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22年下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地理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4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22年9月28日,中国贵州射电望远镜“天眼”接收到一个来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信号。据科学家推测,外太空的某颗恒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该恒星相距约750万千米,该恒星比太阳暗900倍。完成下面小题。1.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A2.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②1.根据地球上生命的条件:①适当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上有适当的温度,从而使地球上有液态状;②适当的质量和体积,使得地球上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材料强调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故A正确。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排除B、D。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排除C。【点睛】本题联系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宜采用排除法。2.“液态水存在”是因为地球温度适宜。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主要是因为适宜的日地距离,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有大气层的存在。故C正确。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n3.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四川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答案】3.D4.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3.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D正确。4.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B、C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排除。5.下图为2022年3月18日9:30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空间天气指数。回答下题-15-\n图示信息表明此时A.太阳黑子较多B.无耀斑爆发C.日珥增多D.太阳风强烈【答案】B【解析】根据空间天气指数预报图可知,此时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电离层、地球磁场、卫星运行等影响小,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应都很微弱。所以B正确。6.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B.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法国欧洲杯足球赛现场直播C.很多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D.湖南四季分明【答案】B【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地方时不同,北京时间凌晨是法国的16点左右,B正确;影子不同季节长短不同,是因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作息时间是因冬季和夏季昼夜长短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四季都是地球公转引起的。7.在下面四幅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中,a、b、c、d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A.aB.acC.acdD.abcd【答案】D-15-\n........................【点睛】图中分界线均晨昏线,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022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下面小题。8.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A.13日05:00B.13日21:00C.14日04:00D.14日12:009.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10.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答案】8.D9.B10.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8.图片显示飞机起飞时间为伦敦时间13日13:00,中途飞行15小时,因此飞机抵达时的伦敦时间为14日4:00。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14日12:00,D正确。【点睛】注意时间的换算。9.-15-\n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长沙纬度低于伦敦,因此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B正确。10.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故D正确。11.下面四幅图,与赤道垂直的箭头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另一根箭头代表偏转方向,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C正确。【点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下面左图、右图为由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12.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13.当地球位于右图中的哪个位置时,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答案】12.A13.A【解析】试题分析:12.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远日点附近时,其位置在夏至日附近。根据右图中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北极靠近太阳的是夏至,所以最接近右图中的A位置,A对。13.-15-\n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中的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昼长时间长于广州。结合前面分析,夏至日对应的位置是A位置,A对。【考点定位】二分二至日的位置,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读下图(P、Q分别为地球公转轨道上两个不同的点,M、H分别为地球表面的两点),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Q所在平面为地球赤道平面B.角度L和角度S互余C.L和S所代表的角度相等,都为23°26′D.M、H都位于赤道15.当地球位于P点时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B.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C.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D.全球昼夜平分【答案】14.C15.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4.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P、M、H、Q位于黄道面上,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C正确,A、B、D错误。【点睛】黄道面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赤道面与纬线平行。15.当地球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昼长达到最短。B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在赤道与回归线之间何时直射何时最大,A错误。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C错误。16.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15-\n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最长影长越短,楼间距近。图中显示乙地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选B。【点睛】楼间距的确定依据的是最长的影长。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17.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18.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A.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7.B18.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7.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内地核、④为外地核。-15-\n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B正确。18.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B正确,C错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为水圈特点,A错误。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D错误。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9.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答案】19.A20.D【解析】19.低碳经济主要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因此其本质是要限制向大气圈中排放炭物质。20.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炭物质蓄积在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各圈层中,其中炭物质含量最多的是岩石圈;⑤环节是炭物质由水圈向大气圈转移,其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将增加碳排放的速度;④环节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处炭物质,是大气中炭物质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15-\n21.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1.A22.C【解析】试题分析:21.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形成的湖泊,说明该地曾有过火山喷发,结合浮石多孔而质轻的特点,可知它是岩浆喷出地表,较快冷却凝固而成。2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结合上题分析,所以C正确。考点:地壳物质循环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 ②板块张裂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②③-15-\nC.①④D.②④2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落基山脉的形成B.智利海沟的形成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答案】23.B24.D【解析】试题分析:23.由材料可知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海绵向两侧分开,模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边界是生长边界,B正确。碰撞挤压是消亡边界,板块相向运动。24.落基山脉的形成、智利海沟的形成、青藏高原的隆起都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只有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考点定位】板块构造学说。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背斜、向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向斜、背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26.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答案】25.A26.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5.甲处岩层上拱,为背斜;乙处岩层下弯,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故A正确。26.丁处山岭为向斜成山,原因是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正确。下图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n27.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a——海浪侵蚀B.b——流水侵蚀C.c——风力侵蚀D.d——冰川侵蚀28.b景观中的瀑布为黄果树瀑布,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27.B28.B【解析】试题分析:27.图a为风力寝室地貌;图b为流水侵蚀地貌;图c为内力作用形成的山脉;图d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湖。28.若b为黄果树普瀑布,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水量越大流水侵蚀作用越强。黄果树瀑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水量大,侵蚀强烈。考点:该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山谷走向基本一致C.等高线基本平行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0.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答案】29.C30.A-15-\n【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29.水平梯田的田埂应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起到保水作用。C正确。30.梯田的修筑,使沟谷发育的山坡形态发生了改变,A正确。土壤类型是自然和人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坡向是不易改变的,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B、C、D错误。【点睛】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但不能改变土壤类型、坡向、物质组成。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31.读甲、乙图,图中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回答下列问题。①点的地理坐标是;(2)②点属于五带中的;(3)③点位于(东、西)半球;(4)②点位于④点的方向。【答案】(1)(20°N,110°E)(2)南温带(3)西(4)西南【解析】(1)①所在图形中越向北去,纬度越高,为北纬。越向东去,经度越高,为东经,因此地理坐标是(20°N,110°E)。(2)纬度小于23.5°为热带,纬度在23.5°--66.5°之间为温带,纬度低于66.5°为寒带;②所在半球越向南去,纬度越高,为南半球。因此②位于南温带。(3)东西半球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剩下的就是西半球。图中③为45°W,因此位于西半球。(4)据图可知②的位置为(40°S,170°W),④的位置为(30°N,135°W),因此)②点位于④点的西南方向(西经度,度数越大越靠西)。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5-\n3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2022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每隔15天一个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并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1)二至日相比,地球公转速度将继续加快的是______(填“冬至日”或“夏至日”);图中PMK为晨昏线,其中MK为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2)图中P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M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3)有关湖南省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A.小寒至立春,长沙物影越来越长B.立夏至芒种,长沙昼长短于北京C.小暑至立秋,太阳直射点将北移D.立冬至大雪,正值水稻播种季节【答案】(1)冬至日昏线(2)60(3)B【解析】(1)地球公转,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将继续加快的是冬至日。图中右侧背向太阳光,为夜半球。因此MK为昏线。(2)P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因此地方时为6:00,M所在纬线出现极夜现象,因此M地的昼长为0小时.3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n(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长虚线代表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2)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填数字代号)(3)写出板块的名称:②是板块,③是板块。【答案】(1)生长(2)④⑤(可互换)(3)欧亚(亚欧)、印度洋【解析】(1)长虚线主要位于大洋中,为生长边界。(2))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因此为图中④板块和⑤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3)②是欧亚(亚欧)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34.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地质构造上看,甲是。(2)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华山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3)在甲、乙、丙三地中最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地。假设该河流位于我国,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南或北)岸侵蚀严重。(4)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东西向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乙、丙地中的地。理由是-15-\n【答案】(1)向斜(2)断块山(3)乙南(4)丙岩层呈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解析】(1)甲处岩层下弯,因此为向斜。(2)华山北坡陡峻,属于断块山。(3)乙为谷地,且断层发育,地下水容易出露,因此可能发育成河流。甲和丙为山地,应为分水岭。我国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右偏后水偏向南岸,因此南岸侵蚀严重。(4)背斜处有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宜开凿隧道。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