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测评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词原本是当时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多用于公私宴饮、市井娱乐,即为了“应歌”与“佐欢”,故被称作“艳科”。而诗的表现疆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为诗人“耳目之所接”,并且“杂然有触于中”,就都可以“发于咏叹”。苏轼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春念、儿女情长的樊篱中解救了出来,将词的题材引向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友情谊等等全部涵盖进去。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词体所不能承担的。苏轼认为词只有像诗人的诗歌那样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诗人之诗,不过句子尚须保持长短不齐,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将诗中常见的乱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广阔壮美的意象写入词中,以一个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气,一洗脂粉俗气。这就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题序,交代了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大量典故入词,使词既可以浓缩性地叙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猎打虎的过程,用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词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词”,诗的地位要高于词,词要合乐、谐律。苏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它由一种依赖音乐传播的歌词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如他的《蝶恋花》,按照词律,这一词牌本为双叠,上下片各四仄韵,字数要相同,节奏要相等。而这首词因为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而节奏各异,不能说是词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诗律以填词的影响。有人认为苏词“不协音律”,其实苏轼并非不懂音律,当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音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会对音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选自《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有删改)材料二:从维护词体的独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诗、合于诗的动机出发,当时便有人反对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做法,如陈师道指出其“虽极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欲采用此种文体进行创作,必先具有一种与此种文体“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才易于发挥词体的特长功能,才可能创作出本色当行的精美词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种心性与情思,因其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秦观灵心悱恻,善怀多感,故其词极具倩美神韵,本色当行。而以此种情思为诗,诗亦不免沾染上词的色彩,而招来“女郎诗”“诗似小词”之讥。与之相反,苏词则被称作“男性的词”“小词似诗”,盖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观所深具者也。从根本说来,唯有性格情思与一种文体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为这种文体本色当行的作家。而苏轼“以诗为词”,不能成为当行本色的词家,其内因正须由此寻出。晁补之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者,应即在上述缠绵不解之一种。对于苏轼来说,决定了他缺乏缠绵婉结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种“苏轼式”风韵。何谓“风韵”?就其实质而言,实乃心性品格的外在体现。心性品格,则又为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所共同形成。由于苏轼吸收了儒家善处穷通、乐天知命,道家清静恬淡、逍遥齐物和佛家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他浸心艺文的愉悦感和博学多识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这便造就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气质。苏轼的词中不仅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样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说来最容易产生柔婉深微、悱恻缠绵的情感的后两类作品中,他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这正是由其通脱的性格决定的。人们熟悉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够证明这一点。他所偏好,所择取者,在那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因为唯有这些,才与他那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相合,才宜于传达出他的这种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这样,其作品的风貌怎么可能与珠圆玉润、低徊唱叹或婉媚柔融、悱恻绵丽等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一致呢?苏轼“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同时也是根本原因,的确在于其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势有所不得不然也。(选自刘石《苏轼“以诗为词”内因说》,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初词是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其功能也全部只是“应歌”与“佐欢”。B.《水调歌头》既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词体与诗有不同。D.苏轼之所以擅长写本色当行的词,是因为他灵心悱恻,善怀多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不严格按音律填词,有的还不太讲究,但他并非不懂音律,只是有意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B.苏轼的词气象开阔、意境高远、笔法随意挥洒、格调直率透彻,与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比,风貌大不相同。C.苏轼心性气质的形成,只是因为他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部分哲学观和人生观,以及自身的浸心艺文和博学多识。D.苏轼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是他“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中苏轼对词体作出改变的一项是()(3分)A.“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B.“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C.“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碧鸡漫志》)D.“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5.前人评价苏轼的词说道:“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麻雀周立波三天以前,上海提篮桥西牢五层楼上九号房间的小陈,在午睡时间,捉住了一只飞进铁门里来的麻雀。他从白色斜纹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两片小布条,缠住它的脚和翅膀根,藏在叠着做凳子坐的三条绒毯的背后。晚饭后,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近边几个房间里的年轻点的人都要求传过去看看。在外面,谁都不会喜欢麻雀这种过于平常的小鸟,但在囚房里,它变成了诗里的云雀和黄鹂。传到我们房里来,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尝尝我们特别为它留下的饭粒。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大家决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请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提篮桥监狱囚人启。”我们发出快乐的笑声,这是在牢监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从后面的房间传回,传到十二号房间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门外去接,没有接到麻雀,手被一个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黄的电灯的光亮里,二十七号英国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显现在他的房间的前面。二十七号是狱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全监狱的所有的橡皮鞭体罚,都是由他来执行。他的样子不凶恶,红润的、丰满的脸上倒是常露着笑容。但他有一个特别的脾气,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间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国话问道:“喂喂,讲把我听听,猪头三是啥意思,嘿?”刚说完就走,并不等待着回答。显然的,他只是在欣赏自己说的这句中国话的发音。和别的英国人一样,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总是打开囚房的铁门,从黄色制服的裤袋里拖出粗短的黄色警棍来,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话,嘱咐你:“下次当心。”就关上铁门,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号码,他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那一夜,我们都睡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这三面深绿色的墙壁,一面深黑色的铁门,好像都在追拢来,迫得人透不过气。第二天早晨,打扫走廊的囚人捡起麻雀的尸体,抛到了窗子外,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剩下来的只是铁门、饥饿、无聊、英国人的皮鞋。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来只能吃到半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再要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后,眼睛贪馋地望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用来扎紧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掀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七号查到了这一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那一番对话,只引到了那个预备好了的判断,就是,小柳一定会自杀,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当一个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烧着,正在渴想着自由和生活,对祖国和人类光明的愿景抱着热切的希望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走到你面前,带着悲悯的眼睛,说你一定会上吊,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你会以为这是和你开玩笑,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严肃的,而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冬天太冷了,为了一条小小的裤带的缘故。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绝了我们代吃冷水饭的请求,他说:“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革命者们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监外带信,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B.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C.狱卒的中国话不很流利,但他喜欢说,并不是因为他愿意与犯人们交流。D.小柳曾经两次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心情不一样,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麻雀死后牢狱中“再没有人说话”,与前文“快乐的笑声”对比强烈,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转折。B.小说详细地描写了制服和警棍的颜色以及绳圈的材质,说明鞭打给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而表现了狱卒的冷血和暴戾。C.小说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会以“我”的口吻发两句议论,对翻译“冷水饭”的人的感慨,意在突出这种刑罚的残酷。D.小说写狱卒平时残忍地对待囚犯,又会耐心劝慰他认为要自杀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复杂,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9.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说却花费大量笔墨写麻雀和狱卒,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参预朝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B.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C.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D.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B.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C.致仕,也称“休致”,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癸卯,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0年。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知人善用,任命房玄龄、杜如晦为左右仆射。房善于谋划,杜长于决断,两人同心同德,为国出力。B.房玄龄为人谨慎,虽然深得圣心,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C.房玄龄因犯小过失回家闲居,同僚褚遂良为其上书进谏,太宗马上亲自去其宅第,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宫中。D.唐太宗出兵征讨高丽,众大臣不敢进谏,房玄龄抱病上表劝皇上开拓疆土当适可而止,希望停止募兵使得远服近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2)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14.房玄龄是怎样劝阻唐太宗征讨高丽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送友人援疆白云峰伐林送远秋山外①,忆君清影杯重开。从今孤旅心乘月,向晚乡音梦入怀。红尘不居②雁南北,绿鬓无依落妆台。龙泉夜夜鸣③东壁,关山捷报挽潮来!【注】①伐林送远,伐林望友,又叫伐林望徐。刘备送徐庶,树林遮挡视线,伐林相送。②红尘不居,时光流逝。不居,不停留。③龙泉夜鸣,语出清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中“夜夜龙泉壁上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援疆即各省支援新疆。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反映现实。B.前两句写送别之情,表现在对诗人动作、神态的描写上,临别前共同举杯,目送友人远到秋山之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绿鬓”代指友人,长发无依,散落妆台,透露出远在他乡的友人思乡的真切感受。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手法多样,情感蕴藉,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且多样化的特点。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并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很有感染力。(3)羌笛是边塞诗中重要的情结意象,文人将对边关的感受投射于羌笛,使羌笛在表情达意上具有悲凉的象征意蕴,如唐代边塞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_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秀色可餐燕语莺声笔走龙蛇古色古香B.国色天香燕语莺声挥毫泼墨古色古香C.国色天香鸟语花香挥毫泼墨素旧拙朴D.秀色可餐鸟语花香笔走龙蛇素旧拙朴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C.我竟发现一株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体中的高能量分子分解时,会释放腺苷。腺苷与大脑中的神经受体结合,对大脑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当大脑中的腺苷浓度增高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很困,该休息了。而咖啡因具有抑制腺苷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的功能,所以,_①_。但有人说,为什么喝了咖啡还是困?当你感到困的时候,()。这时候,你不妨先打一个“咖啡盹”,让大脑先把腺苷骗醒,再让咖啡因“鸠占鹊巢”就比较容易了。小憩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进入深度睡眠后再起来反而会更累。打“咖啡盹”的时间最好是下午1点至3点。太晚的“咖啡盹”_②_,你可能会瞪着眼等天亮,因为咖啡因的半衰期是3~5小时。_③_,身体是需要及时休息的,过度依赖咖啡因并不是好事。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神经受体已经在你的大脑里与腺苷结合了,喝咖啡也无法让你变得清醒了B.你的大脑里的神经受体已经和腺苷结合了,再喝咖啡也无法让你变得清醒C.神经受体在大脑里与腺苷的结合,使得你就算喝咖啡也不会马上变得清醒D.即使喝咖啡也不会变得清醒,是由于你大脑的神经受体已经和腺苷结合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这话的意思是,仁人志士做事,一定是为天下人谋福利,为天下人除公害,并把这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当代中国青年应该谋什么利,除什么害?应该如何践行兴利除害原则?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不同青年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回答。上述材料中的问题能激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自身生涯规划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