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高考】2022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8三大产业新人教版【2022高考预测】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1、对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的理解;2、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3、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失业问题。本专题涉及的高考热点问题: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2、运用三大产业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五”计划期间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3、结合第三产业的地位及作用,说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4、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职工下岗问题;5、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6、“三农”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本专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涉及许多重大热点问题:“三农”问题、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三大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因此,对本单元知识应引起高度重视。复习本考点知识还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时代发展(信息化)的客观要求。【难点突破】难点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方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方式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现象。“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进行,流转的土地不得改作非农用地,流转过程中要尊重农户的自主权和流转效益。(2)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而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义:①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②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④有利于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0-\n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1)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措施①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种养结构。②要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其附加值。③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④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探索城镇化道路。3.重视粮食安全(1)重视粮食问题的必要性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要让粮食无忧必须立足于国内,不能完全依赖进口。③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要靠粮食转化,从而对粮食的消费提出更多要求。④粮食价格是基础价格,粮价关系整个社会物价和经济秩序的稳定。(2)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①依法保护耕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应更加重视耕地的保护。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④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确保国家掌握必要粮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例1、分析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20-\n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重点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比较“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1)-20-\n基本内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主要特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可以使我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3)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①“新”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信息网络技术以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②“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③“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所在。④“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特别提醒】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但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要提高我国工业水平,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例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社科院人口专家认为,中国正面临一个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22年至2022年处于峰值,随后将不断下降,中国经济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材料2-20-\n: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1)结合材料1,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2)结合材料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难点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三大产业的比较2.-20-\n2.如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3)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4)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能源产业、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矿产开发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和信息引导,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例3、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指导下,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伤痛的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涅槃重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水磨镇重建模式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搬走5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开发3000亩“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这种“腾笼换鸟”-20-\n式的重建模式体现的发展路径是( )①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促进生态保护 ②注重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内涵增长 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商贸 ④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从三大产业的划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1.国家决定,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C.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D.解除计划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束缚2.举办奥运会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A.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B.促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20-\nC.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D.促进世界市场的有机整合3.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是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其目的是为了A.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B.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C.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特别提醒】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高考的一个热点知识,应牢固掌握这一热点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一知识点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式探究】1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下列选项中完整表达工:业对国民经济主导作用的是A.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供物质基础B.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C.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20-\nD.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2在当今较多的国家,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上,而我国仪占很少的比重,为此我国继“友好观光年”之后又推出厂“中国旅游年”。这一事实表明A.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基础B.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根本途径是发展旅游业C.随着经济发展,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大的行业D.适应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易错点2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近十年来,上海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表明A.上海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B.我国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C.上海应不巩固加强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目前,不仅上海的第二产业占据上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第二产业也占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这说明-20-\nA.我国第二产业已实现现代化B.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化C.我国第二产业结构日臻完善D.我国的第二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3.从图中看出,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A.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已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B.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C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D.反映了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别提醒】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分析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行判断。【变式探究】1地处高海拔山区的某贫困山村,为了脱贫致富,先后创办多家企业,均告失败。村领导总结教训,结合本村的优势,决定种植既有市场需要又适于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结果取得成效。几年来村民收入稳步提高,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此事例表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A.适应市场需要,发挥比较优势B.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C.加大投入,改善交通、通讯条件D.坚持无工不富的指导思想-20-\n2在新形势下,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①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③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④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答案:C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项不选。B、D项的说法本身都不正确,均应舍去。易错点3GNP或GDP的变化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命题考查。1.在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称,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损失,在计算GDP(国内生产总值)时没有计算进去。但是,对环境的欠债总是要还的。所以应该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引人“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A.使人们不再关心经济的单一速度指标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C.加快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D.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20-\n2.P为95933.3亿元,GNP为94346.4亿元。清说出GDP与GNP的含义及区别,并简述中国GDP大于GNP的主要原因。【特别提醒】科学发展观是近几年的热点,应注重分析、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变式探究】今后15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据此回答1—2题。1我国之所以要着力加强第…—产业,是因为A.优化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B.三大产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C.我国农业基础薄弱i影响厂三大产业协调发展D.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适应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是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20-\nB.国民经济中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D.互相提供产品和劳务以保证各自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201高考突破】读下列表格。回答1—3题。我国GDP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单位:(%)1上述表格说明A.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B.我国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C.我国应不断巩固和加强第二产业D.我国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这说明A.我国的第二产业已实现现代化B.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化C.我国的第二产业结构日臻完善D.我国的第二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内-20-\n3我国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A.表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已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B.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C.是我国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D.反映了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大国。加人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5马克思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说明①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从事,工商等活动③农业劳动者的比重越大,社会经济越发展-20-\n④社会各部门生产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在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一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如果农业长期得不到应有发展,工业早晚也要掉下来,最后不得不进行大调整”。这说明①农业起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②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安危③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性作用④任何时候都应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有关方面披露的发展规划显示,江苏、深圳、广州等都建设物流园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物流基地多达上百家。物流产业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体的新型复合产业。按照人类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物流业应属于A.第—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独立于三大产业之外的新兴产业。8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是①科技含量高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③国有企业占多数-20-\n④企业以盈利为目的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⑥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污染少A.①②⑤D.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⑤⑥9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必须①多建“数字城市”“信息港”“硅谷”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④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10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下列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是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完善社会保障制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11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20-\n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B.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C.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加快发展我国的支柱产业,实现石油、石化行业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广东省石油集团销售企业划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据此回答12~13题。12我国之所以重视支柱产业的发展是因为①支柱产业犹如国民经济的脊梁,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②国家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柱产业③有了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就有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④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必须靠我国的支柱产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为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必须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这里的“支柱产业”包括①机械工业、电子工业②石油化工业③汽车制造业④建筑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北京市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道路上又传来新的喜讯,截业实现了新突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之和,进一步体现了首都强大的服务功能。北京市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事实说明A.我国第三产业已兴旺发达,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差距-20-\nB.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C.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已实现D.首都的第三产业已走在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前列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15发展小城镇的意义是①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②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促进社会发展④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我国搞好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城镇化不是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镇化B.为了避免西方国家大城市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C.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城市用地与耕地的矛盾突出D.抑制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特色危机”17工业包含许多行业和门类。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工业可划分为A.机器大工业和工场手工业B.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和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20-\nC.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D.采掘工业和加工制造工业18企业突出改革和发展,主攻薄弱环节,克服了生产要素紧缺;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继续保持了协调、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100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工业增加值28000亿元,同比增长12.2%;营业收入164000亿元,同比增长12、2%;出口产品交货值16600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9700亿元,同比增长13.4%;上交税金3560亿元,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13800万人,比上年增加240万人左右;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工资性收人中获得980元,比上年增加50元。结合材料回答发展我国乡镇企业的意义。19.中国工业网2022年12月6日消息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使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22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比2022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这说明国家运用_____进行宏观调控。()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司法手段-20-\n22.当前有许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外出打工,导致许多责任田被抛荒。辨题:有钱就有粮,有粮就不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