.-24-\n【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理解. 22.实验室用100mL1mol/L盐酸与锌粉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降低温度B.改用300mL1mol/L盐酸C.改用100mL3mol/L盐酸D.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速率,可通过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考虑,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等因素来实现.【解答】解:A.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B.盐酸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C.改用100mL3mol•L﹣1盐酸,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固体的表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3.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2NO2(g)⇌N2O4(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消耗1molNO2的同时消耗1molN2O4②容器内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④容器内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①、消耗1molNO2的同时消耗1molN2O4,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①错误;②、容器内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②错误;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g)的浓度不变,正逆速率相等,故③正确;④、容器内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正逆速率相等,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2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a表示物质的平衡转化率).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24-\nA.反应Ⅰ:△H>0,p2>p1B.反应Ⅱ:△H>0,T1>T2C.反应Ⅰ:△H<0,p2>p1D.反应Ⅱ:△H>0,T2>T1【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反应Ⅰ: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据此判断反应热效应;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压强对A的转化率影响判断压强大小;反应Ⅱ: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高低;根据温度对n(C)的影响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进而判断反应热效应.【解答】解:反应Ⅰ: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H<0,反应Ⅰ的特点是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应增大,所以p2>p1,故A错误,C正确;反应Ⅱ:T1条件下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少,所以T1>T2,而在T1条件下达平衡时n(C)小,所以说明低温有利于C的生成,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B错误,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图象等,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结合方程式的特征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25.恒温下,将16molN2与24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下列的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为1:1B.10分钟内v(H2)=0.35mol/(L•min)C.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24g/LD.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3: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恒温下,将16molN2与24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设消耗氮气物质的量为xmol,则:N2(g)+3H2(g)⇌2NH3(g)起始量(mol):16240变化量(mol):x3x2x平衡量(mol):16﹣x24﹣3x2x则×100%=25%,解得x=4.A.转化率=×100%;-24-\nB.根据v=计算v(H2);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等于起始时氮气、氢气质量之和,根据m=nM计算气体质量,再根据ρ=计算气体密度;D.根据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计算.【解答】解:恒温下,将16molN2与24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设消耗氮气物质的量为xmol,则:N2(g)+3H2(g)⇌2NH3(g)起始量(mol):16240变化量(mol):x3x2x平衡量(mol):16﹣x24﹣3x2x则×100%=25%,解得x=4.A.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为:=1:2,故A错误;B.10min内v(H2)==0.3mol/(L•min),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124g/L,故C正确;D.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6﹣4)mol:(24﹣4×3)mol:2×4mol=3:3: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难度不大,注意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应用. 26.在10L密闭容器中,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B(g)⇌2C(g),2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4molC,测得混合气体共3.4mol,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11:4B.x值等于3C.A的转化率为20%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利用三段式分析,A(g)+xB(g)⇌2C(g)起始(mol)130转化(mol)0.20.2x0.4平衡(mol)0.83﹣0.2x0.4由题意可知,0.8+3﹣0.2x+0.4=3.4,所以x=4,据此答题.【解答】解:根据三段式计算, A(气)+xB(气)⇌2C(气)-24-\n起始(mol) 1 3 0转化(mol)0.2 0.2x 0.4平衡(mol)0.8 3﹣0.2x 0.4由题意可知,0.8+3﹣0.2x+0.4=3.4,所以x=4,A、平衡时,物质的量比A:B:C=0.8:(3﹣0.8):0.4=4:11:2,故A错误;B、0.8+3﹣0.2x+0.4=3.4,所以x=4,故B错误;C、A的转化率为×100%=20%,故C正确;D、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0.04mol/(L•min),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计量数的确定、反应速率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等知识,难度不大,解题时注意运用三段式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27.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偏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不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2)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解答】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24-\n(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7少有关,若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7,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n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60mL0.50mol/L的盐酸跟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注意中和热与酸、碱的物质的量无关,难度不大. 28.反应A(g)+B(s)⇌C(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的速率:(1)升温 加快 ;(2)增大压强 加快 ;(3)增大容器容积 减慢 ;(4)加入A 加快 ;(5)加入B 不变 ;(6)加正催化剂 加快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升高、加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用正催化剂等,反应速率加快,注意B为纯固体,改变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以此来解答.【解答】解:(1)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加快;(2)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加快;(3)增大容器容积,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变小,或认为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减慢;(4)加入A,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加快;(5)反应体系中只有B为纯固体,则加入B,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6)加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加快.【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明确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5)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29.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1 .【考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a下,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产物必须为稳定氧化物.【解答】解:在25℃、101kPa下,1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55.6kJ,则16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6×55.6KJ=889.6KJ,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1,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1.【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为1mol,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 30.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124.2 kJ•mol﹣1.-24-\n【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合适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据此计算;【解答】解:已知:①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②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3H8(g)═CH3CH=CH2(g)+H2(g),所以△H=△H1﹣△H2=156.6kJ•mol﹣1﹣32.4kJ•mol﹣1=124.2kJ•mol﹣1;故答案为:124.2.【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涉及盖斯定律的运用,注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构建,难度中等. 31.如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单位为kJ•mol﹣1):化学键C﹣HC﹣FH﹣FF﹣F键能414489565158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CH4(g)+4F2(g)﹦CF4(g)+4HF(g)△H= ﹣1928KJ/mo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得到反应的焓变.【解答】解:化学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CH4(g)+4F2(g)=CF4(g)+4HF(g)△H=(414KJ/mol×4+158KJ/mol×4)﹣(489KJ/mol×4+565KJ/mol×4)=﹣1928KJ/mol;故答案为:﹣1928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2.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Y+2Z⇌3X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 0.1 (mol•L﹣1•min﹣1);(3)3min后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含义是: 在此条件下该反应已达到反应限度(或化学平衡)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1)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v=计算;(3)从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24-\n【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Z、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X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3min时,△n(Y)=0.2mol,△n(Z)=0.4mol,△n(X)=0.6mol,则△n(Y):△n(Z):△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Y+2Z3X,故答案为:Y+2Z3X;(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v===0.1mol/(L•min),故答案为:0.1;(3)3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故答案为:在此条件下该反应已达到反应限度(或化学平衡).【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方程式的确定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点a﹣c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点c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c点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否 (填“是”、“否”或“不一定”)(3)反应物浓度:a点 > b点(填“<”、“=”或“>”)(4)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填“<”、“=”或“>”)(5)△t1=△t2时,SO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a~b段 < b~c段(填“<”、“=”或“>”)【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容器的体积恒定、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不变,所以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但温度和浓度影响其反应速率,结合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解答】解:(1)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点a﹣c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点c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因为c点的速率仍然在减小,所以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否;-24-\n(3)虽然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但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所以反应物浓度:a点>b点,故答案为:>;(4)由(1)解答,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答案为:>;(5)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SO2的转化率将逐渐增大,所以SO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a~b段<b~c段,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象,注意该反应的特点及反应限制条件,一定要读懂,“绝热恒容密闭容器”这句话表达的含义,难度较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