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春末时节,王观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从客途返家(也可能是去探望在浙东的爱姬)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写下这首送别词,衷心祝福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王观诗词朗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牌名词题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常见的词牌名有忆江南、如梦令、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清平乐、采桑子、一剪梅、沁园春、水调歌头等等。
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主要事件。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理解注释
欲:想,想要。行人:指词人的朋友。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才始:方才。理解注释
再读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诗意:水像美人的眼波脉脉传意,山像美人的眉头紧紧蹙起。比喻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一句词,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诗意: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那”同“哪”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词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以眼喻水,以眉喻山,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释义: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暮春时节送友人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却又要归去了,不难想见词人心中的惆怅。但他却未对此作任何渲染,只用了“才始”和“又”两个相关联的虚词,含蓄地传达出了依依惜别的感情。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意:如果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全诗译文水像美人的眼波脉脉传意,山像美人的眉头紧紧蹙起。问你这回远行去向哪里?正是山水钟秀的江浙之地。告别春天的日子才屈指可数,又依依送你登上了归途。如果你回到江南,赶上春的脚步,可得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全词赏析这首送别词的上阕,词人将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即将归乡与家人团聚。词的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与人巧妙链接,表明好友与春色同归,最后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良好祝愿。
归纳主题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人和景巧妙相连,江南山水的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眉眼含情,既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又表达了词人对好友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背诵并默写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