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一中2022年上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替周天子司牧一方的诸侯 B.不同爵位反映出了他们功勋的大小C.西周分封与商朝分封有着本质不同 D.西周为维护统治而进行了层层分封2.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3.清明、端午、中秋节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与这种渴望亲友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4.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5.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①推行郡县制度②规定皇帝称号③实行三省六部制④承认土地私有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6.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7.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9-\n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某部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咨询较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宋代三司制 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1.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2.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13.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皇帝与宰相共商国是 B.行省官员向皇帝述职C.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14.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15.“在雅典,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而且只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者,本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奴隶和异邦人均不得进入公民大会会场。有的异邦人因为误入公民大会会场,竟被判处死刑。”这体现出雅典民主( )A.具有宗法色彩 B.崇尚世袭特权C.受到身份限制 D.属于代议制民主16.《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9-\n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17.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18.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D.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19.古代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 )A.奉行疑罪从无原则 B.容易拟害原告利益C.有很强的证据意识 D.司法制度有待完善20.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后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的这一历史地位起始于( )A.克伦威尔 B.威廉三世 C.沃波尔 D.丘吉尔21.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较,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的优势表现在( )A.确保内阁掌握国家的全部行政权力 B.政府行使行政权时受议会制约较少C.两党轮流执政制度得到更好地执行 D.权力机构间的制约监督机制较完备22.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A.行政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司法权23.美国宪法序言只有一句话,其汉译如下: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由此可见( )A.宪法吸收了美国第一次总统选举的经验B.宪法要根据各成员国所缔结的条约而组成C.序言承认了人权,明确了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D.序言阐明了制定美国宪法的理论基础和目的24.2022年12月19日,部分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由此可见( )A.奥巴马的权力至高无上 B.参议员的权力高于奥巴马C.奥巴马与国会存在制约关系 D.奥巴马只拥有否决权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9-\n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26.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27.迪特夫·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88年即位的新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1890年宰相俾斯麦被迫辞职。由此,我们可推断德意志的政体是( )A.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B.典型的三权分立共和制C.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D.成熟的议会共和制28.“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确立这种政体的法律有( )①《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德意志帝国宪法》④法国1875年宪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9.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性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议员通过成年男子(除军人外)的普选产生C.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D.英国首相通过议会掌握了部分立法权30.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C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第II卷(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9-\n材料二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朱子语类》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叉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十二铜表法》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关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1787年宪法》-9-\n(1)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哪一国家的法律?(1分)这部法律有何进步性?(6分)(2)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运用什么手段来限制国王的权力?(2分)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3)根据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4分)(4)通过对上述材料中法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9-\n-9-\n32.(22分)(1)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哪一国家的法律?(1分)这部法律有何进步性?(6分)(2)根据材料二,英国议会运用什么手段来限制国王的权力?(2分)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3)根据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作出了怎样的规定?(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样的权力分配对美国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4分)(4)通过对上述材料中法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请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9-\n2022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1-5ABBBD6-10CCADC11-15DCABC16-20CCDAC21-25BADCB26-30CACBD31.(18分)【答案】(1)制度:分封制,(2分)宗法制。(2分)(2)措施:三公九卿制,(2分)郡县制,(2分)三省六部制。(2分)(3)影响: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分)(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日益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三点中答出一点即得2分,共6分)32.(22分)【答案】(1)国家:罗马(1分,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皆可,罗马帝国不给分)进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使审判、量刑有了法律的依据。(6分。罗马或欧洲第一部成文法典;使罗马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等等,任答一点2分。)(2)手段:法律。(2分。答《权利法案》、宪法也可。)体制:君主立宪制。(2分,责任内阁制或资本主义代议制也可)(3)规定: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3分,每点1分。三权分立不给分)作用:三权分立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为美国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4分,如答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也可给2分)(评分细则:标志着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为美国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等答对其中任意一点给2分。完善联邦制;有效提升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权力的平衡;促进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给2分,答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给分。)(4)启示:法律在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法律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力度在不断加强;法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4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依据国情制定本国法律;依法治国等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2分。围绕对民主法制的认识或对民主法制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可醒悟给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