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年上学期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①社会发生巨变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儒家思想形成正统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A、文化革命运动B、社会变革运动C、思想解放运动D、学术交流运动3、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4、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中,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是()。①“无为”②“仁政”③“法治”A、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5、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B、抗清斗争的高涨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6、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私有制C、倡导民主自由D、反对中央集权8、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理念的根本原因是A、总结欧美列强的成功经验B、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成长D、民众普遍重视工商业9、下面是某电影中唐太宗卧室的场景,其中合乎历史真实的是()。①他用毛笔书写诏令②墙上挂着宝剑和火枪③墙角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青铜器真品④桌上摆着翻开的《三国演义》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0、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依据古代科技史知识判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明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西方近代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D、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照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1、与绘画艺术无关的成语是()。A、杯弓蛇影B、胸有成竹C、双管齐下D、得心应手12、要从《诗经》中更多地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阅读其中的()。A、风B、大雅C、小雅D、颂1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该词作的艺术风格属于()。A、婉约派B、豪放派C、田园派D、花间派1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把这份评价给予了()。5/5\nA、《水浒传》B、《西游记》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1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B.墨家“兼爱”C.儒家“礼治”D.墨家“非攻”16、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1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2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5/5\n(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29、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0、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3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32、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平假名わかものしょくぎょうかんしゅうしょくきぼういぜん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33.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22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34.“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3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36、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A、挑战正统,提倡个性B、批判专制,否定帝权C、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37、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A、以人为本的思想B、无为的思想C、以理服人的思想D、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38、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39、下列有关《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分为风、雅、颂三人部分C、雅是宫廷诗歌D、楚辞是其中的重要体裁40.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B.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5/5\n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41.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表明倪瓒的绘画追求A.平实浓郁的生活情趣B.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C.注重写实的工笔风格D.注重意境的文人画风格42.“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3、南宋《梦粱录》中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A.地理大发现B.文化发展进程加速C.欧洲的社会转型D.欧洲的工业革命4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45.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究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唐代()A.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B.草书否定楷书的法度、规范C.书法完全满足了当时人的审美需求D.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46.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47.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48.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49.顾颉刚先生指出,中国古代糅合儒家精神改造的某一学说“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在此,顾颉刚先生认为()A.孟子自然主义观点极具功利性B.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极其严重C.朱熹理学思想阻碍了社会变革D.王阳明心学致使民族性格走向封闭50.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二、材料题(共25分)51、材料一5/5\n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8分)(2)据材料二,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7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导航技术的演变。——据李莹《导航技术及其发展》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