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仿真模拟练(四) <br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br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br />800多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喷发,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坏、掩埋了山体植被,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此后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周边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br /> <br />1.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 ) <br />A.东坡 B.西坡 <br />C.南坡 D.北坡 <br />2.北坡岳桦林带以下植被依次是( ) <br />A.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br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r />C.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br />D.高山荒漠、针叶林 <br />3.研究发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 ) <br />A.植被演替停止 B.岳桦林带上侵 <br />C.岳桦林带下侵 D.苔原带下侵 <br />解析:1.A 2.C 3.B 第1题,图中东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利于火山灰的堆积,故A正确。第2题,长白山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山地的基带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排除A、B。高寒荒漠带应该位于岳桦林带之上,排除D。故C正确。长白山北坡垂直自然带谱主要表现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岳桦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荒漠。第3题,题干中“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海拔低处先出现岳桦林,海拔高处后出现岳桦林,这说明岳桦林带不断向高处迁移,故B正确。 <br />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4~6题。 <br /> <br />4.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br />A.气候温暖 B.地形平坦 <br />C.水源充足 D.人类活动较少 <br />5.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 ) <br />A.阳坡缓坡 B.阴坡陡坡 <br />C.阳坡陡坡 D.阴坡缓坡 <br />6.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 ) <br />A.夏居××区,冬居农区 B.夏居农区,冬居××区 <br />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 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 <br />解析:4.A 5.C 6.D 第4题,冬候鸟是指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迁徙到较远而且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会飞回原地区的鸟类。该地海拔带200米左右多为山麓地带的农耕田,且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候鸟在冬季迁徙到该地区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带,气候温暖,食物充足,利于越冬,故选A。第5题,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这一海拔带多为梯田,人类活动较强、较频繁,而在人类活动极少的一些阳坡且坡度较陡的地方,人类活动破坏较少,仍保存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这些阔叶林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故选C。第6题,漂鸟是一种在小区域内短距离迁徙的候鸟,尤其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为常见。夏季南方地区因气温较高,此类候鸟多栖息于凉爽且食物充足的常绿山林,冬季因山林气温较低,多栖息于温暖且食物较为充足的山下平原。故选D。 <br />某地为了发展冬季反季节鲜切花产业,大面积推广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下图示意该地日光温室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7~9题。 <br /> <br />7.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 <br />A.海南 B.新疆 <br />C.江苏 D.黑龙江 <br />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日天气最可能是( ) <br />A.晴朗 B.多云 <br />C.雨天 D.寒潮 <br />9.该地日光温室最主要的作用是( ) <br />A.减小温差 B.提高温度 <br />C.增强光照 D.增加湿度 <br />解析:7.C 8.D 9.B 第7题,从图中看温室外1月最低温在-7 ℃左右,应该处于江苏;海南1月最低气温远高于0 ℃,新疆和黑龙江的气温远低于-7 ℃,选择C。第8题,从图中看温室外气温变化,24个小时内气温下降10 ℃以上,气温变化大,可以推断该日天气最可能是寒潮,选择D。第9题,该地冬季气温低于10 ℃,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日光温室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选择B。 <br />洱海是位于山间谷地中的高原湖泊,湖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