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落、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居住村落B.帝王赐姓C.居住封地D.生活部落2.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发,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唐代有人在中央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那么他应该任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5.《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6.“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7.“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诗句“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评价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C.辛亥革命失败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9.《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10.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8-\nC.“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D.“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1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辛亥革命12.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进程13.20世纪20年代,某文章宣称:“中国劳动团体为反抗资本家资本主义而战,就是为保全中国独立而战。”据此推断,该文呼吁A.支持五四运动B.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C.进行国民革命D.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4.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抗日战争15.右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16.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17.右图所示事件产生的影响是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B.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C.中国人民开始对日本局部抗战进程D.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由北往南移18.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之际,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8-\n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19.“1949年l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20.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1.1953年中共高邮县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2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已全面发动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国家政治体制的倒退24.1980年,第41届广州春季交易会规定可同来自港澳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其直接背景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两岸实现“三通”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25.202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是A.《告台湾同胞书》B.“九二共识”C.“一国两制”D.两岸“三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6.(10分)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选官标准“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四科取士”-8-\n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选官制度主要盛行于什么时期?(4分)(2)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制,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机制的?(6分)27.(10分)史学界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存在诸多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简又文是少数在战乱时期就对太平天国历史进行过深入、广泛学术研究的学者,1949年以后移居香港,后移居海外。他认为:“客观上”“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太平军三次攻破扬州,使“扬州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官军埋尸,有一二里之长。”占领南京后,“有仓卒路遇者俱被杀,城初破,尸横街巷皆满。”太平军“每至一处,即肆意掳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预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太平军攻湖州,“其田之无水者,则稻子早被贼割去,居民处无以为食”。——摘编自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材料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代宗师罗尔纲先生认为:“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位学者的观点。(6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同为太平天国史的专家,为何得出的观点迥然不同?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看法,我们该怎么办?谈谈你的建议。(4分)28.(10分)一百多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南京为何会入选?如果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5分)(2)材料二说“民国”取代“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矛盾”的内涵。“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5分)29.(10分)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8-\n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5月23日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月25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运动的一则口号。(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2分)30.(10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与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实际上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2022-01-11新京报《“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材料二据统计,自抗战以来,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31套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小小方寸间浓缩了一部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这些纪念邮票节选了一些抗战中的重大事件,既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又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国共合作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救国情怀。-8-\n2022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设计手法新颖,为四方联票,且含1枚小型张。该套票发行于2022年8月15日,全套4枚,图案内容分别为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2022-03-08北京晚报《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6套抗战纪念邮票》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是哪十四年?(4分)(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邮票所承载的民族记忆的核心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邮票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请你设计70周年纪念邮票,你打算如何设计?谈谈你的构想及理由。(6分)-8-\n高邮市高一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CABAACADCCDABBC16171819202122232425CBDBDCCBDB26.答案要点:(10分)(1)标准:德行、学识、才能。(2分,任答两点即可)时期:汉代(两汉时期)。(2分)(2)特点:直接报名、考试、择优录取。(3分)看待: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心理产生积极响,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3分)27.答案要点:(10分)(1)简又文: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无数民众死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3分)罗尔纲:赞扬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高度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3分)(2)迥然不同的原因:两位学者看问题的视角、运用的史料各有侧重。(2分)建议:保持客观理性;重视史料实证。(2分)28.答案要点:(10分)(1)广州:黄花岗起义(孙中山故乡)。(1分)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1分)南京:中华民国成立地。(1分)可增添的城市:如,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或,东京,同盟会的成立。(2分)(给分说明:城市及原因各1分;说其他城市也需言之有理,但不能再出现已有的五个城市)(2)内涵:列强侵华致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腐朽致阶级矛盾尖锐(给分说明:答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即可给分)(2分)政治制度: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或答:否定了皇权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2分)社会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分)29.答案要点:(10分)(1)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分)因素: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各阶级的团结)。(3分)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分,任答一个即可)(2)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分,任答两个即可)30.答案要点:(10分)(1)原因:史观的改变。(2分)十四年:1931—1945年。(2分)(2)核心:不屈不挠英勇无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2分)特点:突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军事成就(或地位)。(2分)构想-8-\n:如突出抗战纪念的场馆;或经典战役的场面;或以中国人民抗日的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理由:依托此构想着力表现中国军民众志成城、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