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刷05细胞呼吸刷基础1.图中①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相关场所,甲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②中所含的酶在乳酸菌中都能找到C.①和②中都能产生[H]D.甲一定进入线粒体【答案】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能产生酒精B.酵母菌能产生乳酸C.乳酸菌能产生二氧化碳D.马铃薯能产生乳酸【答案】D【解析】人体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C错误。马铃薯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D正确。3.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9\nB.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D.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答案】D4.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A.等于1,等于1B.等于1,大于1C.小于1,小于1D.等于1,小于1【答案】A【解析】平静状态下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B.若将装置甲中改为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C.9\n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之一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D.装置乙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热量散失,但生成少量ATP【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甲为有氧呼吸装置,乙为无氧呼吸装置,有氧呼吸释放热量多,A正确;破碎的酵母菌细胞细胞结构被破坏,线粒体也会部分破坏,故有氧呼吸强度下降,释放热量下降,B正确;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可排除溶解氧,控制无氧环境,C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生成ATP,D错误。6.如图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三种量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段酵母菌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BC段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C.T1后,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乙醇的同时还生成水D.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原因不只是葡萄糖大量消耗【答案】D到低值,乙醇含量较高,并且此时溶液中积累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pH下降,这些都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D正确。7.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水果保鲜零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9\nC乳酸菌制作酸奶通气促进乳酸菌的有氧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离子A.AB.BC.CD.D【答案】C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8.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1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9\n量大于1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B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B正确;由题图可知,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C点,C错误;由题图可知,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有氧呼吸氧气的饱和点,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D错误。9.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的作用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的酶,TTC不能使其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B.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C.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D.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10.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变化量\O2浓度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0.8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0.8据表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B.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C.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答案】C9\n【解析】苹果果肉细胞在02浓度为0~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当氧气浓度大于20%以后,O2浓度增大,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不再增强,产生的ATP数量不再增多,B错误;分析表格中的几个氧气浓度可知,O2浓度为5%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此时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是贮藏苹果的最佳氧气浓度,C正确;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D错误。1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答案】B12.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B.乙图中曲线I表示有氧呼吸,曲线Ⅱ表示无氧呼吸C.甲图BC段产生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酶的活性降低9\nD.曲线Ⅱ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呼吸酶数量的限制【答案】B1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A.只进行有氧呼吸B.只进行无氧呼吸C.可能死亡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2,则装置一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置内二气体变化是由O2、CO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CO2的体积等于消耗O2的体积,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A错误;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放出CO2,则装置一中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B错误;若酵母菌死亡,则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消耗O2、放出CO2,但是放出CO2的体积大于消耗O2的体积,则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D正确。刷能力14.“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n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答案】D15.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占优势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解析】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9\n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刷基础16.(2022·海南卷)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答案】C17.(2022·上海卷)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H2O、AT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