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br />一、授课内容:勇敢 <br />现在我们面对的多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的呵护等<br />因素,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应有的能力,胆小、无毅力是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通病,<br />培养勇敢精神已经被很多家长老师引起重视。在与家长的沟通及家访过程中我发<br />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真正能做到单独睡觉的孩子却很少,多半<br />原因是孩子不敢睡,有的孩子睡到半夜后,迷迷糊糊又钻进了父母的房间。有的<br />孩子犯错误后,不敢向家长承认错误,为了隐瞒一个错误会接着犯下一个错误。<br />还有的孩子认为勇敢就是胆大,无论多高都敢往下跳,活动时兜里时常揣着铅笔、<br />小刀等坚硬的物品。低年级同学在勇敢方面主要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br />不足,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及时指导并多加鼓励,帮助学生锻炼胆量,为今后的生<br />活积累经验。 <br />二、教学目标: <br />1.培养学生的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br />2.能正确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br />三、教学重、难点: <br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br />2.培养学生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br />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br /> 四、教学环节 <br />1、讲述和讨论 <br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去年我参加了咱们县<br />教育局的一次公开课比赛,在正式比赛之前,我反复地练习,并请其他有经验地<br />老师帮助我修改,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地修改,到最后觉得自己应该算是准备<br />地不错了。正式比赛时,很多老师都去听课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的课会讲得<br />怎么样?不好,很不好。为什么?因为老师站在那讲台上,看到那么多的老师的<br />时候,心里就怦怦地跳个不停,就担心自己哪里讲得不好,总控制不住地去看备<br />课。时间控制地也就不是那么准确了。总之那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br />经过那一次的比赛,我发现在以后的公开课中,我已经不再紧张了,每当我站在<br /> <br />讲台上,心中充满了自信,我变得勇敢了。 <br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勇敢?”也可以“说一件你认为是勇敢的事?” <br />从学生的回答中比较“勇敢”和“大胆”的区别,让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br />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 <br />(设计理念产:这一环节从认知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否定了那种别人不敢做<br />我敢做就是勇敢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br />2、情境小品 <br />第一个小品:某个小孩子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br />他机智得求得了一位陌生叔叔地帮助,逃脱了魔掌。 <br />第二个小品: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向六年级的男生发起了挑战,虽然被打得鼻青脸<br />肿,但他不喊疼,别人夸他真勇敢。 <br />第三个小品:考场上,明明有一道题不会,小刚偷偷地让明明抄自己的,明明拒<br />绝。最终明明没有做上那道题。小刚说:“明明,你就是个胆小鬼,如果抄上了,<br />不就考一百分了吗?” <br />第四个小品:小明看到一所房子着火,他想和消防员叔叔一起救火,于是就冲进<br />了火场。 小品表演后,让同学讨论:哪种行为是勇敢的?为什么? <br />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对勇敢的涵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仅仅是在认知层面上,接<br />下来通过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哪种行为是勇敢的表现。这四个小品展现的是<br />孩子们平时生活中的事情,虽然事儿小,但从中反映出的却是他们对勇敢的理解,<br />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孩子很喜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br />由学生亲自表演的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对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r />3、自我测试 <br />当学生对勇敢的含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自我测试,使<br />学生对自己的勇敢程度有一个认识。 <br />(1)你是自己一个人睡觉吗? <br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人敢在家吗? <br />(3)作业比较多时,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br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害怕或退缩? <br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 <br /> <br />4. 小勇士解难 <br />给那些胆小的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害怕的心理,同时也是让他们自<br />豪地展现了自己的勇敢。<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