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研究】高考地理压轴突破之综合题答题建模——过程类 <br />一、设问形式 <br />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地理新课程强调“过程”目标。高考中过程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描述……的过程”,“描述……的变化过程”,“简述……的成因”等。另一方面,高考的每道大题的问题之间几乎都体现了探究地理事物的过程,这类设问形式灵活性较大。 <br />例题1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br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标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br />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br /> 图中信息:图名: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经纬线 <br />1855—1964海岸线位置(注意图例中时间间隔不同) 海路分布 黄河 <br />设问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动态思维过程及描述事物发展的能力。 <br />思维线路:从海岸线变化不难得出陆地面积增大;从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趋势可知陆地向东北方扩大;注意到图例中1855年、1934年、1954年、1964年,时间间隔渐短,而陆地增大面积却相差不大,可知变化速度在增大。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沙源来自黄土高原。 <br /> 参考答案: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br />例题2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br /> <br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br /> <br /> 图中信息:大盐湖的地理位置 大盐湖周围的地形特点 大盐湖附近的沙漠 <br />图中资料关于曾经冰川补给及冰川消退的信息 大盐湖与河流的关系 <br />设问立意:本题考察学生的动态思维及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br /> <br />思维线路:从大盐湖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其深居温带内陆的特点导致降水少,蒸发强。而东西两侧均为山脉更加深了其干旱的特点。其附近的沙漠可以帮助验证这一观点。大盐湖与河流的关系可看出该湖是内流湖,只有流入没有流出导致了盐分的积累。图中文字资料表达了两点:一是其曾经是接受冰川补给的淡水湖;二是目前冰川已消退。 <br />参考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来:Z&xx&k.Com] <br />二、思维建模 <br />要在头脑中准确的回现整个地理事物形成或变化的环节、阶段、过程、建立逻辑联系,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一般变化可分为两类:空间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具体的答题思路为:首先认清地理事物,判断起点到终点经过哪些重要核心环节,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次序逐一描述出来。 <br />一道大题中各个小题之间过程性,应注意题目探究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最后一小题),前几题多为探究的过程(探究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或步骤),所以最后一题作答时多注意与上几题或题目信息的联系。 <br />模板典例 <br />地理要素 <br />思维方向 <br />地质地貌 <br />内外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地壳物质循环 <br />热力环流 <br />先判断地面状况的性质,结合特点的时间判断其冷热状况, <br />再从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br />水循环 <br />把握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径流等过程 <br />天气系统过境过程 <br />把握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台风等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差异。 <br />如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大,往往出现雨雪天气。 <br />洋流 <br />受盛行风、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大洋尺度的环流。 <br />河口三角洲的生消 <br />受流水沉积、含沙量、海水顶托、海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br />人类的修建水库、砍伐上游植被等活动也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生消。 <br />沙尘暴 <br />从风力侵蚀到风力搬运。 <br />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 <br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br />出生率:高→降低→低 <br />死亡率:高→降低→低 <br />城市化及进程 <br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r />城市数量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变。 <br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