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结果拾荒者/肮脏的影子/在这个世界最肮脏的角落蠕动着/朴实的心灵/将别人眼中的"垃圾"收入囊中/用最相素的思想供奉着这份欣喜/流窜在街头的西装革履/用肮脏的内心潮笑眼前这个/污浊不堪的身躯/拾荒者没有说什么/他用刻满年轮的手/从口袋中掏出一大把硬币/再用爬满了幸福争纹的额头/清点着人生收获的哲理晨读篇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毛举细故【释义】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例句】面对此种尴尬,汪康年不得不道歉,承认“康年既不欲毛举细故以滋笔舌之繁,尤不敢力争大端以酿朋党之祸,盖恐贻外人之诮并寒来者之心。眉飞色舞【释义】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例句】现在很多投资者说到创业板都眉飞色舞,天天看买到多少个涨停股,每天数钱手都酸,但是如果泡沫破灭时,你还在里面奋战,那些曾经属于你的财富就会瞬间消失。美轮美奂【释义】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也形容景色、装饰等美好。【例句】坐落在风光旖旎的东屿岛上,万泉河在她身边蜿蜒流淌,不远处的三江入海口与隔玉带滩遥遥相望的南中国海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色。米珠薪桂【释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例句】此辈从不当家,不知米珠薪桂、当家之难,但知高谈阔论,哗众取宠。而此番主战,背后竟是醇王撑腰。绵里藏针【释义】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例句】1763年2月23日,乾隆向阿富汗使节颁发了赐给爱哈默特沙的敕书。这是一份表面十分客气、其实却是绵里藏针的外交文件。古韵寻音昭君怨·赋松上鸥杨万里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7\n【译文】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飞,不知道它落到何处去了。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赏析】《昭君怨·赋松上鸥》是南宋词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作者静坐书室,意外地听窗外松树上有沙鸥前来投宿,十分惊喜。下片写鸥鸟远飞,词人不免怅然若有失,进而将鸥鸟人格化,与之沟通思想,借以抒发心志。词借沙鸥写作者绝意官场,愿与沙鸥为盟的心志。词语言通俗,笔致灵动,带有诚斋体的幽默风趣。感悟经典游侠列传序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译文】韩非子说:“儒者利用文献来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使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7\n这两种人都曾受到讥评,然而儒者还是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那些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其功名都记载在史书上了,本来就不必多说什么。至于像季次、原宪二人,均为民间百姓,他们一心读书,具有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的君子节操,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而当时的人们也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都住在家徒四壁的蓬室之中,就连布衣粗食也得不到满足。他们逝世已有四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弟子却依然不断地纪念他们。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1]况且急事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太史公说:“从前虞舜曾被困于井底粮仓,伊尹曾背着鼎锅和砧板当过厨师,傅说也曾隐没在傅险筑墙,吕尚也曾受困于棘津,管仲亦曾遭到囚禁,百里奚曾经喂过牛,孔子曾在匡地受惊吓,并遭到陈、蔡两国发兵围困而饿得面带菜色。这些人均为儒者所说的有道德的仁人,还遭到如此的灾难,何况那些仅有中等才能而处在乱世末期的人呢?他们所遭受的灾祸又如何能说得完呢![1]乡下的人有这样的话:“谁知道什么仁义不仁义,凡是给我好处的人,便是有道德的人。”因此,伯夷认为侍奉周朝是可耻的,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但周文王、周武王的声誉,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盗跖、庄跻残暴无忌,他们的党徒却没完没了地称颂他们的义气。由此看来,庄子所说的:“偷衣钩的人要杀头,窃国的人却做了王侯;王侯的门庭之内,总有仁义存在。”此话一点不假。如今拘泥于教条的那些学者,死抱着那一点点仁义,长久地在世上孤立,还不如降低论调,接近世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很重视获取和给予的原则,并且恪守诺言,义气传颂千里,为义而死,不顾世人的议论。这正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有些士人,到了穷困窘迫时,就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游侠,这些游侠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人、豪杰、特殊人物吗?如果把乡间的游侠与季次、原宪等比较地位、衡量能力,看他们对当时社会的贡献,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总之,从办事到见功效,说话守信用来看,游侠的义气又怎么能缺少呢![1]古代民间的游侠,已经不得而知了。近代的延陵季子、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都因为是国君的亲属,凭借着卿相的地位以及封地的丰厚财产,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在诸侯中名声显赫,这不能说不是贤能的人。这就如同顺风呼喊,声音本身并没有加快,是风势激荡罢了。至于像乡里的游侠,修养品德,砥砺名节,扬名天下,没有人不称赞他们的贤能,这才是很难的啊!然而,儒家、墨家都排斥游侠,不记载他们的事迹。秦朝以前,民间的游侠,均被埋没而不见于史籍,我非常遗憾。据我所知,汉朝建国以来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尽管时常触犯当时的法网,然而他们个人的品德廉洁谦让,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他们的名不是虚传,士人也不是凭空依附他们。至于那些结党营私的人和豪强互相狼狈为奸,依仗钱财,奴役穷人,依仗势力侵害欺凌那些势孤力弱的人,纵情取乐,游侠们也是颇为憎恨他们的。我感到痛心的是世俗不了解游侠的心意,却随便将朱家、郭解等人与那些豪强横暴之徒混为一谈,并加以讥笑。文苑漫步成全一棵树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7\n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他一下子怔住了。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作文立意7\n动机与结果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作一件事情有动机和结果之分,通常我们认为,动机好结果才好。如果动机有问题,那结果肯定是不好。正因为如此,美国攻打伊拉克需要一个制止“研制生化武器”的理由,否则那叫“侵略”。同样是杀了人,滥杀无辜者要抵命,正当防卫则可无罪释放。动机与结果无必然的联系。“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只看动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看结果。前二者固然过于偏激,但出于一片好心做的事反而落下埋怨,就好象是存心干了坏事,这样被误解的体验你有过吗?事实证明,好心也常常会办坏事。辨证地看待动机与结果的联系。动机是激励人去做事追求结果的核心力量,结果也会激起起新的动机。成功的结果创造动机,小的成功会激起更大的动机。所以要激发人做事的动机,莫过于让人体验成功的结果。但有时动机与结果并不成正比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多种可能性,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晚练篇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地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没有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③随着未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______教条____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的哲学满足。A.私自窜改以及/或B.擅自窜改及其/或C.擅自篡改 及其/和D.私自篡改 以及/和【答案】C【解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五大盘整体呈现止跌并逐波走高,给长期低迷的股市注入了活力,也使愁眉不展的股民脸上有了几分笑意。B.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C.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大型企业,三年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D.7\n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答案】B【解析】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是各有特色。梅,剪雪裁冰,;兰,空谷幽香,;竹,筛风弄月,;菊,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①孤芳自赏 ②凌霜自得 ③潇洒一生 ④一身傲骨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找出和上文对应的词语:“梅,剪雪裁冰”对应“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对应“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对应“潇洒一生”,“菊”对应“凌霜自得”,紧扣秋季的特点。所以空格处依次应为④①③②。故选D。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面是第17届仁川亚运会的会徽,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创意。(5分)(不超过50字)【答案】会徽主体为ASIA(亚洲)的第一个英文字母A的大写,像一个巨大的翅膀,其左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着全亚洲人民手拉手一起飞翔的主题。(每条2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险要之处图案中的各项因素,如:主体是英文字母A的大写、左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然后根据“17届仁川亚运会会徽”这一题目进行联想和想象,分析图案中各因素的象征或比喻意义。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仿照例句,选择合适的对象,写一段话,要求语境相符,字数大致相等,句式基本一致。(5分)7\n【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如果有来生,要做【答案】答案示例: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跃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庄子《逍遥游》)(2) ▲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3)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4)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5)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6)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欧阳修《伶官传序》)【答案】(1)而后乃今将图南(2)黄发垂髫(3)枯松倒挂倚绝壁(4)梦啼妆泪红阑干(5)不霁何虹(6)塞上燕脂凝夜紫(7)爱人者人恒爱之(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髫”“倚”“壁”“阑干”“霁”“燕脂”“恒”“溺”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