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热点聚焦练]热点一 新型城镇化注重文化传承2014年10月20日,人民网报道,近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回答1~2题。1.《规划》中强调,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文化传承,重视文化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B.错误的社会意识会直接阻碍社会发展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D.文化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解析:选C。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故A错误,C正确;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只能是间接的,不能是直接的,故B错误;D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且说法错误。2.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被”城市化的“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重建新的生活习惯,重构认同感和价值观,是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存在反作用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n解析: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说法错误。热点二 为民生改善获奖点赞2014年10月21日,安庆日报报道,日前安徽省政府通报2013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结果,安庆市的民生改善位居全省16个地级市之首,获得民生改善先进奖。这是该市民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直接反映,也是对该市各级干部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最好褒奖。回答3~4题。3.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民生改善工作作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舍去。排除含有④的A、B、D三项。故选C。4.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其基本的内容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依靠群众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①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②③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故选B。[限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在外闯荡的进城务工人员眼界逐渐开阔,需求自然增加,在城市的相对落差变得明显,幸福感降低;而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务农农民的幸福感自然不断增强,“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变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人的认识水平不同,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④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A.①② B.②④C.②③D.①③5\n解析:选A。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进城务工人员和务农农民面对的客观社会条件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①②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因为认识水平不同产生不同的认识,③不选;④中“总是”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集会上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材料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D.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材料反映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B正确;A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中“总是”说法错误,不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D错误。3.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习近平在会上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要尊重社会历史,做到安于社会历史现状 ③要坚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说明了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坚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③正确;②中“安于社会历史现状”的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史诗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这一伟大创举说明(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5\n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A。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大胆决定是处理生产关系的实践,因此①正确。此种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因此②正确,③没体现。④错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答案选A。5.(2015·福建三明市三校联考)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了( )A.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C.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解析: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材料中反腐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6.(2015·北京海淀区模拟)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C.社会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始终存在解析:选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我们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存在,我们的改革就不能停止,所以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7.(2015·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下列哪两句诗句与这一诗句蕴含相同的哲理( )5\n①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④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体现的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体现这一道理,故①④正确;②③不能体现这一道理,故排除。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8.(2015·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材料 解决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知识,说明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道理。答案: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