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B.图中⑤过程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C.图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突变和基因重组D.③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2.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互换B.若b、c基因位置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C.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D.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3.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了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n4.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5.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B.翻翅果蝇占2/3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7.某二倍体生物经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一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组加倍后,杂合子变成了纯合子B.染色体组加倍后,发生了可遗传变异C.染色体组加倍后,形成了新物种D.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9.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都不是遗传病\n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③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④只要有一个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就会患软骨发育不全⑤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可能遗传给子代⑥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1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基因ca、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cb与基因w互换实现了基因重组C.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突变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级11.如下图所示是由①②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Ⅲ中通常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B.步骤Ⅳ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时期为间期C.由③经步骤Ⅲ、Ⅴ培育出⑤的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D.由①和②经步骤Ⅰ、Ⅱ培育出的⑤占所选性状的1/3\n12.下列关于现代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B.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动力C.不同物种的两个种群基因库完全不同D.一个比较小的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变动往往比较大13.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1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15.下列对图中所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表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16.下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注:图中A、B、D是相应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nA.①②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杂种二产生的种子以恢复其可育性B.由于二粒小麦可育,故一粒小麦与山羊草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D.杂种一、杂种二不育,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可育17.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晰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C.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D.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含该致病基因18.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AA占10%,Aa占20%,aa占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10%,隐性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60%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5分)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____________能导致基因突变。(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有________________。(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4)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n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分)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2)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E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株。21.(17分)果蝇的正常眼基因(E)对无眼基因(e)为显性,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第4号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如下图)的个体可以生活,而且能够繁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与纯种正常眼果蝇杂交,F1自交所得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与第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眼果蝇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某第4号染色体三体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子代全为正常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22.(15分)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它们的毛色有灰色(A)和棕色(a),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爆发,山谷中形成了一条大河,将鼠种群分开,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就这样过了几千年。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答下列问题:(1)山洪爆发前该鼠种群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2)在山洪爆发后的某个时期,河东和河西两个鼠种群的相关基因型和个体数如下表。河东基因型AAAaaa总数个体数490420901000河西基因型AAAaaa总数个体数196016803604000个种群的基因库相比较,河东种群基因库(填“大”或“小”)。②河东种群的基因A的频率为。③已知上表中河西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3)几千年后,河东和河西鼠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无法进行,最终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可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是否形成新物种?。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n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B.图中⑤过程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C.图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突变和基因重组D.③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A【解析】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B错误;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不能直接用“突变”表示,C错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未必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D错误。2.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互换B.若b、c基因位置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C.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D.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重组,A错误;b、c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二者位置互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属于易位,B错误;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b中发生的碱基对改变,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C正确;碱基对的替换若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图中Ⅰ、Ⅱ),则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3.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了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n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1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那么1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4.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答案】B【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该变化属于替换,C正确;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该变化属于增添,D正确。5.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B.翻翅果蝇占2/3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答案】C【解析】假设翻翅基因用A表示,正常翅基因用a表示,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AO,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则子代基因型为AO、aO、Aa、OO(致死)。其中AO和Aa为翻翅果蝇,aO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1∶1∶1\n,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A、B、D正确,C错误。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答案】D【解析】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C错误;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通过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的方法培养出新类型的多倍体,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D正确。7.某二倍体生物经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一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体组加倍后,杂合子变成了纯合子B.染色体组加倍后,发生了可遗传变异C.染色体组加倍后,形成了新物种D.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杂合子Aa经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仍是杂合子,A错误;染色体组加倍使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为可遗传变异,B正确;染色体组加倍后为四倍体,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这说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存在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C正确;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例如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经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变为AAaa,D正确。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C 【解析】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n号染色体为三条,并不是三倍体;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由于在复制时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出现等位基因;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芽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均加倍。9.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都不是遗传病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③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④只要有一个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就会患软骨发育不全⑤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可能遗传给子代⑥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①错误;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②正确;③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③错误;④软骨发育不全属于显性遗传病,只要有一个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就会患软骨发育不全,④正确;⑤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但可能遗传给子代,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⑤正确;⑥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⑥正确。10.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基因ca、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cb与基因w互换实现了基因重组C.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突变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级【答案】D\n【解析】朱红眼基因ca、辰砂眼基因v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A错误;基因cb与基因w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不能互换实现基因重组,B错误;常染色体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如果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不会导致基因突变,反之则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a、cb、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11.如下图所示是由①②两个水稻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Ⅲ中通常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B.步骤Ⅳ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处理时期为间期C.由③经步骤Ⅲ、Ⅴ培育出⑤的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D.由①和②经步骤Ⅰ、Ⅱ培育出的⑤占所选性状的1/3【答案】D【解析】用③经过Ⅲ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A错误;步骤Ⅳ中,③培育出⑥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③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由③经步骤Ⅲ、Ⅴ培育出⑤的方法属于单倍体育种,C错误;由①和②经步骤I、Ⅱ培育出⑤AAbb,占所选性状的1/3,D正确。12.下列关于现代进化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B.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动力C.不同物种的两个种群基因库完全不同D.一个比较小的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变动往往比较大【答案】D【解析】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A错误;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B错误;不同物种的两个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C错误;一个比较小的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变动往往比较大,D正确。\n13.下列有关种群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D.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它们能否出现地理隔离和形成生殖隔离【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突变、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以及选择等;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被捕食种群的发展;研究种群间差异的关键是研究它们的种群特征。1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AB【解析】由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A错误;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多)对等位基因之间,D正确。15.下列对图中所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c表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AC【解析】 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n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B项错误;图c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项正确;图d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配子或雌配子发育而成的,D项错误。16.下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注:图中A、B、D是相应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A.①②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杂种二产生的种子以恢复其可育性B.由于二粒小麦可育,故一粒小麦与山羊草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D.杂种一、杂种二不育,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可育【答案】CD 【解析】杂种一、杂种二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①②过程只能用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杂种二的幼苗以恢复其可育性,A错误;二粒小麦可育,是由于①过程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一粒小麦与山羊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杂种一、杂种二不育,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都是可育的,D正确。17.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晰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B.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C.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D.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含该致病基因【答案】ABD【解析】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显性遗传病,A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患病概率相同,但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C正确;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致使含Y的精子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错误。\n18.某昆虫的种群非常大,第一年AA占10%,Aa占20%,aa占70%,种群内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假设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种群中显性个体每年增加10%,隐性个体每年减少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一定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60%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答案】BD 【解析】环境条件改变,可能会影响隐性个体的出生率,也可能影响其死亡率,A错误;第二年隐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70%×(1-10%)÷[10%×(1+10%)+20%×(1+10%)+70%×(1-10%)]×100%≈65.6%,C错误;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也可能存在突变、迁入或迁出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其他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5分)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____________能导致基因突变。(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有________________。(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4)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缺失、替换(2分) (2)翻译提前终止(3分) tRNA、mRNA、rRNA(3分) (3)DNA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2分) 1或2或4(2分) (4)部分细胞中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或部分细胞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1基因表达的性状表现了出来)(3分)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a1基因的产生是由于A基因中的碱基对C∥G被T∥A替换,a2\n基因的产生是由于A基因中的碱基对T∥A的缺失,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替换能导致基因突变。(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种类有tRNA、mRNA、rRNA。(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其原因最可能是DNA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若该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含有1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为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精原细胞,或者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该细胞可能含有1或2或4个染色体组。(4)A基因控制黄色、a1基因控制灰色,且A对a1为显性。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说明这些杂合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1,灰色斑点的出现是由于部分细胞中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或部分细胞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1基因表达的性状表现了出来)。20.(12分)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2)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E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株。\n【答案】(1)杂交育种(2分)(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2分)(3)陆地水稻与海岛水稻存在生殖隔离(2分)(4)甲、乙(3分)4(3分)【解析】(1)A表示雌雄两个亲本杂交,D表示F1自交,经过连续自交和选择,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个体,这种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2)图中E是获得具有新基因的种子或幼苗,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故采用这种方法最不容易获得所需品种。(3)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说明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4)①甲(AaBb)与乙(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B∶A_Bb∶A_bb=1∶2∶1,故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②乙(AABb)与丁(aabb)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产生的配子有AB、Ab、aB、ab,Aabb产生的配子有Ab、ab,故利用单倍体育种可以获得4种纯合植株(AABB、AAbb、aaBB、aabb)。21.(17分)果蝇的正常眼基因(E)对无眼基因(e)为显性,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第4号染色体多一条或少一条(如下图)的个体可以生活,而且能够繁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与纯种正常眼果蝇杂交,F1自交所得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与第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眼果蝇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某第4号染色体三体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子代全为正常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n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答案】 (1)正常眼∶无眼=3∶1(3分) (2)Ee∶e=1∶1(3分) (3)①EEE(2分) ②正常眼∶无眼=5∶1(2分) EEe(2分) ③正常眼∶无眼=1∶1(3分) Eee(2分)【解析】 (1)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正常眼纯种果蝇杂交,F1基因型为Ee,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得F2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3∶1。(2)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只产生一种配子e,第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眼果蝇能产生含有第4号染色体和不含第4号染色体的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e∶e=1∶1。(3)第4号染色体三体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情况,分别是EEE、EEe或Eee。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无眼果蝇只产生一种配子e。第4号染色体三体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与染色体数目正常无眼果蝇杂交后,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第4号染色体三体正常眼果蝇子代基因型配子类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EEE1E∶1EE1Ee∶1EEe全为正常眼EEe2E∶2Ee∶1EE∶1e2Ee∶2Eee∶1EEe∶1ee正常眼∶无眼=5∶1Eee1E∶2Ee∶1ee∶2e1Ee∶2Eee∶1eee∶2ee\n正常眼∶无眼=1∶122.(15分)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它们的毛色有灰色(A)和棕色(a),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爆发,山谷中形成了一条大河,将鼠种群分开,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就这样过了几千年。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答下列问题:(1)山洪爆发前该鼠种群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2)在山洪爆发后的某个时期,河东和河西两个鼠种群的相关基因型和个体数如下表。河东基因型AAAaaa总数个体数490420901000河西基因型AAAaaa总数个体数1960\n16803604000个种群的基因库相比较,河东种群基因库(填“大”或“小”)。②河东种群的基因A的频率为。③已知上表中河西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3)几千年后,河东和河西鼠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无法进行,最终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可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是否形成新物种?。【答案】(1)基因多样性(2分)(2)①小(2分) ②70%(3分) ③800(3分)(3)基因交流(2分) 用河东鼠群和河西鼠群的小鼠雌雄交配,看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3分)【解析】(1)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这表明鼠群是一个物种,因此能体现基因多样性。(2)①种群的基因库是指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河东鼠群的个体数少于河西鼠群,因此河东鼠群的基因库小于河西鼠群的基因库。②河东鼠群的基因A的频率=(490×2+420)÷(1000×2)×100%=70%。③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0×2×104×10-5=800。(3)几千年后,河东和河西鼠群之间由于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最终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用河东鼠群和河西鼠群的小鼠雄雄交配,看能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