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小题,总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秦朝形成的哪项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A.分封制B.皇帝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制2.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下列属于城邦体制基本特点的是()A.小国寡民、独立自主B.直接民主、人民主权C.人民主权、独立自主D.轮番而治、法律至上3.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A.联邦制共和制B.总统制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D.封建君主专制4.3.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与“关税协定”特权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A.普法战争B.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它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指()A.巴黎公社革命B.俄国二月革命C.法国七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6.下图反映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村民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A.多极化趋势B.单边化趋势C.多元化趋势D.全球化趋势8.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6-\n9.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奠定基础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10.关于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下来。”该运动是指()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其主要内容是()A.增强企业活力B.发展乡镇企业C.发展民营经济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2022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11日24时,2022天猫双11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同比增长59.7%。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的时间是()A.1992年B.1994年C.1998年D.2022年1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出现了()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人民资本主义1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1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属于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兼爱B.民贵君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16.“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下列属于“他”对人类的贡献是()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学说C.社会契约论D.人要自律17.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哪种写作风格()A.现实主义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18.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下列属于维新派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9.解决了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20.十九世纪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是()A.《泉》B.《自由引导人民》-6-\nC.《拾穗者》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1.秦朝在地方实行________制度,元朝在地方实行_________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________领导下,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确立了__________政体。23.1859年,天平天国颁布由_______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____________。24.辛亥革命使___________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把____________传播到工人中去。2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演变。2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新的生产组织形式_______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又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出现.27.______________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_________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28.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__,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9.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实行“思想自由,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使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30.195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文艺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三、解答题(本题共20分)31.阅读材料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图一是1950年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该图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中的哪一具体政策?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8分)(2)图二是乔冠华(中国代表团团长)在第26届联大上。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4分)(3)图三是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促成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4)-6-\n图四是1972年中日“破冰之旅的握手”,本次握手有什么成果?反映了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四、历史写作(本题共20分)弗农•史密斯强调,人们是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实现专业化,而且各种分工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全球化的本质正是如此。我们实际上在一个世界中从事交换活动,而且彼此有一些重叠。我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类的社会性,我们可以进行社会的交换,也正因为可以进行社会交换使得我们实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和生产。而且这种交换就必然会遵循互惠的规则,跨越了家庭和部落的藩篱。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的经济全球化的论文。写作要求:(1)以文章形式呈现,逻辑严密,过度自然。(2)内容全面,表达准确,语句通顺。内容要求(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4分)(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影响。(12分)(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4分)-6-\n2022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历史学科答案1.C解析: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B选项包含在C选项中;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政治制度因此选C。2A解析: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3.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4.B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破坏关税自主权。5.D解析: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排除A,B和C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D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且成功。6.A解析:全国人大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每年都要召开常会。7.A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8.C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集体耕作属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9.B解析: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0.A解析: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旧制度。11.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B解析: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13.C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14.C 解析:开创了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15.B解析:“兼爱”墨家墨子的主张;“民贵君轻”儒家孟子的主张;“无为而治”道家老子的主张;“以法治国”法家韩非子的主张。16.A解析:文中“他”指伏尔泰,“天赋人权”是由伏尔泰提出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排除B;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排除C;康德主张“人要自律”排除D。17.C解析: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8.D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只有D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19.D解析:八七会议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遵义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20.B解析:《泉》的作者是安格尔;《拾穗者》是米勒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作品。二、填空题21.郡县制度;行省制度22.俾斯麦;君主立宪23.洪仁玕;《资政新篇》24.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25.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26.工厂;垄断组织、27.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28.量子假说(量子论);相对论29。兼容并包;《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发展三、解答题31(1)政策:“一边倒”政策;(2分)建国初期成就: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分) 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2分)31(2)原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2分)-6-\n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加强。(2分)31(3)理解: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因素。(2分)31(4)成果: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2分)变化:由对立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再到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2分)四、历史写作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原因: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平发展成为主题,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4分)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分)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分)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3分)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3分)(教材必修二111页)对策: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第二,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第三,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4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