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新文化运动2.美国学者德克·博迪在《北京日记》中述及“通货膨胀再次发生”,“大逃亡开始”,“南方战役”,“投诚”,“一个王朝的覆灭”等。这些现象最有可能集中出现于A.1911—1912年B.1924—1925年C.1936—1937年D.1948—1949年3.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A.丞相B.监察官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4.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的有①英国的“圈地运动”②法国大革命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③美国的“西进运动”④美国的南北战争⑤德国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5.“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C.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6.2022年12月8日,“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10\n网络评选活动揭晓,评选出新中国建立前后百年间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十位国际友人中,20世纪30年代在抗战中为救治中国军人而殉职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大夫以及献出宝贵生命的印度医生柯棣华大夫两人均当选。这一活动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中华民族重情感恩的传统美德B.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和作用C.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性和民族性D.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长期性7.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A、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向议会负责8.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希腊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10.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B.西汉 C.唐朝D.宋朝11.此项制度使“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0\nD、妄说百代行秦制,军功授爵成黄粱12.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13.“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发生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A.“荒年募兵”制的实行B.“更戍法”的实行C.将帅指挥受制太多D.贡举制的实行15.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16.元朝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A.宣政院、台湾府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C.理藩院、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台湾府17.《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10\n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18.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判处奥赫死刑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不予受理19.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B.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20.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21.在伯利克里统治时代,23岁的雅典公民萨克尼娶了18岁的玛雅丽。他们很幸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可以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B.萨克尼当年有成为法官的可能C.萨克尼有权担任一切官职D.萨克尼可以享受“观剧津贴”22.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旧官僚投机革命B.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3.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10\n24.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25.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鼓励臣民建立军功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26.蒙自一中高二年级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7.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28.“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外国人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这一内容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9.2022年11月,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奥巴马顺利当选。而在英国,2022年6月却很平静地更换了首相,布朗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在英国就任首相的不同点在()A.美国总统议会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民选产生B.美国总统民选产生,而英国首相议会选举产生C.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民选产生D.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议会选举产生30.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10\n①清雍正设置,由亲信组成②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③军国大事由皇帝和军机大臣裁决④标志专制皇权发展至顶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40分)31.(18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2分)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3分)10\n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3分)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22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32.(22分)选择重要的人或事进行学习是了解大国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只要有人被认为独揽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执行的权力,……人民的损失或不幸就无法得到救济或解决”、“立法权是最高权力,其他一切权力必须处于从属地位”、“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该向全国公布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实现统治。”——洛克《政府论》(1690)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国外来供应,其中以棉纺织业为最。此期,英国的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先后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靠从英国输入的技术装备进行的。——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三10\n20世纪40年代英国外交大事节录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提出借40或50艘旧驱逐舰。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8月,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1942年,英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英美苏中代表共同决定成立联合国组织。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主张法国参与对德分区占领,意在战后联法抗苏。1947年,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将在1948年6月之前撤离印度。1949年,英国加入北约组织。(1)有学者认为“《政府论》是一部适逢其时的政治启蒙导论”。说明光荣革命后至18世纪初的英国政治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洛克的主张。(7分)(2)提炼材料二信息,写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含义。(3分)结合史实,简析英国政府在其成为世界工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8分)(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外交的重要影响。(8分)10\n参考答案1_5BDBDB6_10CACBD11_15ABDBA16_20BDDBA21_25DCDDC26_30DBDBD31.(1)矛盾之处:一方面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2)态度: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2分)理由: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等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2分)(3)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未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未能使中国富强。所以,陈独秀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3分)(4)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3分,史实正确,答到两点即可。)(5)政治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化三改造;思想上双百方针;外交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分,答对其三点即可。)32.(1)《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的规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10\n(4分)体现了洛克立法权与执行权分开且高于执行权的主张;(1分)法案的制定和颁布体现了洛克法律高于一切的主张。(2分)(2)含义: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技术装备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3分)作用:通过民主化改革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自由贸易;推行“炮舰政策”扩张世界市场;英国和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条约推动经济交流。(写出任意四点,得8分)(3)重要影响: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减弱,国际地位下降;英美关系日趋巩固;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急剧衰退;英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8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