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遗传与进化考点1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浙江卷,2)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2.(2022·四川卷,2)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3.(2022·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4.(2022·高考安徽卷,T4)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5.(2022·高考天津卷,T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58\n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6.(2022·高考江苏卷,T28)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实验二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1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北京海淀区模拟)已知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若该动物睾丸中m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则这些精细胞基因型种类最多为( ) A.2nB.4nC.2mD.4m2.(2022·吉林长春起点调研)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2022·河南洛阳联考)下列叙述中,与减数分裂有关而与有丝分裂无关的是( )A.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C.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58\n4.(2022·辽宁大连联考)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总是一致的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种精子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5.(2022·湖南衡阳五校联考)下列有关正常雌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次级卵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6.(2022·福建八县(市)一中联考)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细胞中(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提供D.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7.(2022·河南洛阳统一考试)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按细胞分裂时序排列为①→③→②→⑤→④B.图①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其数目不变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图②③⑤中都只有两个染色体组8.(2022·河南中原名校模拟)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9.(2022·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下列有关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个体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58\nADDD、d有丝分裂前期BAaBbAaB、AaB、b、b减数第二次分裂CXaYXaY、XaY减数第一次分裂DAaXBXbAAXBXb、XBXb、a、a减数第二次分裂10.(202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图1表示某动物个体(2n=4)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图2表示其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1四个时期细胞中肯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2)图1中Ⅱ时期对应于图2中________细胞,图2中丙细胞对应图1的________时期。(3)图2中丙细胞名称为________;若D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E染色体一定为________;D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13 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课标卷Ⅱ,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2.(2022·课标卷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3.(2022·海南卷,7)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DNA→RNAB.RNA→DNAC.蛋白质→蛋白质D.RNA→蛋白质4.(2022·海南卷,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58\n5.(2022·江苏卷,12)如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6.(2022·安徽卷,4)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7.(2022·重庆卷,5)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8.(2022·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9.(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58\n10.(2022·高考四川卷,T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考点13 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吉林实验中学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对“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该有不含32P的大肠杆菌B.噬菌体培养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自变量C.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2022·河北邢台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3.(2022·宁夏银川联考)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B.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4.(2022·陕西西安模拟)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磷酸二酯键相连B.(A+G)/(T+C)的比值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DNA的多样性取决于构成它的碱基种类的多样性D.蓝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5.(2022·陕西安康质量调研)右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①②过程58\nC.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①~⑥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6.(2022·四川绵阳第一次诊断)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7.(2022·黑龙江省鸭山模拟)人体细胞中的P21基因控制合成的P21蛋白可抑制DNA的复制。在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中发现某种双链RNA(saRNA)可介导并选择性地增强P21基因的表达,这种现象称为RNA激活,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Ago蛋白能与saRNA结合,将其切割加工成具有活性的单链RNA。分析回答:(1)与双链DNA相比较,saR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________。(2)图中C过程表示________。在P21基因首端,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位点称为________。RNA聚合酶可催化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的________之间形成化学键。(3)若P21基因中某个碱基对被替换,其表达产物变为Z蛋白。与P21蛋白相比,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活性分别是P21蛋白的1.25倍和0.3倍。出现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P21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________。(4)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部分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在加工成熟过程中,可形成内源saRNA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这种蛋白质合成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5)利用RNA激活原理可选择性激活人的癌细胞中________基因的表达,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新手段。考点14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高考海南卷,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B.4∶4∶1C.1∶2∶0D.1∶2∶12.(2022·高考海南卷,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58\n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3.(2022·安徽卷,31-Ⅰ)Ⅰ.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编号播种方式白粉病感染程度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Ⅰ单播40-++++Ⅱ单播20-+++Ⅲ混播22+++++Ⅳ单播04+++-+Ⅴ单播02++-++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的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F3无病植 试验无菌水以条锈以白粉以条锈58\n株的比例/% 处理F2植株菌进行感染菌进行感染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甲1002500乙1001007575丙1002575?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58\n考点14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河南濮阳模拟)人的秃顶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有男性表现。一个非秃顶男人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男孩,表现为秃顶。这个男孩和他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A.bb,BbB.Bb,BBC.Bb,BbD.bb2.(2022·湖北荆州部分县市统考)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3.(2022·河北唐山模拟)西班牙长耳狗的耳聋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育种学家在正常狗的杂交中发现下列情况:母狗a与公狗c交配产生的全是正常狗,母狗b与公狗c交配生出了一些患此病的狗。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耳聋性状是隐性性状B.公狗c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C.母狗a和b的基因型不相同D.如果c是纯合子,则a与c子代患病雌雄均有4.(2022·河北保定联考)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5.(2022·河南中原名校联考)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深紫色、A2—中紫色、A3—浅紫色、A4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A.1深紫色∶1中紫色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C.1中紫色∶1浅紫色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6.(2022·山东德州模拟)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B.C.D.7.(2022·福建八县(市)一中联考)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58\n8.(2022·福建莆田一中期中考试)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父本母本子代一班1朵红花1朵红花298朵红花、101朵蓝花二班1朵蓝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三班1朵红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四班1朵红花1朵红花全红花(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__班和________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________(能/不能)。(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________。考点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2.(2022·高考海南卷,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3.(2022·高考上海卷,T2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B.C.D.58\n4.(2022·山东卷,28)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Ⅰ.用_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58\n考点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山东德州模拟)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B.C.D.2.(2022·北京东城区联考)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3.(2022·辽宁五校协作体模拟)“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作用于下图中的( )A.①和②B.①C.②D.③4.(2022·江苏盐城模拟)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5.(2022·河南洛阳统一考试)金鱼草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三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表现型相同的植株的比例是( )A.B.C.D.6.(2022·湖北八市3月联考)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亲本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F258\n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3)图乙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请设计一个最简单方案予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22·河南洛阳模拟)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E、e控制)和翅形(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请分析回答:(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F1卷翅自交后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致死。(2)实验二中F1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________。F1赤眼卷翅自交所得F2表现型比例接近于________。(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①研究者指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他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理论上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考点16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高考上海卷,T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58\n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广东卷,28)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________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受精卵通过________过程发育为幼虫。(3)突变为果蝇的________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2·高考海南卷,T29)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4.(2022·高考大纲卷,T3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58\n(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8\n考点16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浙江杭州联考)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2.(2022·安徽江淮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下图。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A.MMNNPPB.MmNnPPC.MmNNppD.MmNnpp3.(2022·河南实验中学模拟)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受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蓝色∶鲜红色=1∶1B.蓝色∶鲜红色=3∶1C.蓝色∶鲜红色=9∶7D.蓝色∶鲜红色=15∶14.(2022·浙江桐乡一中等四校联考)菜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是白色花的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三年之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3∶1B.15∶7C.9∶7D.15∶95.(2022·北京东城区联考)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组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1)该性状是由__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且只有在______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______花。(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58\n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②如果_______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6.(2022·浙江山河联盟模拟)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经研究发现“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红脸人”体内只有ADH;此外还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人是二倍体生物,含46条染色体,在研究人类的染色体组成时需要对处于________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切,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2)在正常情况下,男性进行减数分裂过程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________条。(3)“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胞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4)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且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红脸”男性与一个“白脸”女性结婚,生出了一个“千杯不醉”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考点17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课标卷Ⅰ,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2022·浙江卷,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3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58\n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3.(2022·广东卷,24)(多选)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4.(2022·山东卷,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D.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5.(2022·高考安徽卷,T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BZB,乙为AAZbWC.甲为AAZbZb,乙为aaZBWD.甲为AAZbW,乙为aaZBZB58\n6.(2022·课标卷Ⅱ,32)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7.(2022·江苏卷,30)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________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8.(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T32)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58\n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考点17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河南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被随机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2.(2022·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质量监测)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BY、XbY看做纯合子)。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代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3.(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4.(2022·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8\n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5.(2022·湖南衡阳五校联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性别无关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6.(2022·辽宁沈阳模拟)果蝇的棒眼和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眼形的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翅形的基因为V、v。一棒眼长翅雌果蝇与一圆眼长翅雄果蝇杂交产生大量子代,其子代的雌雄个体数量及眼形、翅形的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F1个体数量长翅∶残翅棒眼∶圆眼雌性2003∶11∶1雄性1003∶10∶1(1)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棒眼是________性状。(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F1圆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圆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圆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圆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4)具有棒眼基因B的染色体不能交叉互换,某人用X射线对圆眼雄果蝇A的X染色体进行了诱变。让果蝇A与棒眼雌蝇杂交,产生F′。为了鉴定果蝇A的X染色体上与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最好用F′中雄蝇与F′中________眼雌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___(雄/雌)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考点18 生物变异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课标卷Ⅱ,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2.(2022·四川卷,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58\n3.(2022·海南卷,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4.(2022·江苏卷,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5.(2022·江苏卷,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6.(2022·海南卷,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2022·福建卷,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8.(2022·高考江苏卷,T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58\n9.(2022·四川卷,11)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之比均为灰身∶黑身=3∶1。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①R、r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10.(2022·北京卷,30)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58\n(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5)实验2中出现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11.(2022·福建卷,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58\n考点18 生物变异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辽宁沈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有性生殖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发生重组2.(2022·湖北武汉调研)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2022·河北唐山模拟)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有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A.B.C.D.4.(2022·山东德州模拟)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5.(2022·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属于突变C.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6.(2022·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单倍体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倍体植株B.花药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C.花药离体培养时应添加秋水仙素以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得到隐性纯合子7.(2022·北京顺义第二次统练)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片断互换不属基因重组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改变8.58\n(2022·江苏盐城模拟)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不同9.(2022·江西五校联考)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___特点。(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亲本组合S3S4 ×S1S2♀S1S2自交S1S2♂×S1S3♀花粉管萌发情况S3、S4花粉管都能伸长S1、S2花粉管都不能伸长只有S2花粉管能伸长①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上述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结合示意图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杂交育种时,用两种自交不亲和的植株做亲本,可以省略杂交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考点19 育种与进化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22·广东卷,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 )秋水仙素浓度/(g·L-1)再生植株/棵四倍体植株/棵0480244443786281181851092A.0、2、3、4、5、6B.0、4、5、6、7、8C.0、6、7、8、9、10D.0、3、6、9、12、152.(2022·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58\n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3.(2022·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C.42%D.21%4.(2022·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2022·高考广东卷,T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段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6.(2022·课标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58\n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7.(2022·浙江卷,32)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8.(2022·江苏卷,29)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①双缩脲试剂 ②醋酸洋红液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________期且染色体________的细胞进行拍照。58\n(5)由如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________(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9.(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T32)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58\n考点19 育种与进化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22·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2022·安徽“江淮十校”联考)A和a是位于人类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 )A.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B.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父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C.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在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造成的D.该患者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43.(2022·江苏扬州模拟)(多选)为探究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对辣椒(2n=24)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影响,进行不同天数处理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率增加B.对照组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24条或48条C.秋水仙素浓度为0.1%时,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条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4.(2022·广东广州海珠区综合测试二)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5.(2022·山东德州模拟)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1% 5%B.0.5% 5%C.10% 10%D.5% 0.5%6.(2022·湖南衡阳五校联考)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B.C.D.7.(2022·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58\n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8.(2022·江西五校第一次联考)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________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________(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3株,叶片绿色有363株。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________(填1、2或1和2)解释。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________变异。若在上述H品种玉米植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下图染色体图像,此时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期,则证明假设2可能成立。(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________(属于/不属于)变异。9.(2022·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金鱼是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利用体积较大的卵细胞培育二倍体金鱼是目前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②诱导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处理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58\n(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_变异。(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若子代性别为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WW或YY个体不能成活)。(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将影响基因a的表达,当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能表达。偶然发现一只具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了正常眼雌鱼,则该龙眼雌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子代的正常眼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研究发现,金鱼的双尾鳍(D)对单尾鳍(d)为显性,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双尾鳍的个体占36%。现有一对双尾鳍金鱼杂交,它们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只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________。58\n必修2 遗传与进化考点1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C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和减数分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一般是不同的,它们的细胞周期长短一般也不相同,A错误;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周期长短不同,G1、S、G2和M期的长短也不相同,比如干细胞分裂速度快,细胞周期要短些,B错误;G2期的特点是合成分裂期所需要的蛋白质,时间是在S期之后,所以在这个时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每条染色体上仍存在2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结束后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中相同,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有联会现象,同时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D错误。]2.B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细胞呼吸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理解和提取信息能力,难度较小。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精子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精子游向卵子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供给,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核基因父母方各占一半,但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质基因也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D错误。]3.B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识别的有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低温可使二倍体草鱼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无法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仍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A错误;当细胞继续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通过该过程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该三倍体的草鱼应含有三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而D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6条染色体,D错误。]4.A [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根据图甲的联会现象,可知该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A项正确;图乙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短暂,并无染色体的复制,C项错误;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此时细胞中已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5.C [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6.解析 (1)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征可以判断: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丙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图丙)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图甲、图丁)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无同源染色体;雄性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图甲)、后期(图丁)的细胞均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丁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是否相同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含的基因有关,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相同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仍是相同基因,如果同源染色体上含等位基因,则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是不同基因。(2)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58\n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图乙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在输卵管中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卵巢中观察不到。(3)由实验一的相互对照可知,含有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能使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由实验二孕酮处理组,可以得出孕酮有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功能;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孕酮同时处理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早期卵母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说明蛋白质的合成与促进早期卵母细胞成熟有关。由此可以做出推测: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一种蛋白质,孕酮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从而促进其发育成熟的。答案 (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D [在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2种4个精细胞;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即n对染色体,理论上可产生2n种精细胞。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4种4个精细胞,因此,m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m种4m个精细胞。若4m大于2n,则这些精细胞基因型种类最多为4m种。]2.D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代表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在赤道板上,说明是中期。]3.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A错误;若发生基因突变,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均可能为等位基因,B错误;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易位,既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4.B [细胞中的基因不都在染色体上,还有少量基因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A错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种或4种精子,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易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5.B [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6.B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错误;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和受精卵细胞中的营养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B正确、C错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D错误。]7.D [由于是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故①为初级性母细胞、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①细胞内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C正确;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着丝点都没分离,细胞还是一个,染色体数目没变,仍为两个染色体组,⑤58\n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染色体组也由一个变为两个,⑤图中有2个细胞共4个染色体组,D错误。]8.B [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A正确;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AXb、aY、AY、aXb4种,B错误;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正确;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分裂异常,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应为6条,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为12条,D正确。]9.C [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d,说明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时,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B、AaB、b、b,说明等位基因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XaY、XaY,说明XY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正确;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XBXb、XBXb、a、a,说明XBXb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D错误。]10.解析 (1)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Ⅰ和Ⅱ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Ⅲ和Ⅳ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乙;图2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图1中Ⅲ对应。(3)图2中,由于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丙细胞分析,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D染色体为X染色体,则E染色体一定为常染色体;D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 (1)a Ⅲ、Ⅳ(2)乙 Ⅲ(3)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考点13 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C [本题通过考查有关端粒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记忆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难度适中。依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存在于染色体的两端,大肠杆菌无染色体,A错误,C正确;依据端粒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判定端粒酶应该是逆转录酶而非RNA聚合酶,B错误;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D错误。]2.C [本题考查遗传知识,考查记忆、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根据题干可知朊粒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是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的,A错误;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朊粒的增殖不是二分裂,故B错误;朊粒是PrPc因空间结构改变形成的,两者一个具有致病性,一个不具有致病性,故C正确;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PrPc转变为PrPSC属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所致,并不是翻译过程,D错误。]3.B [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及逆转录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DNA→RNA属于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和RNA聚合酶,A不符合题意;RNA→DNA属于逆转录过程,58\n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C、D均不是逆转录过程,不符合题意。]4.A [本题考查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位置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相邻的的碱基又称作1个密码子,所以密码子位于mRNA上,每个tRNA上都有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做反密码子,正确答案选A。]5.A [本题主要考查翻译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难度适中。A项对,图中结构包括核糖体、mRNA、tRNA,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项,a是起始甲硫氨酸后相邻位置的氨基酸;C项,tRNA的环状结构上有反密码子;D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上碱基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不一定改变。]6.B [本题考查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QβRNA的复制不需要经历逆转录过程,是由单链复制成双链,再形成一条与原来的单链相同的子代RNA,所以A错误,B正确;由图可以看出一条QβRNA模板翻译出的肽链不止一条,可翻译出多条多肽链,C错误;由题意可知:QβRNA复制酶基因的表达在QβRNA的复制之前,有了QβRNA复制酶,QβRNA的复制才能进行,D错误。]7.D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则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表现型通过蛋白质表现,故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碱基序列互补,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8.D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科学研究的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意在考查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适中。A项对,孟德尔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B项正确,摩尔根等用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模型。]9.C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发生DNA的复制;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10.C [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故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故B正确。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故C错误。]【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A [获得含32P的噬菌体,需要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通常需要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含31P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DNA是否进入到大肠杆菌,A正确;实验中噬菌体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温度可影响噬菌体的增殖,即培养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但不是实验探究的因素,都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B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留在沉淀物中,所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沉淀物放射性强,而上清液的放射性弱,C错误;通过该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需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一步实验,D错误。]2.D [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58\n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3.B [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A正确;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而侵染时间过短,有的噬菌体DNA没有进入细菌,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正确;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互为对照,D正确。]4.D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不是以氢键连接,A错误;DNA中A=T、C=G,故的比值为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B错误;DNA的多样性取决于构成它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C错误;蓝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水解可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D正确。]5.D [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和能量,A正确;造血干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因此细胞核内可以发生①DNA的复制和②转录过程,B正确;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③和⑥都为翻译过程,这两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D错误。]6.A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正确;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D错误。]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突变。(1)RNA分子中的碱基有A、U、C、G四种,DNA分子中的碱基有A、T、C、G,因此,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A-T,双链R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形式是A-U。(2)图中C过程代表转录,D过程代表翻译。基因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启动子。(3)Z蛋白的氨基酸数目是P21蛋白的1.25倍,由此可推知,在翻译Z蛋白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已变成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从而使肽链延长。(4)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内源saRNA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即该基因的作用效果反过来促进该基因的表达,属于正反馈调节。(5)能抗肿瘤,说明激发的是抑癌基因或凋亡基因。答案 (1)A-T(和T-A)(2)转录 启动子 核糖与磷酸(3)原有终止密码变为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4)正反馈(或“反馈”)(5)抑癌(或“程序性死亡”,或“凋亡”)考点14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B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参与繁殖的AA与Aa的比例为1∶2,即AA占,Aa占。产生的A配子占,a配子占。故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后代AA占×=4/9;Aa占2××=;aa占×=;故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2.C [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58\n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的性状为显性。故选C。]3.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LC∶BbCLCL=1∶2∶1,其中Bb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2)由于CL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基因;由于CLC没有死亡,而CLCL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基因。(3)根据题意,由于缺失一个碱基,为基因突变,从而引起mRNA相应位置出现终止密码,进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可能会产生ZZ或WW型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中WW胚胎致死,所以只剩下ZZ型的后代,所以都为雄性。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2)显性 隐性(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4.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内容,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1)从Ⅰ和Ⅱ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分析Ⅲ、Ⅳ两组试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Ⅲ、Ⅳ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从表格可以看出,Ⅰ、Ⅲ、Ⅳ相比,第Ⅲ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根据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可推测抗条锈病为显性(T),感条锈病为隐性(t);根据乙的自交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推测感白粉病为显性(R),抗白粉病为隐性(r)。品种A抗白粉病但感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品种B感白粉病但抗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F2中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都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的自交后代中全部感条锈病,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乙的基因型为ttRr。根据以上的思路可以判断出丙的基因型为TtRr,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_rr,所占比例为3/4×1/4=3/16。答案 (1)A 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 ttRr 18.75%(或3/16)【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C [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_b)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58\n2.B [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正确;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C正确;由于测交是与隐性个体杂交,而隐性个体只能产生1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通过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D正确。]3.D [根据题干狗a、b、c均是正常狗,但是母狗b与公狗c交配生出了一些患此病的狗,所以该病为隐性性状,A正确;该病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公狗c可能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无论该病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母狗a一定是纯合子,母狗b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如果c是纯合子则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a与c子代均没有病,D错误。]4.C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夫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5.A [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A1A1、A1A2、A1A3、A1A4,所以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1)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2)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中紫色;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3)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色∶1浅紫色;浅紫色企鹅(A3A4)与深紫色企鹅(A1A4)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6.C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假设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X,则AA所占的比例为1-X,因此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X)+X=,因此X=。]7.B [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B错误;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C正确;“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8.解析 (1)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一班的会判定红花为显性,蓝花为隐性;二班则相反,蓝花为显性,红花为隐性。若假说一正确,一班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可能存在如下两种情况:①A+A×A+A或者②A+A×A+a。若假说二正确,一班的亲本组合可以是Aa1×Aa2,无论是假说一还是假说二,F1中都是红花∶蓝花=3∶1,所以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是无法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2)若按照假说一,一班亲代基因型为①A+A×A+A或者②A+A×A+a,F1中的蓝花基因型为AA或Aa,其自交后代全为蓝花(AA)或者蓝花与红花之比为3∶1(1AA∶2Aa∶1aa),与题干中“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不相符,所以不符合假说一,若按照假说二,一班亲代基因型为Aa1×Aa2,即F1蓝花的基因型为a1a2,自交后F2为1a1a1,2a1a2,1a2a2,红花和蓝花各占一半,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58\n由假说二可推测二班的亲代基因型为a1a2×a1a2,则二班F1红花的基因型为a1a1,a2a2,自交后F2全部为红花。整个过程的推理是采用的假说-演绎法。答案 (1)一 二 ①A+A×A+A ②A+A×A+a 不能(2)Aa1和Aa2 红∶蓝=1∶0(全为红花)考点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D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分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难度较小。孟德尔指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他不支持融合遗传,A错误;孟德尔指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减数分裂,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四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每对等位基因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子代基因型可以产生3×3×3×3=81种,C错误;同理,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每对等位基因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所以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2.B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杂合子的概率为。则7对等位基因的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出现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的概率=C××=;出现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的概率=C××=;出现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的概率=C××=;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故选B。]3.D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由于隐形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150g,而显性纯合子的果实重量为270g,三对等位基因中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70-150)÷6=20(g),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若用A和a、B和b、C和c这三对等位基因来表示,重量为190g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因此共占比例为,D正确。]4.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以及遗传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F2雌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为3∶1,雄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也是3∶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F2中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刚毛和截毛的比例是1∶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不同,说明控制刚毛截毛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具体过程见图解:58\n(2)由于实验二的F2中有截毛雌果蝇可确定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如果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均为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F2中的雌果蝇应全为刚毛)。根据F2的性状表现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B,结合亲本的性状,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和aaXbXb(♀);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2长翅果蝇有AA和Aa,AA占1/3。(3)根据题干描述,用来与雌果蝇杂交的雄果蝇Y染色体上有基因B,即基因型为X-YB,由上述(1)的图解可知,实验一的F2中没有符合该条件的雄果蝇;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故F2中符合条件的雄果蝇占1/2。(4)本小题要求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突变品系的基因组成,设计实验时可让两个品系的个体杂交,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若两个品系是甲图情况,则F1均为dd1,全为黑体;若两个品系是乙、丙图情况,则F1均为EeDd,全为灰体,无法区分乙丙两种情况。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根据F2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若为乙图情况,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F1的基因型为EeDd,F2的表现型是灰体(E_D_)∶黑体(E_dd、eeD_、eedd)=9∶7;若为丙图情况,则两对基因连锁,F1只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e、dE,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体∶黑体=1∶1。答案 (1)常 X X和Y(2)AAXBYB和aaXbXb 1/3(3)0 1/2(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种品系) 全为黑体Ⅱ.灰体︰黑体=9︰7Ⅲ.灰体︰黑体=1︰1【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B [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AABB、AAbb、aaBB、aabb4种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4种纯合子的比例为1∶1∶1∶1,其中与亲本(AaBb)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为AABB,占纯合子总数的概率为。]2.B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表现型=2×2=4种,A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其中YR和yr的比例为1∶1,B正确;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3.B58\n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的过程中。]4.A [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正确;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正确;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5.C [假设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F1是AaBbCc,自交后与F1表现型相同(A_B_Cc)的概率是××=,C正确。]6.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变异及考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查了综合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1)图甲基因可抑制相关生理过程,因此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2)由图甲可看出,开黄花植株为A_bb,则亲本黄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图乙F2中表现型比例约为13∶3,为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可推出子一代和亲本基因型。(3)由图甲可知,只要含有B基因或aa,植株就表现为白花,因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为__BB或aa__,即AABB、AaBB、aaBB、aaBb、aabb,占7份,则在F2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4)染色体缺失显微镜下可见,而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因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答案 (1)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2)AAb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AaBb、AABb (4)取该黄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7.解析 (1)由实验一F1卷翅自交,F2有卷翅和长翅,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翅形中卷翅是显性性状;F1卷翅的基因型为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卷翅)∶Bb(卷翅)∶bb(长翅)=1∶2∶1,即卷翅∶长翅应为3∶1,但实际比例接近2∶1,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的卷翅个体致死。(2)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说明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EeBb。F1赤眼卷翅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赤眼卷翅(E_B_)∶赤眼长翅(E_bb)∶紫眼卷翅(eeB_)∶紫眼长翅(eebb)=9∶3∶2∶1,但由于基因型为BB的卷翅个体致死,即F2中1EEBB、2EeBB、1eeBB个体死亡,因此,F1赤眼卷翅自交所得F2表现型比例是6∶3∶2∶1。(3)①图中d1、d2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属于等位基因。②若紫眼卷翅品系(Bbd1)和赤眼卷翅品系(Bbd2)杂交,由于B和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紫眼)卷翅品系(Bbd1)产生的配子是Bd1∶b=1∶1,(赤眼)卷翅品系(Bbd2)产生的配子是Bd2∶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由于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则后代卷翅(BBd1d2、Bbd1、Bbd2)与长翅(bb)的比例为3∶1。答案 (1)卷翅 BB (2)EeBb 6∶3∶2∶1 (3)①不属于 d1、d2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②3∶1考点16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B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由于绿色纯合子致死,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故①正确,②58\n错误;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B正确。]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与变异相关知识点,中难题,计算题为非常规题型。(1)由图表可知,果蝇的翅形、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都有相对性状,摩尔根等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果蝇是典型的有性生殖,所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成幼虫。(3)突变为果蝇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方向不确定,能产生新的基因。(4)亲本为FfXMXm和ffXmY,测交后产生8种基因型。又因为ff能使雌果蝇转化为不育的雄果蝇,所以最终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FfXMXm(雌果蝇) FfXmXm(雌果蝇) FfXMY(长翅可育雄果蝇) FfXmY(短翅可育雄果蝇) ffXMXm(长翅不育雄果蝇) ffXmXm(短翅不育雄果蝇) ffXMY(长翅可育雄果蝇) ffXmY(短翅可育雄果蝇)答案 (1)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假说-演绎法(2)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胚胎发育)(3)进化 不定向性(4)2 长翅可育∶短翅可育∶长翅不育∶短翅不育=2∶2∶1∶13.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2)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比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答案 (1)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2)27∶21∶9∶74.解析 (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B [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58\n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正确;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C错误;鼠色由隐性基因控制不是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卷尾、黄色正常尾、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的原因,D错误。]2.C [据图分析,白色为mm____,M_nnpp;红色为M_N_pp;紫色为M_N_P_。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即M_N_pp自交,A、B错。MmNNpp自交子代为∶3M_NNpp(红色)∶1mmNNpp(白色),C正确。MmNnpp自交,子代为9M_N_pp(红色)∶3mmN_pp(白色)∶3M_nnpp(白色):1mmnnpp(白色),即红色∶白色=9∶7,D错。]3.D [两纯合亲本杂交,F1为蓝色,F1蓝色与隐性纯合鲜红色品种杂交,子代的分离比是蓝色∶鲜红色=3∶1,可知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有两对,两对等位基因(设为A、a,B、b)独立遗传。故F1蓝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自花受粉后子代中aabb的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他基因型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所以F2产生蓝色∶鲜红色的比例为15∶1,D正确。]4.C [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自交一年,产生的后代为CC∶Cc∶cc=1∶2∶1,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开白色花菜豆植株cc的比例为×=;自交三年之后,产生的后代中,Cc的比例为=,开白色花菜豆植株cc的比例为×=;开有色花菜豆植株CC和Cc的比例为1-=。所以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9∶7。]5.解析 (1)由表格可知,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形,所以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双显性表现为紫色,即只有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2)由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所以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若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所以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同理,组3中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所以组3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全为白花。(3)第3组实验的F1为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①若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②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Aabb、aaBb、aabb,紫花∶红花∶白花=1∶1∶2。答案 (1)两 两 紫58\n(2)AAbb 全为白花(3)①AAbb ②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1∶26.解析 (1)人是二倍体生物,含46条染色体,由于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在研究人类的染色体组成时需要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点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切,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象。(2)在正常情况下,男性精原细胞中含有23对46条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过程能形成23个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为0条或1条;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为0条或2条,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0或1或2条。(3))“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图可知,乙醇脱氢酶由A基因控制,乙醛脱氢酶由b基因控制,“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4)若A对a、B对b基因完全显性,“红脸人”的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所以其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若“红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相等,“白脸人”各种基因型出现的比例也相等,则“红脸人”与“白脸人”婚配产生的后代中不产乙醇脱氢酶且产乙醛脱氢酶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概率是(AaBb)×(aaBb)××=1/64。(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红脸”男性与一个“白脸”女性结婚的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 (1)有丝分裂中(2)23 0或1或2(3)乙醛 aaBB、aaBb(4)4 (5)遗传图解考点17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B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知识,考查识记和分析能力,难度较低。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是一样的,A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的两个X染色体上均有致病基因,其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必然是该病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有一个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58\n所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反之,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C错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故D错误。]2.D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点,意在考察理论联系实际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难度适中。由Ⅱ3和Ⅱ4不患甲病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XAX-,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2×4=8种基因型、2×2=4种表现型,C项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项正确。]3.AD [本题考查苯丙酮尿症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因为如果父母都为杂合体,后代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所以预防该病的关键是检查出夫妇双方是否是该病的携带者,A正确;该病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如果相应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致病基因(用a表示)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99/100,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Aa的概率为2××=,即99/5000,B错误;因为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基因病,所以用染色体检查并不能确诊是否是患者或携带者,有效的检测手段最好是基因诊断,C错误;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以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新生儿患者基因型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饮食情况发生了改变,能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正确。]4.C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系谱图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图中的Ⅰ-2的基因型为XAbY,其女儿Ⅱ-3不患病,儿子Ⅱ-2患病,故Ⅰ-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A正确;Ⅱ-3不患病,其父亲传给XAb,则母亲应能传给她XaB,B正确;Ⅳ-1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Ⅲ-3,Ⅲ-3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3,Ⅱ-3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Ⅰ-1,也可来自Ⅰ-2,C错误;若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无论Ⅱ-2的基因型为XaBY还是XabY,Ⅱ-1与Ⅱ-2(基因型为XaBY或XabY)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D正确。]5.B [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可知A项错误;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B项正确。]6.解析 该题考查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难度较大。(1)解答本题可采用画图分析法:58\n可见,祖辈4人中都含有显性基因A,都有可能传递给该女孩。(2)如图该女孩的其中一个XA来自父亲,其父亲的XA来自该女孩的祖母;另一个XA来自母亲,而女孩母亲的XA可能来自外祖母也可能来自外祖父。答案 (1)不能 原因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A基因,都可能遗传给女孩。(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祖母 不能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1)由图1Ⅰ1、Ⅰ2与Ⅱ1,一对正常夫妻生下一患病女儿,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Ⅰ1、Ⅰ2基因型都为Aa,Ⅱ2患病基因型为aa。(2)分析图2可知,Ⅲ1既有A基因片段,也有a基因片段,其基因型为Aa。由题干知正常人群每70人有1人为携带者,可知Ⅲ1(Aa)的配偶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为69/70AA1/70Aa,生下患病孩子(aa)的概率为1×1/70×1/4=1/280,则正常的概率为1-1/280=279/280。(3)由图2知Ⅱ2与Ⅱ3基因型都为Aa,第二个孩子正常,基因型为1/3AA、2/3Aa,由于普通正常人的基因型及概率为69/70AA、1/70Aa,则他的孩子患病概率为2/3×1/70×1/4=1/420,两个普通正常人孩子患病概率为1/70×1/70×1/4=1/19600。则第二个孩子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概率的(1/420)/(1/19600)约为46.67。(4)Ⅱ2、Ⅱ3色觉正常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而Ⅲ1是红绿色盲,由于Ⅱ2的基因型为XBY,生下女儿一定正常,由Ⅲ1患病可知Ⅲ1为男孩,基因型为XbY,可知Ⅱ3基因型为XBXb。由图2可知,Ⅱ2、Ⅱ3和Ⅲ1控制PKU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Ⅲ1基因型为AaXbY。进而可知Ⅱ2基因型为AaXBY,Ⅱ3基因型为AaXBXb,他们所生正常女儿基因型为(1/3AA2/3Aa)(1/2XBXB1/2XBXb),其配偶(正常男性)基因型为(69/70AA1/70Aa)XBY,后代为红绿色盲必须是1/2XBXb与XBY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2×1/4XbY=1/8,后代为PKU患者必须是2/3Aa与1/70Aa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2/3×1/70×1/4aa=1/420。两病皆患的概率为1/8×1/420=1/3360。答案 (1)Aa、aa(2)Aa 279/280(3)46.67(4)AaXbY 1/33608.解析 (1)①根据系谱图,Ⅱ-1和Ⅱ-2均不表现该性状,但他们的后代Ⅲ-1出现该性状,推知该性状为隐性性状,Ⅱ-1和Ⅱ-2为该性状的携带者。(2)假设该性状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该性状由Y染色体传递,因此表现该性状个体的所有雄性后代和雄性亲本都表现该性状,58\n且雌性个体不会表现该性状。据此理论上第Ⅲ世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应为:Ⅲ-1不表现该性状(因为Ⅱ-1不表现该性状)、Ⅲ-2和Ⅲ-3均不表现该性状(因为是雌性)、Ⅲ-4表现该性状(因为Ⅱ-3表现该性状)。结合系谱图可知,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3)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由(1)知该性状为隐性遗传(为解析方便,假定该性状由基因A、a控制);Ⅰ-2和Ⅱ-2均未表现出该性状(XAX_),但他们的雄性后代(Ⅱ-3和Ⅲ-1)却表现出该性状(XaY);同时考虑到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雌性亲本,据此断定Ⅰ-2和Ⅱ-2一定为杂合子(XAXa)。Ⅲ-3表现该性状(XaXa),其所含的一条X染色体必然源自Ⅱ-4(XaX_);同时Ⅲ-3不表现该性状,据此断定Ⅱ-4为杂合子(XAXa)。Ⅲ-2不表现该性状(XAX_),其雌性亲本Ⅱ-2为杂合子(XAXa),因此Ⅲ-2既可以是杂合子(XAXa)也可以是纯合子(XAXA)。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D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A错误;患病家系中可能出现但不一定出现隔代遗传现象,B错误;该病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病率与种族无关,C错误;女性患者的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故至少有一个来自其父亲,至少有一个传给其儿子,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D正确。]2.C [F1代中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错误;由于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母方,B错误;F2代雄果蝇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算是纯合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Aa∶aa=1∶2∶1,因此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是3∶1,D错误。]3.B [由图分析3、4号有甲病,而他们的女儿8号没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4没有乙病,但是生出的儿子7号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题干表明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可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7、10号有乙病,而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7号、10号的基因型都是XbY,7号的Xb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3号,与图中的1号没有关系,10号的Xb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5号,5号的Xb基因来自于父亲1号,B错误;由图分析可见5号生了一个有乙病的儿子(XbY)和没有甲病(aa)的儿子,而5号本身是有甲病没有乙病的,所以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C正确;由图分析可知3号与4号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所以他们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D正确。]4.D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A正确;由于双亲均无病,儿子有病,表明为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几乎都为男性,可推断出为伴X染色体遗传,B正确;丙图所示夫妇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丁图细胞表示减数分裂的后期,因为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5.B [图中Ⅰ是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位于Ⅰ段的基因的遗传是伴X遗传,分为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所以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属于伴性遗传病,B错误;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Ⅲ上的遗传是全男遗传,C正确;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是它们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D正确。]58\n6.解析 (1)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均有长翅、残翅,且没有差异,表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性有棒眼和圆眼(XBY、XbY),雌性只有棒眼(XBX-),表明棒眼是显性性状。(2)由于亲代长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长翅∶残翅=3∶1,表明亲本为Vv×Vv;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性有棒眼和圆眼(XBY、XbY),雌性只有棒眼(XBX-)表明亲本雌性为XBXb,所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Xb。(3)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Xb,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VvXBY,F1圆眼长翅的雌果蝇为VvXbXb、VVXbXb,F1圆眼残翅的雄果蝇为vvXbY,预期产生圆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为VvXBXb、VvXBXB、VVXBXb、VVXBXb,F1圆眼长翅的雄果蝇为VvXbY、VVXbY,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4)鉴定果蝇A的X染色体上与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最好用F′中雄蝇与F′中棒眼雌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雄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答案 (1)常 显性 (2)VvXBXb (3) (4)棒 雄考点18 生物变异【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A [本题通过考查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2.C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DNA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难度较大。由于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是和嘧啶碱基配对,所以DNA分子中嘌呤数总是等于嘧啶数,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的比例总是相等的,A错误;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故转录时是DNA的模板链与mRNA链碱基互补配对,也就是DNA上的脱氧核苷酸与mRNA上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突变后的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使肽链由63个氨基酸变为64氨基酸,假定该三碱基序列插入到一个UUU的密码子中,其变化情况可表示为以下三种:①插入原相邻密码子之间,并未改变原密码子,此时新肽链与原肽链只相差一个氨基酸 ……×××AAG×××……②插入位置②:恰巧插入原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之后 ……×AAG×× ×××…… 此时将改变两个氨基酸③插入位置③:恰巧插入原密码子第二个碱基之后 ……××AAG× ×××…… 此时也将改变两个氨基酸由图可知,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控制基因表达的密码子共有64种,但由于三个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故运输氨基酸的tRNA只有61种,D错误。]3.B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58\n4.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解释和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A项错,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B项对,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项,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项,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遗传变异。]5.D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A、B、C项错,甲、乙的1号染色体,一为正常,一为倒位,二者排列顺序不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对,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6.C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内容,考查知识的识记,难度小。基因突变只是改变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关于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增加、缺失、颠倒、易位的情况,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进而表现型也不会改变,若突变个体之前为一个显性纯合子AA,突变成为Aa,个体的表现型也可能不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中无论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都会引起基因中碱基的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某个片段的增加、缺失、颠倒、易位的情况也会导致染色体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正确;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的,D错误。]7.A [本题考查遗传变异知识,考查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故X探针必定与X染色体DNA上杂交单链的互补链有一段相同碱基序列,A正确;据图可知妻子性染色体组成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但X染色体数目异常未必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B错误;对体细胞进行检测呈现染色体异常;其产生原因未必源于父母故妻子父母未必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遗传时染色体数目异常并不与性别相联系,故选择性别并不能降低发病率,C错误;该夫妇生女儿也可能患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错误。]8.D [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能否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无直接联系,A错误;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B错误;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染色体易位有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其染色体可能无法联会而导致不育,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异源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D正确。]9.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减数分裂、基因频率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识,考查理解应用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难度梯度明显,最后一小题难度较大。(1)①由实验一中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可推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该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F2雌雄果蝇基因之比为:BB∶Bb∶bb=1∶2∶1,则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F1的后代(也就是F2)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性状分离。②由题可推知,bb所占比例为=,在一大种群中随机交配,由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可知:b的基因频率为,B为,则Bb%=2×B%×b%=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58\n则由于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更有利于黑身果蝇生存,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①实验二中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雌雄表现型有差异,且由(1)已知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R/r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干得知R或r能使黑身果蝇颜色加深成深黑身,而F2中深黑身果蝇只出现在雄蝇中,且只占雄蝇的1/8,可知使黑身果蝇颜色加深成深黑身的基因为r,也就是说当果蝇表现为双隐性(bbXrXr或bbXrY)时才为深黑身,则实验二的遗传图解如下:P: 黑身雌蝇 灰身雄蝇丙bbXRXR × 丁BBXrYF1:BbXRXrBbXRY灰身雌蝇灰身雄蝇3 ∶ 1F2:(B_XRXR+B_XRXr)∶(bbXRXR+bbXRXr)灰身雌蝇黑身雌蝇(B_XRY+B_XrY)∶bbXRY∶bbXrY 灰身雄蝇 黑身雄蝇 深黑身雄蝇 6 ∶ 1 ∶ 1由遗传图解可知:F2中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能是BBXRY、BbXRY、BBXrY、BbXrY四种。②此黑身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三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方式,但根据题意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也就是说只有当新染色体单独移向一极,而两条正常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时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则此黑身雌蝇只能形成bXR和bR(下划线表示b和R都位于新染色体上)两种配子,则其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P: bbRXR × BBXrY黑身雌蝇灰身雄蝇配子:bR bXR BXr BYF1:B__bRXr BbXRXr BbRY BbXRY 灰身雌蝇 灰身雄蝇由以上分析知,当F1雌蝇基因型为BbRXr时,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刚形成时染色体数目为3条或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有6条或8条染色体,当F1雌蝇基因型为BbXRXr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F2: ♂♀ BXRBYbXRbYbRBXR灰身雄蝇灰身雄蝇BXr灰身雄蝇灰身雄蝇bXR灰身雄蝇黑身雄蝇bXr灰身雄蝇深黑身雄蝇bR灰身雄蝇黑身雄蝇由图解易知,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答案 (1)①灰身 性状分离 2/3 ②18% 降低 自然选择(2)①X BBXrY 4 ②6或8 1/3258\n10.解析 (1)同一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2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2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实验2可知腹部有长刚毛为显性且占,又因为腹部有长刚毛中胸部无刚毛,所以胸部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且占后代的。(3)题干提示考生对果蝇③和果蝇S的基因型差异进行比较,应该能得出因③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的基因型为Aa,由于A基因纯合导致了胸部无刚毛的性状出现。(4)mRNA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是DNA片段缺失或者碱基对缺失。(5)腹部长刚毛性状是显性性状,其基因型及比例为=1AA∶2Aa,其中胸部无刚毛,应该是AA个体导致了无刚毛性状的出现。如果新性状是由新基因控制,而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既不会出现很多个体同时突变,也不会出现多个个体同时朝同一个方向突变。答案 (1)相对 显 Aa、aa(2)2 AA (3)腹部有长刚毛的纯合子(AA)其胸部无法长出短刚毛(4)DNA片段缺失(碱基对缺失)(5)子代胸部有刚毛和无刚毛之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实验2的亲本都应是杂合子,不符合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和不定向性11.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1)F2出现9∶3∶3∶1的变式9∶3∶4,故F1基因型是AaBb,杂合子表现出黑眼黄体即为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基因型是AAbb。(2)据图可知,F2缺少红眼黑体性状重组,其原因是基因型aabb未表现红眼黑体中,而表现出黑眼黑体。(3)若F2中黑眼黑体存在aabb,则与亲本红眼黄体aaBB杂交后代全为红眼黄体(aaBb)。(4)亲本中黑眼黑体基因型是AAbb,其精子基因型是Ab;亲本中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其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基因型都是aB,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不排出极体,导致受精卵基因型是AaaBBb,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三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答案 (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A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A错;基因重组能够形成新的基因型,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2.D [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4条染色体,分别含有基因A、a、A、a。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①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③两个a可同时进入另个细胞中,也可以是②A和a进入到某一细胞中。]3.A [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那么当该染色体复制完成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突变基因,58\n当该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次级卵母细胞含突变基因的概率为。假设该次级卵母细胞含突变基因,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该卵细胞含突变基因的概率为。根据以上分析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4.B [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固定细胞,用酒精冲洗,接着放入解离液中解离,然后漂洗、染色、制片共4个步骤,A正确;使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B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C正确;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5.D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所以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为突变,与基因重组共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B错误;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之间仍有同源区段,可发生部分配对联会,C错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6.B [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A错误;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花药离体培养时应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C错误;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而显性性状有纯合子和杂合子,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得到显性纯合子,D错误。]7.C [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不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D错误。]8.A [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以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由于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9.解析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2)若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予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S2S4的烟草产生的卵细胞是S2和S4,所以只能接受S1的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2和S1S4。如进行反交,则卵细胞为S1和S4,所以只能接受S2的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2和S2S4。由分析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所以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答案 (1)基因突变 多方向性(2)①S1S2、S1S4 S1S2、S2S4 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完成受精 ②去雄考点19 育种与进化【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B [本题考查对预实验的理解和应用,属于中等难度,题目中虽然涉及植物组织培养以及秋水仙素相关知识,但并不是此题的重点。从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获得再生植株中的四倍体植株,从表可知在秋水仙素浓度为4~8g/L时效果较好,A选项最大浓度只有6g/L58\n不严谨,不一定包括最适浓度,所以A错误;C选项和D选项浓度都超过8g/L,所以都不正确;B选项实验组浓度在4~8g/L,比较合理,0g/L是空白对照,故B正确。]2.B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秋水仙素处理的是顶芽,观察的植物幼苗,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部分没有加倍,故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3.C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之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和运算能力。难度较小。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温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所以C正确。]4.D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应用能力。难度较大。当p=0时,种群只有hh,当p=1时,种群只有HH,当0<p<1时,种群可以是只含有纯合体,也可能纯合体杂合体都有,A正确;只有当p=b时,F1Hh基因型频率为,此时亲代才可能只含杂合体,B正确;图示曲线信息表明p=a时,Hh=hh即2×a×(1-a)=(1-a)2,则3a=1即H为1/3,h为2/3,显性纯合体在F1中为1/9,C正确;p=c时,HH=Hh即c2=2×c×(1-c),求得c=,则HH=,Hh=2××=,hh=,则F1自交子代纯合体比例为1-杂合子=1-×=,D错误。]5.C [根据题意可知,兰花的花矩顶端贮存花蜜,只有具有细长口器的蛾才能吸食花蜜,而兰花传播花粉也离不开细长口器的蛾,两者之间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蛾的口器长短由基因控制的,不会随着取食花蜜而越变越长,D错误;因此答案为C。]6.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为×=、Aa为2××=、aa基因型为×=。A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的Aa基因型频率=+×=。(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等知识点,意在考查信息获取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难度较大。(1)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是自交现象,一般都是纯合子。(2)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稀有性(低频性)和多方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3)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有目的的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个体上,一般通过杂交、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则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据题意可知亲本为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为DDEE(矮茎)和ddee(高茎),其F1的基因型为DdEe,表现型为矮茎,F1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矮茎(D-E-)∶中茎(D-ee和ddE-)∶高茎(ddee)=9∶6∶158\n。(4)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 (1)纯 (2)稀有性(低频性)和多方向性 (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 矮茎∶中茎∶高茎=9∶6∶1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变异)8.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的观察,意在考查分析题意获取信息、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利于观察有丝分裂。(2)HCl解离的目的是破坏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醋酸洋红液和龙胆紫溶液都可作为染色体的染色剂。(5)图示核型显示,染色体为“三三相同”表明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6)选用花药为实验材料显微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可确定联会是否紊乱。答案 (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②③(4)中 分散良好(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6)④9.解析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自由组合定律要求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答案 (1)纯合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高秆抗病与矮秆感病植株在花蕾期套袋,待花成熟时收集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将其授到矮秆感病植株柱头上,然后套袋,待种子发育成熟,收集种子,将收集来的种子种植,观察性状表现,待花蕾期,对其进行套袋,收集矮秆抗病植株的成熟花粉,将其授到子一代植株的成熟柱头上,待种子成熟,收集种子,来年单独种植,统计各种性状比例。【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D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二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B正确;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例如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58\n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2.D [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父亲或母亲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不是由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造成的,故A、B、C错误;该患者体细胞内含有47条染色体,所以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4,D正确。]3.CD [秋水仙素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不能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染色体加倍率增加,A正确;由于辣椒正常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所以其正常分裂过程中,处于前期、中期的细胞都含24条染色体,处于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含有48条染色体,B正确;秋水仙素浓度为0.1%时,染色体加倍率达25%~30%,但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占95%,后期所占时间很短,所以只能观察到少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条,C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并记录不同时间的诱导成功率,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D错误。]4.D [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错误;“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C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经农药的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5.B [雌雄果蝇数相等,雌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是0.9和0.1,雄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也是0.9和0.1,由于雄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含有X配子和Y配子各占0.5,所以在雄蝇中,XB、Xb、Y比例分别为0.45、0.05、0.5,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因此XbXb频率为:0.1×0.05=0.005=0.5%,XbY频率为0.1×0.5=0.05=5%。]6.B [通过分析,a的频率为80%,则A的频率为20%,在人群中,AA为4%,Aa为32%,aa为64%。所以患者中AA占、Aa占,其与正常丈夫(aa)婚配,生一个患病子女(A_)的概率为1-×=。]7.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变化,但是基因频率不变化,B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变化的环境对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能力低,AA、Aa生存能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D正确。]8.解析 (1)色素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进行提取。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甲图各色素含量正常,乙图叶绿素含量减少,故乙图所示符合题意。(2)①由题意知,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推测假说一符合题意。染色体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为染色体片段丢失,则也会出现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的比例。②若发生基因突变,根据题意,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黄绿色的突变植株应为隐性突变。由题意知,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故不能得到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所以不能进行测交实验。③假设2的内容为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范畴。图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土壤中缺乏镁元素,造成叶绿素含量减少,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属于因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答案 (1)无水乙醇(丙酮) 乙 (2)①1和2 ②58\n隐性 黄绿色植株开花前死亡(无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 ③染色体结构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或四分体) (3)属于9.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等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染色体断裂,属于片段缺失,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导致。(3)得到的二倍体中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二者是同型的,即XX或ZZ,若是XX,则为雌性,若为ZZ,则为雄性。(4)龙眼鱼的基因型为aaB_,其后代出现正常眼,则确定基因型为aaBb。正常眼雌鱼的基因型为aabb,则AABB×aabb,子二代中龙眼个体(aaB_)出现的概率为。(5)根据双尾鳍的个体占36%,可知dd=64%,d=,则D=,DD=,Dd=,DD∶Dd=1∶8,则自然群体的双尾鳍中Dd占,Dd×Dd后代产生单尾鳍后代的概率是××=。如果它们的子代中有15只单尾鳍金鱼,从理论上讲,这对金鱼所生子代个体总数约为15÷≈76。答案 (1)染色体结构 (2)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3)雌性 雄性 (4)aaBb (5) 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