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C.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D.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2.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C.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4.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特别注重对读书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6.《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C.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7.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8-\n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个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8.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9.“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1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C.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1.印章是在方寸之间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品。根据印面形式划分,文字凹陷下去的印章称为阴文印,文字凸起的称为阳文印。图3中的阴文印钤盖出的印拓应是()ABCD12.“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8-\n14.近代科学始于14—16世纪,随着大国的兴衰变迁,世界舞台上先后出现过五个科学中心,其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先后研制出有线电报、电话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③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地,④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并研制出发电机⑤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15.《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16.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17.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A.皇帝的随从顾问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D.政府的执行机构18.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8-\n19.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四则史料按近代社会潮流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③“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A.②④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20.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2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B.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2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2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孙中山D.康有为24.下列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成功研制高性能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25.(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D.发展急于求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50分)26.(22分)如何用“法”-8-\n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仲·任法》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韩非子·奸劫弑臣》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4分)(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在“法”的来源、目的等方面的进步主张,并扼要分析其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10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8-\n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4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6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n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第一位直接以“文艺复兴”指称新文化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起到定性作用的当属胡适。1919年元旦,胡适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创办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刊物——《新潮》,并为其取了英文刊名叫“Renaissance”(意为文艺复兴)。胡适将《新潮》与“Renaissance”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胡适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的美誉。……但也有学者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请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n江西省高安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ADACABDBC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BCCBCDBCC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共50分)26.(1)实质: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地位:是先秦“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4分)(2)进步思想: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3分);目的: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3分)意义: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3)法律思想:认为法由理出(答制订法律必须遵循普遍理性或规律也可得分);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2分)。法律必须保护每个人的人权(即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独裁(4分)。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分权;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监督(4分。答强调司法独立即可得2分)。27.(1)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答案一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答案二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6分)28.观点一: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文艺复兴重在批判教会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新文化运动重在批判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强调个性解放。(2)倡导文学革命:文艺复兴中有大量的文艺作品问世,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大量新文学作品产生。(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文艺复兴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统治独裁地位,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性解放等。观点二:不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1)从发生原因上看,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儒家思想成为民主政治的障碍,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文艺复兴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基督教会的精神独裁。(2)从价值取向上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反对儒家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绝对否定的态度,文艺复兴要求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弘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利用态度。(3)从作用和影响上看,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