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六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11小题,22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绝江河绝:横渡B.绛皓驳色驳:杂C.不绝如缕缕:细丝D.崖限当道者限:限制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洗盏更酌更:再②纵一苇之所如如:像③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④圣人无常师常:经常⑤自京师乘风雪乘:冒⑥举匏樽以相属属:嘱咐A.①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⑤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或师焉,或不焉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或得日或否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而绝江河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D.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所存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倚歌而和之至若春和景明C.虽一毫而莫取虽有槁暴D.或得日或否而或长烟一空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多圜,少平方B.闻道有先后C.望美人兮天一方D.好古文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B.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C.顺流而东也名词作状语D.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8.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B.客有吹洞箫者C.崖限当道者D.而又何羡乎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组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而耻学于师④孔子师郯子⑤明烛天南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⑦汶水西流⑧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⑥⑦/②⑤/③④/⑧B.①②⑤/⑥⑦/③④/⑧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⑥⑦/②⑤/③④⑧10.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客有吹洞箫者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凌万顷之茫然C.而今安在哉D.不拘于时11.下列各项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B.朔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晦是农历每月初一。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九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D.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橘子李培俊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选自《小小说精选》)12.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显散乱,语言朴素而不失细腻,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13.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14.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三、古代诗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新唐书列传》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载当国久当:主持B.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壅:疏通C.苏州方清因岁凶岁凶:年成不好D.遣辩士厚赍金币赍:携带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5分)(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0.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 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静女》一诗中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 , 。(2)《涉江采芙蓉》中表现主人公与爱人相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3)《鹊桥仙》中秦观用来表明爱情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天长地久的句子是: , 。(4)《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是: , 。(5)《登泰山记》中,描写登山过程艰难,几乎不可攀登的诗句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AI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也诞生了众多AI科技公司,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这颗星球上的展开。()。例如最近较为火爆的换脸技术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产生的“杀熟”问题、自动驾驶的安全责任问题、人脸识别产生的隐私问题等。在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上能否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范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无出其右的措施。人工智能的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状态,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到人工智能产品都应该规范与,才能保障人工智能发展不损害人类利益,不伤害人类。人工智能在设计、开发之初就应该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综上所述,智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安全问题都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而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使技术安全性及隐私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且紧迫,因此需要内化技术设计、决策主体的责任意识;并且完善技术设计制度,并促成各类技术主体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人工智能道德风险,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2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热火朝天制约无时无刻规避B.如火如荼制约无时无刻回避C.热火朝天约束时时刻刻回避D.如火如荼约束时时刻刻规避2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安全与公平等方面的问题。B.然而,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安全与公平等方面的问题。C.因而,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安全与公平等方面的问题。D.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安全与公平等方面的问题。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上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护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无出其右的措施。B.在具体的人工智能户品设计上能否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护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无出其右的措施。C.在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上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范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不可或缺的措施。D.在具体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上能否进行道德风险评估,让人们对其可能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个准确的把握,是防范人工智能道德风险的不可或缺的措施。25.参照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做一番描绘。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五、写作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体育之重要性,早已见诸哲人睿语。然而揆诸现实,情况极不乐观:进入教室,镜片闪闪,近视者众;观察操场,体格或肥胖或纤细,疲弱者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体育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高一语文答案1.D限:门槛2.A如:往常:固定的属:劝请3.D生,同性;不,同否;冯,同凭4.D而绝江河(横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名词,传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5.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至若春和景明(和煦,和暖);或得日或否(代词,有的);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虽:即使6.B平方古:平的,方形的今:平方米;美人古: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女子;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7.C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8.DABC为定语后置D为宾语前置9.A①⑥⑦为名词用作状语,②⑤为名词用作动词,③④为意动用法,⑧为使动用法10.B例句与B是定语后置,A是判断句,C是宾语前置,D是被动句11.A;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12.A13.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③第三次来是为了自首.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14.①故事情节上,结尾是摊主生前留给他的依旧用他曾经用的那张旧报纸包着的2万块钱,这样的结尾使情节再起波澜,增强读者阅读兴趣.②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刻画出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不贪不占、踏实做人本份做事的感人形象.③主题思想上,丰富文章内涵,深化小说主旨.使小说的主题不再停留在单纯的逃犯受感化自首感恩的层面,更包含着踏实做人、本分做事等朴素深刻的道理.④艺术效果上,这样的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波澜起伏,跌宕丛生,使小说引人入胜,趣味性强.(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5.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16.B壅:堵塞17.D.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18.(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或: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死徙”的省略“于”:在;浚渠:疏通渠道;大稔:取得大丰收。每点各1分。大意2分)(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相:以……为相;惮:害怕;进用:晋升任用密访:暗中咨询。每点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19.A(A 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20.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②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每点2分,概括1分,结合诗句解析1分。) 21.默写(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2.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D[解析]“热火朝天”强调的是人们的热情和现场的气氛,与语境不符;“约束”是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制约”强调二者之间的限制约束关系;“无时无刻”一重否定,后文“都”字应用“时时刻刻”;“回避”有设法躲避、逃避责任之意,与语境不符。23.A[解析]第二段是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故补写的语句应以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开头,排除C、D项,B项“人们……产生问题”不搭配,排除。故选A.24.C[解析]BD两项“能否”一面对两面,应排除;A项“无出其右”是说没有能超过它的,不符语境,应排除。故选C。25.示例: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坐于兀石之上?你紧锁的愁眉,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你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两翼霜染,面容憔悴;你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你注视着远方,用目光轻抚着那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漂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参照画面,对人物进行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并结合环境描写进行烘托,一定要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6作文例文:体育强则国家兴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体育水平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强国必强体育,体育强则国家兴。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是兴国之基石。“体”由一人一本构成。身体是人之根本,国民身体索质也是国家兴盛的基石。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到“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这一观点在现在仍内烁着智慧的光辉。过去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辱为“东亚病”“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失去了活语权,丧失了尊严。现如今,我国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国民身体素质随之增强。昔日的“东亚病夫”早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加强体育锻炼。改进国民价值观念是兴国之保障。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
人的价值观念其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伙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享受丰富美食所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摄取过剩,能量消耗不足。现代“文明”病也逐渐低龄化: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仍存在学习成绩被重视,体育锻炼被淡化的现象。高中生近视者比比皆是,肥胖者也越来越多。学生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加强高中生体育锻炼。改变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甚至改变整个社会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势在必行。加强体育锻炼。增进国民精神力量是兴国之灵魂。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人们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精神、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习主席在谈到竞技体育时强调,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运动员冲击金牌时所体现出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状态,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积极拼搏奋斗的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他们“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改进国民价值观念、增进国民糖神力量,轻视体育的国家难以真正强大。强国必强体育。体有强则国家兴!15高一语文试题第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