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两则之伯牙鼓琴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张爷爷把他收藏的画zhóu()展开,在太阳底下pùshài(),画里面有wēié()的高山。李叔叔路过时,大声地赞叹道:“美zāi()!”二、给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绝”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断B.尽,穷尽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D.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1.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2师傅的手艺真是绝了,一小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吹好了。()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救兵迅速赶到,被困城中的将士绝处逢生。()4.张明把办法都想绝了,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3.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处士:好:
4.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搐:股:5.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乃:谬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D.处士/笑而然之。2.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B.牧童比画家聪明。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五、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2.从锤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锺子期欣赏水平。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高山流水”比喻。
参考答案一、轴曝晒巍峨哉二、1.A2.D3、C4.B三、1弹2.心志,情志3.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人喜爱4.抽缩大腿5却错误四、1.C2.C3.A4.伯牙杜处士五、1.琴弹奏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2.高超高3.知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