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感受大自然第一节感受大自然之美【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3、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学习重点】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并将下列问题标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1、美丽的大自然,你认为美在哪里?对大自然有何认识?2、怎样鉴赏大自然?二、合作交流活动一:1、说出我的家乡最美的风景在哪里?谈谈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2、介绍游过的名山大川、风景区,谈谈它们的美。活动二: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名言启发着我们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呢?、活动三:鉴赏大自然的名言有:赞美大自然的是诗句有:赞美大自然的文章有:三、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基础题)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A、宇宙之美B、生物世界之美C、自然风光之美D、劳动之美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①设计精巧的园林②美丽的西湖③浩瀚的星空④起伏的山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3、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3\n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4、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下列诗句中,属于人们歌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有()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浓状淡抹总相宜”,告诉我们鉴赏自然美时要注意()A.观赏景物的心情B.观赏景物时要发挥想象力C.观赏景物的地点D.观赏景物要看对象8.下面关于美丽的大自然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B.精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不属于大自然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D.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9.下列属于自然美的对象有()A.长城B.秦兵马俑C.泰山D.故宫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说明鉴赏的自然风景会()。A、因观赏距离不同而有所变化B.因观赏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C.因观赏角度不同而有所变化D.因观赏者想象力不同而有所变化3\n【课后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