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40题,共80分)1.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材料反映( )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3.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4.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彻底瓦解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5.“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皇帝宝座D.祖先牌位6.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这种习俗源于A.图腾崇拜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7.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8.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9.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0.“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A.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C.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D.阻碍了田庄经济的发展1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12.“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5\n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D.民族关系1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14.《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15.2022年冬至日(12月22日),风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与此有关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丞相制1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传统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17.唐德刚:这“是一种从「部落主义」(tribalism)演化出来的职责不分、组织松散、以封君个人为中心的一种原始性的部落制度”。他所说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18.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9.《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这表明( )A.郡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B.周王是天下唯一大宗与政治上的最高领袖C.宗法制的确立割断了“国”与“家”之间的关系D.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20.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1.“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A.政治隶属B.血缘等级C.尊奉服从D.分配继承22.《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24.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5\n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个人观念淡漠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6.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A.郡县设置与秦统一六国有关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D.分封制的衰落2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8.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2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②秦始皇勤于政事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31.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百害无一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2.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完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33.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4.“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3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3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转型”有关的是()5\nA.世袭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37.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①奖励军功 ②推行县制 ③什伍连坐制 ④重农抑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8.《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39.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4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第II卷(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下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0分)5\n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密…………………………………封…………………………………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原平一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答题卡(2022.9)高一历史第II卷(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