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A2.B3.A4.A5.D6.D7.A8.A9.D10.C11.D12.(1)(范仲淹)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他)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用两道肉菜。(“以”,因为;“非宾客”,不是家中来客;“不重肉”,不用两道肉菜,或者意译为“不大吃大喝”。)(2)凡是(他)所实施的政事,一定本于仁义道德并且用刚毅果决的态度来奉行(它们),不曾因为他人而屈服。(设施:实施;状语后置;屈挠,屈服)(3)因此也多次被任用,但是每次被任用(不久)又一定被罢黜。(见用,被任用;黜,被罢黜)13.性至孝(孝顺);好施予(乐善好施);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为证宽厚,百姓爱戴);笃信仁义之道(笃信儒道)。14.(1)C项,月华指月光,《春江花月夜》有“愿逐月华流照君”。(2)同意,“寒”首先写出了深秋气候的寒冷特点,同时渲染了冷清的气氛,还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3)夸张,写愁肠已断,且酒未到就已成泪;动作或细节描写,“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人物挑灯倚枕独对灯的寂然凝思的愁苦情态;借景抒情,“残灯明灭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比拟,将愁说成萦绕在心间与眉上,将抽象情感具象化。1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盘飧市远无兼味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16.B项,并不是因为《昆虫记》才喜欢昆虫的,后文提到自己幼时便着迷昆虫。E项,全文语言华丽工巧、典雅优美,且以抒情和描写为主。17.点明时令,表现秋虫声音的魅力,渲染清幽的气氛,奠定安然感伤的基调,引出下文,照应结尾。18.略19.品出秋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感受到了秋虫生命的坚韧与高贵;感悟到了诗意与文化;对童年的怀念;与前人的心境有了共鸣;获得了安宁的心境,读懂自己。20.(1)C。A项第二个“中阳县”可以改为“该县”;B项第2句中的“等”字表示列举未尽,第5句中的“等”字表示列举完毕之后的停顿;D项第6句表示总结,不能放在1和2句之间。(2)通过贷款发放,保障/保证/确保/让/使/使得贫困户获得用于创收的生产资金。通过比较发现第4句中的“贫困户”前面多了一个动词“保障”,在第3句的“贫困户”前添加一个相应的动语即可。21.略第三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