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型2.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3.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6.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8.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22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102022年3月上旬,英国议会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D.主张重罪轻罚10.2022年美国总统初选中奥巴马成为民主党总统正式候选人。他曾在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假如奥巴马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遇到以下案子时,他判为合法的是()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卖了20个奴隶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1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发展经济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科技强国1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4.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一个政客说:“10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6.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17.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A.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B.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D.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1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9.1911年8月10日,中国“海圻”号巡洋舰抵达纽约。1912年5月回到上海后“海圻”号升起的国旗应该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2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022.《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鸦片战争爆发B、抗日战争爆发C、中华民国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3.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右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4.蒙自一中高二年级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25.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26.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27.以下对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的解读,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028.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工农联盟原则④人民公仆原则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30.“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1)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4分照抄材料不得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2分)32.(19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表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10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3分)。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2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分)(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论证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4)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2分)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4分)33.(12分)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纪念碑碑文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2分)(2)“三十年来”的革命历程其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发生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标志性的意义?(2分)(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先后“以日为师”(指戊戌变法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资产阶级政权)“以美为师”“以俄为师”,“以美为师”指什么?后来为什么又会“以俄为师”?(4分)10(4)“以俄为师”的过程中,中共先后遭受了哪两次重大挫折?从两次挫折的原因及其挽救走出困境的史实中你得到哪些认识?(4分)10益阳市六中2022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主张:理由:(2)主要观点:(3)认识:32.(1)职能:目的:(2)地理特点:影响:(3)(4)共性:不同:1033.(1)军事行动:直接指挥者:(2)起点事件:意义:(3)“以美为师”指:“以俄为师”的原因:(4)两次挫折:认识:102022年下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9分)(1)主张:郡县制(1分)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2点2分)(2)主要观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4点4分)(3)认识: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任答2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亦可)分)认识:革命一定结合国情,不能脱离实际;既要反右也要反“左”(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