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②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②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二、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三、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预习案知识链接:1、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红卫兵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连”,他们把中央文革的旨意带到各地,带动了各地的动乱,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实践7
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并在文革期间翻译了《父与子》《处女地》等等长篇小说。1981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1978年至1986年带病写成散文巨著《随想录》,《随想录》也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作品的里程碑,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3、文体知识随想录式的散文,题材广化,既有对社会生活、历史场景、国际交往等大题材的摄取,更有对个人心迹的袒露,友人亲人间真情的表现,凡人俗事的叙写。随想录这种散文创作形式它崇尚真实,将个人生活引入了散文创作天地,写自我故事,抒自我情愫,由此而被散文家所推崇。随想录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的装腔作势之作;作者必须有感而发,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真话,其间有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性灵。课前练习:1.给下列汉字注音篱()笆()解剖()包袱()堕()入拍摄()呻()唤吠()叫创()伤揪()心头破血()流作揖()租赁()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作揖歉意舌头舔B.厌倦说谎添了血迹C.租赁虫蛀逆来顺受D.公寓俱乐部绿草如荫7
答案:1、líba/pōu/fu/duî/shè/shēn/fèi/chuāng/jiū/xuè/yī/lìn1.整体把握全文的叙事结构,找出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尾声。并归纳各部分主要内容。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包弟来历)发展(七年相处,与包弟相处很好)结局(痛别包弟)尾声(真诚忏悔)2.结合原文归纳作者的情感脉络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文本实例(伤感:第一段“别人赶他走留下几处狗爪印”欢快:通过不同人对于包弟的态度来引发忧虑忧虑:第六段“晚上附近的小孩--红卫兵引导我的家里来”轻松:第十段“包弟送走后我反而感到轻松”沉重:第十段“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歉意:第十段“我把包弟送解剖桌上让一家人跟我一起堕入地狱”)教学案课堂讨论: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程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7
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加惨烈,儿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者“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2、开端和发展的部分对小狗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突出了小狗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后文谈谈为什么要这样写?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拍摄包弟的镜头”“由起女士对包弟念念不忘”第4自然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通过小狗惹人喜爱的表现和儿子、起由女士我的妻子等人对于小狗的喜爱之情,突出了小狗可爱、聪明、机灵、有情义、通人性的特点。此处文章的铺排是为后文小狗遭受厄运造势,使文章更富有张力,情感上做了充分的铺垫,更具有感染力。3、结局部分,从狗自身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小狗惨遭厄运的原因是什么?狗:是条日本狗,并且有过一个瑞士主人。从引文部分来看,艺术家是因为“里通外国”才遭到迫害,狗的身份来历,联系艺术家因为里通外国而获罪,它的这种身份决定了它不能为当时的社会所容纳。社会:当时社会人人自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处在“半停靠”的边缘;孩子们要求把他送走;妹妹要把它送去做实验。小狗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条件,注定会遭到厄运。4、送走包弟之后作者的内心变得沉重,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意义?在文革结束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作者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所以作者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5、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抚平了作者心灵上的创伤了吗?作者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7
时光流逝,事实变迁,然而作者的内心却久久受到熬煎。说明他内心的痛苦是不可磨灭的,时间的洗刷不能冲淡心灵的伤痕。6、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包弟虽小,但是也是一条生命,但凡有血有肉的生灵都应该有生命权,并避免伤害。作者通过一条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时和作者的历史分不开的,作者写小狗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这样写也反映出文革时期动荡黑暗的现实,以及人人自危的社会现状。7、为了自保,作者放弃小狗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板书设计:情节———情感引子(艺术家与狗)伤感开端(包弟来历)愉快发展(七年相处)快乐结局(痛别包弟)忧虑-轻松-沉重尾声(真诚忏悔)歉意7
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迁巩固案1.《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原名,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散文集,除此之外,他还有长篇小说代表作、、,它们又被称为“”三部曲,、、,它们又被称为“”三部曲。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1981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2.为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一组词填进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去。它亲热的着,扑到他跟前,到处,用舌头,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第3/4页A.奔叫闻闻舔舔B.跑喊闻闻舔舔C.奔叫走走舔舔D.奔哼闻闻舔舔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池,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五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B.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4.根据原文,选出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A.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7
A.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B.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C.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5、对“我自己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台上,倒是我的幸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是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B我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只狗,没有自由,但我乖巧顺从,没有被折磨死,这是不幸中的万幸。C我惭愧,我天天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但我没有自杀D他们把我当成了狗,只是没有像解剖狗那样将我剖腹杀害,真是万幸。6、你与小动物有过亲密交往吗?有没有留下美好或者酸楚的回忆?请借鉴《小狗包弟》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抒写要有真实情感,力求感人。巴金李尧棠《随想录》《家》《春》《秋》激流《雾》《雨》《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