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法家思想、古代纪年法、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古代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德国代议制度、两次工业革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光荣革命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题文】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思想【答案解析】D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时期各流派的思想核心内容准确理解。【题文】2.对公元前594年表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四世纪初期B.公元前五世纪末期C.公元前六世纪初期D.公元前六世纪末期【知识点】古代纪年法【答案解析】C解析:公元前1世纪指的就是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1年这100年的时间,同理,公元前6世纪就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1年。公元前594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初。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纪年法的准确理解。-10-【题文】3.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靠军功选拔人才【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排除A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C项不正确;“奖励军功”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选官依据,属于“帝制”阶段,D项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的正确理解。【题文】4.“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解析:题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C项符合题意。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的正确理解。【题文】5.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困难-10-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1750—183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超于英国,A项说法正确。1860—190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低于英国,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艰难,B项说法正确;英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超于中国,是在1860年之后,这是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C项说法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英国的打开,外国产品源源不断流入中,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项说法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题文】6.“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国民党一大宣言》【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一个大同的公有制的社会,“天下人人不授私,物物归上主”,四个迁项中只有A项体现公有制的思想。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准确理解。【题文】7.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A.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B.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都引导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10-【知识点】C3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答案解析】B解析:南昌起义只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没有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项错误;照片相比油画更具有客观性,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排除干扰项D项。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的作用准确分析、理解。【题文】8.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图一党员数量消涨)(图二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B.1937年和1938年C.1927年和1928年D.1949年和1950年【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解析】C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b年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党员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以农民占主导。a年指1927年,b年指1928年,1927年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队伍的壮大,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准确把握。-10-【题文】9.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牙买加和雅加达B.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繁荣发达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解析】D解析:“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是指新航路开辟时代。“两颗门牙”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新航路开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中海的商业逐渐衰落,A、B、C项错误。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题文】10.“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1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2人文主义就是否定宗教信仰3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4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A.34B.12C.14D.23【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答案解析】A解析: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借助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宣扬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1不对;因为文艺复兴(包括宗教改革等)没有彻底否定基督教。时至今日,基督教在欧洲也是广为接受的,2也不对。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11.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国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知识点】B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代议制度-10-【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帝国立法机关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任命的代表组成,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法令;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的批准;首相主持政府,但由皇帝任命。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德国《1871年宪法》的准确理解、分析。【题文】12.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计算机B.蒸汽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B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C项错误;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D项错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B项正确;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A项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的准确把握。二、非选择题(本题题共2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题文】A1A2J2C4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10-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材料四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6分)(2)材料二的《维持国货歌》反映当时群众斗争什么样的基本诉求?(2分)根据材料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4分)-10-(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6分)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4)结合材料四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做简单评述(8分)(要求:列出所选资料序号,主题立意明确)【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答案解析】答案:(1)时代精神:“大一统”。(2分)历史价值: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措施:政治上建立皇帝制、郡县制、察举制等中央集权制度;(2分)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2分)文化上统一文字,罢黜百家,逐步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2分)(2)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分)意义:促进国家实业(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2分)有利于抵制列强的侵略掠夺,挽救民族危亡。(2分)(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救亡歌咏团体的广泛成立。(6分,任三点)影响: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鼓舞民众抗日斗争。(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例如:71112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析:(1)“时代精神”要从当时的时代中提炼出“大一统”,所谓的历史价值应当是对历史的延续与传承方面的贡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措施”-10-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和文化方面去概括,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郡县制、察举制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文化上统一文字,逐步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2)“斗争”可以从《维持国货歌》的名称上看出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概括该“斗争的意义”可以从歌词中的“雪白银子”、“穷人遍地”、“闲人少”、“盗贼少”等方面去概括出:促进国家实业(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富强;有利于抵制列强的侵略掠夺,挽救民族危亡。(3)“原因”比较容易从材料中总结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亡;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救亡歌咏团体的广泛成立等。“影响”也一定要结合当时的主要矛盾和时代背景去概括,应当是: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鼓舞民众抗日斗争。(4)属于开放式材料论述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全面,但总体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从不同的历史角度进行主题的选择即可。可选择的主题可以参照:主题:迈向国际舞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新时代、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50年代的新中国新风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等。【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题文】A2H2B114.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1688年的事件,英国人后来称为“光荣革命”。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权责,维护了法制,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英国仍是君主国。此后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试用明清时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8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1688年的事件是一场“光荣革命”?(2分)根据材料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权力中心在哪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权力中心又有可能在哪里?(2分)为什么?(2分)-10-【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答案解析】答案:(1)观点:明:废丞相、设内阁、皇帝亲掌六部,专制皇权进一步发展(2分)清: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分)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商帮的出现;白银的广泛流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8分)(2)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2分)议会(2分)首相(内阁)(2分)首相是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充任(2分)解析:(1)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主要是指该时期皇权进一步的集中,其举措主要包括: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新现象”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原因”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特征分析即可;“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议会请来的,因而权力中心在议会;现实中权力中则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的记忆,并对英国“光荣革命”后民主政治发展的特征准确把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