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第三章 第三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br /> <br />一、单项选择题 <br />水资源的分布不仅时间上分配不均,空间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回答1~3题。 <br />1.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 B ) <br />A.各地区地形状况不同 B.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 <br />C.蒸发量的地区分布不均 D.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不均 <br />2.关于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r />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 B.南极洲水资源最少 <br />C.大洋洲人均径流量最少 D.亚洲人均径流量最多 <br />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B ) <br />①东南多,西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br />A.①④ B.①③ <br />C.②③ D.②④ <br />【解析】 第1题,从全球来看,因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第2题,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南极洲蕴藏着大量的淡水资源,以固体形式存在;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但由于人口稀少,人均径流量不是最少的;亚洲人口众多,人均径流量不是最多的。第3题,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从时间分布上看,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r />(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图为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读图,完成第4~6题。 <br />4.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 <br />A.城市化发展 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r />C.降水减少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br />5.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C ) <br />A.降水减少 B.温度升高 <br />C.地下水埋深增加 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 <br />6.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 ) <br />A.跨流域调水 B.植被覆盖率增加 <br />C.降水增加 D.上游修建水库 <br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北京的背景,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第5题,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后下渗补充过低的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第6题,南水北调导致北京对备用水源地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水位回升。 <br />上海位于我国湿润多水带地区,被称为“东方水都”。但是近几年,由于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剧增,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水费相对便宜,水的浪费现象严重,再加之水体污染严重,造成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面临“守着江河没水喝”的严峻局面。据数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8 840立方米/人,上海人均水资源量为145立方米/人。据资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7~9题。 <br />7.下列有关上海水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r />A.上海水资源总量多,但水体污染、水的浪费现象严重,出现水危机 <br />B.上海水资源总量少,加之浪费严重,出现“守着江河没水喝”的局面 <br />C.上海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 <br />D.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 <br />8.目前,解决上海水资源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br />A.海水淡化 B.大力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r />C.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 D.跨流域调水 <br />9.下列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 ) <br />A.农业生产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B.海水淡化 <br />C.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D.修筑水库 <br />【解析】 上海位于我国的湿润多水带,水资源丰富,但是当地的经济发展较怏,并且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所以当地也存在水资源问题,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问题,应该从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方面进行治理,如农业生产采用喷灌、滴灌的措施以达到节流的目的。 <br />二、综合题 <br />10.阅读材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