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开卷考试。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本试题分两卷,共6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80分钟。3.第二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2、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最主要是指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B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C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3、美国总统奥马巴于2022年2月22日公布了新的医疗改革方案,该方案在着力弥补参众两院医改法案分歧的同时,提出创立新机构监管医疗保险费率等一系列新举措。奥巴马总统的医改方案需要国会通过说明A美国实行联邦制B利益集团操控美国政治C美国实行两党制D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4、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在评价晚清时期的中国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各项最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6-D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A《政府论》B《共产党宣言》C《乌托邦》D《共同纲领》6、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反映了新中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断发展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7、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8、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从本质上反映的是A消费结构B市场意识C节俭习惯D小农思想9、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10、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衰落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已完全占领中国市场11、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6-12、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3、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奉行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14、中国知识界曾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他们认为“国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下生产的无规划性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和浪费。”由此判断,苏联当时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15、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6、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17、某中学生参加综艺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确定不了正确答案,他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明朝D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与军事18、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6-1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20、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第二卷(书面表达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2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2、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________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_______独裁。2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会议请算了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确定了开展______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5、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_________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_________________政策。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入停顿。26、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27、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28、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__________的诞生。-6-29、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为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0、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外交特征是什么?(2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4分)面对险恶形势,新中国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2分)此时期,新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4分)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2分)-6-(1)材料三反映中国这时奉行什么政策?(2分)这一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2分)四、历史写作(本题共20分)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文。内容包括:(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写作要求:内容全面,逻辑严谨,过渡自然,字迹工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