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月考(2)文科历史试题2022-12-23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学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塑到()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4、与西方相比,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A.注重实用,不重视理论B.理论体系不够健全C.没有与自然科学结合D.不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5、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B.骚体诗C.宋词D.明清小说6.清朝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8-\n7、李贽宣称:“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这体现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B.主张不必要求人人都尊孔C.全部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D.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8.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1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藉曰不变,则天地与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这反映了梁启超()A.宣传变法图存思想B.主张君主立宪制C.学习西方共和思想D.坚持“中学为体”思想11、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建国初期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1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8-\nA.民权主义是核心主张B.以民为本的思想C.实现民族独立是前提D.理论源于天赋人权14、“由于西方国家被证明是顽固不化的,孙中山和国民党便转向俄国。他们宣称,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是世界范围的同一个解放运动的两个方面。”为此,孙中山()A.发动辛亥革命B.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领导北伐战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15.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6、“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17、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18、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19、2022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国共产党()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B.遵义会议、十四大、十六大C.七大、十四大、十七大D.遵义会议、十五大、十七大-8-\n20.2022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探月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标志着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成就。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南优2号”选育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21、202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l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3、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三年,其说明()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C.“文革”理论未被否定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24、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ll工程”计划25、“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2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8-\n27、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28、“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29、19世纪,某个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它是一个斗争的场所,即‘牙齿和爪子里血腥的大自然’。”该理论是()A、细胞学说B、达尔文进化论C、自然权利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30、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40分。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n材料一: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材料二: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6分)(2)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30年时期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6分)32、(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8年成为《时代》周刊封建面人物。——2022年2月7日京西社区材料二: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22年7月31日中国军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时代》周刊将毛泽东、邓小平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中国找到“新民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所作出的努力。(5分)-8-\n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2022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太空舱外活动(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重大意义。(8分)高二上期月考(2)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2-12-2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ADACCADAABCBB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CADCDDCCBACBB-8-\n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6分)(2)理解:在三次思想解放影响下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连续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4分)(3)表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摆脱姓“社”姓“资”束缚,为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提供舆论准备。(6分)32、(1)原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党的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6分)(2)努力: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5分)33、(1)正确。(1分)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4分)(2)新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4分)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了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4分,任答二点即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