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历史文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三1~3单元。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2.《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A、孔子B、荀子C、老子D、韩非子4.“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10\n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5.“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6.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7.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8.《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9.“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10.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是从哪一个朝代开始的?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10\n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1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13.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14.“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15.农历2022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可以反映我国传统科学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16.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17.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10\n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18.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 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D.殷商最崇敬的是天地神祗19.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20.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10\n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21.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22.图9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A.篆刻B.书法C.山水画D.戏剧脸谱2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2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10\n2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26.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27.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主张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28.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2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30.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C.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某理论时说: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这种理论应该是指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32.下图是某位科学家发现并验证相关定律的实验装置,这一发现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开创性贡献。这位科学家来自10\n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大题共3小题,合计52分。33.(12分)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他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三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是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8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4分)34.(20分)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10\n,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材料三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10分)(3)材料三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思想?(2分)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材料二在宋代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三(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这10\n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艺术形象财主及子女大、小商人及子女官宦之子女农家、船家及子女侠士皇帝、皇后、太子妃嫔出现人数2114252426258——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1)结合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8分)(3)据材料三,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8分)南安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DBDBADBBAB11121314151617181920CBAABBDCCC21222324252627282930DDDDABDBCD3132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合计52分。33.答案(1)中世纪: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4分)文艺复兴: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4分)(2)看法: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思想;(2分)但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2分)10\n34.答案:(1)内容:孟子:民贵君轻;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4分)地位或作用:孟子: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黄宗羲: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批判)。(4分)(2)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4分)原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专制(写八股取士1分);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任答三点给6分)(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或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2分)35.答案:(1)特点:具有时代感和人民性(具有现实主义和关注百姓生活的特点)。(4分)(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每点2分,共4分)(3)特点:形式上,通俗易懂,较为平民化。(2分)内容上,反映个性解放的观念,下层民众特别是商人形象居多。(2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学受到质疑,批判思想的出现。(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