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学期期中教学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名句默写填空。(10分)(1)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南岳阳楼对联》)(2)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3)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4)▲,有容乃大。(《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5)中庭地白树栖鸦,▲。(王建《十五夜望月》)(6)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浣溪沙》)(7)尺有所短,▲。(《楚辞·卜居》)(8)“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的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徜徉于一年四季的美景中,我们感悟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记忆中的涟(yī),犹如人生一道道(xuàn)丽的风景线。畅游在浩淼无边的书海里,我们(领略/领会)着五彩纷陈的动人画面,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沉醉。岁月如歌,青春无悔。此时此刻的我们定当努力奋斗、拼博进取,为人生谱写最辉煌篇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徜徉▲浩淼▲涟yī▲xuàn丽▲(2)画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改为▲▲改为▲(3)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领略/领会)你选择的词语是▲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C.校园繁花似锦,花香沁人心脾,这样的环境里,任何不文明的言行都会大煞风景。D.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无论是谁,我都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真诚相待。8\nB.雪花好像小精灵般随风飘舞,望望窗外的美景,简直美不胜收。C.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历史上最危言耸听的南京大屠杀。D.这场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5.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着说:“”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B.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是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D.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6.名著阅读。(7分)(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上面这首小诗选自▲(作者)写的著名诗集《▲》。这首小诗表现的主题是▲。(3分)(2)【A】不明白为什么乔居然没听出他的声音,没过来杀了他,因为他在法庭上做了证。但那些回声一定使得声音难以辨清。【A】想:毫无疑问是这个原因。方才的惊恐使得【A】全身没了力气。他暗想,只要他还有力气,他一定会到泉水边,呆在那儿,任什么也甭想引诱他再去冒遇上印第安人乔的风险啦。他留神不让【B】知道刚才他看见了什么,他说他喊叫只不过是想“碰碰运气”。①上文中的【A】、【B】是名著中的人物▲和▲。(2分)②从选文中可以看出【A】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7.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黄海中学学生会决定于9月3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全校学生参加的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根据活动目的,请给本次诗歌朗诵会取个名称。(不超过8个字。)(2分)“▲”诗歌朗诵会(2)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告知全校学生这件事。(3分)通知各位同学:▲▲黄海中学学生会2022年9月1日8\n二、阅读与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6分)浣溪沙①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④欲睡,日高人渴漫⑤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⑥。【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②缫(sāo)车:缫丝所用的器具。③牛衣:蓑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④惟:只。⑤漫:形容不经意。⑥野人家:乡下人家。8.词的上阙生动地勾勒出▲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下阙以酒困、欲睡、人渴、▲、▲等几个细节,刻画词人朴实谦恭的形象,表现他与村民之间融洽亲密的关系。(3分)9.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0-14题。(17分)【甲】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③,而徙衽④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⑤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⑥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③日流影移: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④徙衽(xǐrè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⑤濡(rú):沾湿。⑥逾:同“愈”,更加。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1)遽契其舟▲(2)而剑不行▲ (3)复徙衽以从阴▲(4)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用“/”给下面的文言语句划分节奏停顿,每句限一处。(2分)(1)楚人有涉江者(2)是吾剑之所从坠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8\n(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2)及至暮,反席于树下。【译文】▲13.甲文中楚人求剑不得的原因是“▲”,乙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4分,用文中语句回答。)14.这两个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三)阅读《往事依依》节选,完成15-18题。(13分)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15.第①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节的内容。(3分)▲17.第③节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18.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8\n(四)阅读《美丽的萝卜花》一文,完成19-23题。(19分)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地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蛋,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30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的,才好看。她说。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的饭桌上。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她的故事。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⑦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望和向往。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了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⑪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⑫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8\n19.文章以“美丽的萝卜花”为题,有哪些含义?(4分)▲20.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故事情节。(4分)▲21.女人的小炒摊子为什么会“总围满人”?“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4分)▲22.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这位女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23.“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三、作文(60分)24.请以“一个新起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书写工整规范,五、六百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8\n2022年秋学期期中调研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5分)1.(1)万家忧乐到心头(2)归雁洛阳边(3)自将磨洗认前朝(4)海纳百川(5)冷露无声湿桂花(6)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7)寸有所长(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错别字、添字、漏字不给分,每空1分)2.(1)chánɡmiǎo漪绚(4分,每空1分)(2)陈改为呈博改为搏(2分,每个1分)(3)领略(1分)3.B(2分)4.C(2分)5.D(2分)6.(1)冰心《繁心春水》对母爱的赞美(3分,每空1分)(2)①汤姆蓓姬(2分)②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有正义感、对朋友充满关爱(2分,答出两点即可。)7.答案示例:(1)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铸我中华新长城等(2分,不超过8个字,紧扣主题即可。)(2)答案示例: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校学生会决定于9月3日下午3点在校大会堂举行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3分,正文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二、阅读与理解(55分)(一)8.初夏思茶敲门试问(或敲门)(3分,每空1分)9.这首词写出词人对农村生活景象的沉醉,抒发了词人对农村生活向往和喜爱之情。(3分,写出“抒发了词人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或喜爱之情”即给3分,意对即可。)(二)10.(1)刻、雕刻(2)可是,但是(3)又(4)这(这是)(4分,每个1分。)11.(1)楚人/有涉江者(2)是/吾剑之所从坠(2分,每处1分)12.(1)像这样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2)等到了傍晚,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4分,每句2分。)1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4分,每空2分。)14.答案示例:(1)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2)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3)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3分,答出一点意对即可。)(三)15.作用是引出下文,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3分,答出“引出下文”即给3分,意对即可。)8\n16.“我”小时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分,意对即可。)17.答案示例:(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读书能给我们增长知识的道理(或写出了读书有益智的作用)(2分)。(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千家诗》使童年生活变得多彩有趣(或写出了《千家诗》的无穷魅力)(2分)。(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修辞不扣分)18.“极普通”说明这幅山水画非常平常(1分),“竟百看不厌”写出了我的入迷程度之深(1分)。“极普通”、“竟百看不厌”两个词语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我对这幅山水画的无比喜爱之情。(1分)(四)19.①表层意:是指女人雕刻出来的萝卜花非常美丽;②深层意:萝卜花是女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化身,是女人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写照(女人像萝卜花一样美好)。(4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对即可。)20.①抢救男人(丈夫瘫痪;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②摆摊卖小炒(卖小炒赚钱)(4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4分,语言简洁,意对即可。)21.一方面因为女人干净;另一方面因为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顾客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萝卜花,这一美丽的创意带给顾客是诗意、美好、亮丽。(4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对即可。)22.答案示例:她是一个勤劳善良,聪慧的女人,她凭着自己的能力从街头卖小炒做起,支撑着自己的家庭;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她坚强乐观(自强不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小小的萝卜花是她美好精神的化身。(3分,意对即可,如果没有结合内容来谈扣1分。)23.答案示例: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只要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低头,就一定会赢来雨后的彩虹(2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像文中的女主人公一样乐观、勇敢地去面对,终会走出困境(2分)。(4分,意对即可,如果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来谈扣2分。)三、作文(60分)24.建议切入分为45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