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重阳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的用心坚持。A.不胜其烦落差细水长流B.不厌其烦落差滴水穿石C.不胜其烦失落细水长流D.不厌其烦失落滴水穿石2.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3.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日前①光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②超群绝伦,如能③加盟贵社,定当④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⑤意向,请与我⑥洽谈。A.②④B.①③C.④⑤D.③⑤4.下面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通常的小说不允许离题,除非你是要另写一本小说。。作者便于把哲学、政治和道德融于小说之中,把一切用一条神秘的链条联接起来。①因为所有人物都不是为了发表议论而集合在小说里的。②小说中夹杂议论,有悖于作品的意图和性质。③通常的小说也不能夹杂议论。④所谈论的话题不受任何预先拟定的计划或提纲约束。⑤但是,在书信这种形式中,登场的人物都不是预先挑选的。A.③②①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⑤④ D.⑤④①③②5.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22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B.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口量上升了九成,其中绝大部分增加来自对华食品出口。C.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很多人可能会梦想象阿拉丁一样坐上飞毯,如今瑞士家具商的一项发明或许能帮助这一梦想实现。他们发明的“神奇磁悬浮魔毯”,利用磁力可载着重2.4公斤的小狗原地升起7厘米。D.英国出租司机痛恨打车软件——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打车软件在英国却遭到非议。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正在策划一次大型抗议活动,抵制打车软件Uber帮助一种当地人常用的私人车揽活。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1··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柳宗元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遽命夺去其业夺:改变。B.辟至公府辟:征召。C.渐于讼息息:停止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处:与……相处。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公“应机能断”的一组是(3分)①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②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③计偕百数,公为之冠④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⑤往且见获,何寇之攘⑥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⑵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3分)11··⑶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谩嗟:空叹。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⑵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请简析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⑶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述而》)(3)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4)总角之宴,。(《诗经·卫风·氓》)(5),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庄子《逍遥游》)(7)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8)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玉殇11··霍达①小院里清凉如水。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不容易呀,“马哈吉”【注】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做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11··14.第⒁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6分)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路过”遭碾压的女童的反思①“路过”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如今,“路过”正逐渐成为一种网络潮流和文化。有的时候,它能够形成一种围观的力量,无形中促进某些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有时候,它也代表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后者。②2022年10月13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广东佛山,一位2岁女童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在之后的几分钟内,共有18人路过现场,却无一人伸手相助或打电话报警,直到第19位也就是一位拾荒的阿姨发现后,才将其扶起。据最新报道,女童生命随时可能发生危险,估计未来连植物人的状态都恢复不到。③事情发生后,一如既往,网络上讨伐声音不断。除了对两位肇事逃逸司机的讨伐之外,人们更是将质疑的对象扩大到这个国家民众的道德问题。④鲁迅先生曾经尖锐地批判国人的“看客”心态,在他的笔下,那是一群麻木的人们,把他人的不幸当做围观的对象和谈资,却从未考虑过施以援手。而现在,这种“路过”的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停一停看一看都不,若无其事的路过。摔倒在地的老人,抑或躺在血泊中的女童,在人们眼中就像不存在一样。⑤近日,有香港媒体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为题撰文批评内地的道德缺失。实际上,对于国人道德的反思从很早就开始了,许多人无法接受我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到今天居然集体陷入如此道德沼泽,孕育出这样一群冷漠的人们。“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很多人从小时起就牢记的格言,现在开始值得怀疑。然而,在笔者看来,并非人们生来麻木,大多数人都具有同情心,人们路过却没有停下来,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前方有更有价值的事情要做;也有可能是因为,路过的人心有顾虑,怕不幸伤及自己。⑥对于前者,曾有一条微博被广为转载,它呼吁“中国,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道德和良知”。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国人冷漠的原因: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追求经济上的崛起是国家的目标,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则是个人的目标,而在追求崛起和富足的路上飞奔路过的他人的不幸和苦难,最多只是一种谈资,有时更是被直接无视。对此,怎么办?停下步,等一等。⑦对于后者,南京“彭宇案”的判决显然是始作俑者且贻害至今。笔者更愿意在此谈一下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都没有忘记,在2022年3月到5月短短两个月内,国内共发生大大小小共6起校园血案,当时就有反思的声音,质疑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带来的示范效应。而近期以来,类似“救人反被诬陷”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同样会在无形中带给受众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与其因做好事而深陷泥潭,不如“路过”或袖手旁观倒落得轻松,反正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单纯站在道德制高点予以揭露和批判之外,大众传媒显然还要担当更多的角色。在类似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组织张弛有度的报道,是大众传媒一项迫在眉睫的新课题。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1··17.文中第⑤段引用“人之初,性本善”的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揣摩并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⑦段中的“示范效应”。(6分)18.香港媒体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为文题,表达都非常精彩,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2)知足常乐,但都知足了,社会就不会再进步,人们就不会再常乐了。(佚名)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1··江苏省南通中学2022届高三阶段测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2题。(10分)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夫作文之难,固本于人才之不能纯美然亦在夫纂集者之不能去取决择兼收备载所以致议者之纷纷也向使略所短而取所长则数公之文当不容议矣。于是取近世名公之文,择其意趣之高远,词藻之佳丽者而集之,名之曰《播芳》。命工刊墨,以广其传。(选自宋•叶适《播芳集序》,有删改)21.用原文中的话来概括作者编纂文集时取舍的标准(不超过10个字)(2分)22.请用自己的话解说“播芳”的含义。(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无辜的晴雯、司琪等首当其害,王夫人并没有查出绣春囊的由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袭人提升了自己的地位。B.《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C.哈姆莱特听完鬼神的诉说,精神的痛哭使他身体虚弱,精神颓唐,再加上与奥菲莉亚爱情的变故,他发疯了,但他最终战胜心魔,杀死了奸王克劳狄斯。D.泰戈尔《飞鸟集》在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之中,诗人以抒情的彩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以多方面的人生启示。E.泰戈尔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篇幅简短。24.简答题(10分)(1)请分别写出《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李纨、迎春在大观园里的具体住处名。(4分)(2)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全书中的作用。(6分)11··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童心周国平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什么原因能使一个人显得年轻呢?我想最主要的也许是一个人的头脑不要太复杂。我在社会处世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弄不懂的事情就不去弄它。我相信,一个人简单就会显得年轻,一世故就会显老。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25.童心是什么?童心对于人生有哪些重要作用?(6分)26.作者认为一个人年轻的原因主要是“头脑不要太复杂”。此处的“太复杂”怎么理解?(3分)27.文章画线的句子“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蕴含怎样的哲理?南通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答案】A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C(从所给新闻信息中不能推断出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二、6.【答案】D(处:安排,处置。)7.【答案】A(③是学业优秀;⑥是不积资财。)11··8.【答案】C(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公。)9.⑴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1分),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1分,“绐”),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2分,“捐”、“委”)。⑵柳公磕头流泪(1分),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2分,“累陈”、“计画”)。⑶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2分,“饰以荣号”状后置、“饰”—赞扬),彰显给后来人看(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③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3分,一点1分)⑵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请简析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答案】①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云淡”、“鹭起”);④注意描画景物的色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3分,答出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⑶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五、12.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①合同期限紧迫,妻女热切期待;②实现自我价值;③热爱玉雕事业;④想通过作品光耀回族民族精神。【评分建议】每点1分。13.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4分)①作为观察者,通过韩子奇展示了师傅的精湛技艺;②作为传承者,通过他突出了师傅对玉雕事业的执着追求;③借助他使情节得以展开。【评分建议】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15.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①对劳动者(把劳动创造看比生命还重要的)崇高境界的张扬;②对“玉殇”(艺术精品及其创造者不幸而殇)的惋惜与纪念;③对古代航海家郑和、当代玉匠梁亦清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坚定、顽强等(回族)民族精神的颂扬。【评分建议】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11··【答案】①首先,从“路过”话题说起,指出现实中“路过”反映人们的心态冷漠。(2分)②其次,抨击人们在“路过”这种潮流和文化影响下的(或悦悦事件中的国人)麻木冷漠比鲁迅批判的“看客”心态还要厉害。(2分)③最后,指出“路过”的麻木冷漠的实质是道德缺失并分析造成道德缺失的(其)原因。(2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议论文体,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递进)作切分。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论证结构,1段以开门见山,直点“路过”文化话题,指出现实中“路过反映的”冷漠心态。2-4概述悦悦事件,指出国人麻木冷漠甚于鲁迅批判的“看客”心态。5-7段指出“路过”的麻木冷漠的实质是道德缺失并分析缺失的原因以及大众媒体在其中但当的角色问题。注意,1段是引论,2-7段是层进的本论,有两层次。本文没有独立的结论。17.文中第⑤段引用“人之初,性本善”的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揣摩并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⑦段中的“示范效应”。(6分)【答案】①第④段引用“人之初,性本善”的目的在于证明今天麻木冷漠的“路过者”大多数本性是善的,是有同情心的观点(2分)。他们麻木冷漠的“路过”是另有原因的(1分)。(大意对即可)②文中所指的“示范效应”,指大众传媒对多起血案过于详尽的报道(报道太详细、具体)(1分),客观上产生的向人们示范如何实施犯罪的不良社会反应(结果)(2分)。(大意对即可)【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文中运用论据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论据都是为论证服务的,其目的就是为作者自己的观点服务,是作者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在笔者看来,并非人们生来麻木,大多数人都具有同情心”之语表明的态度看法,作者认为人性本质上还是善的。只是后天(客观)的因素使之变了而已。(2)本题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具体含义的理解。本题可用下定义的方法组织语言回答。据“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可知,“大众传媒”就是“效应”制造者——提出它;据“发生大大小小共6起校园血案”、“示范”可知大众传媒对多起血案报道起到不良作用,“反思、”“质疑”也证明报道的作用不良。据此推理:血案报道当过于具体详尽时必然带来血腥味,甚至虽然不是有意但客观上会产生教人如何实施犯罪的效果——即“示范”——这一点原文未说,只有据文推出。因而可得“客观上”“具体详尽”两要素。“效应”的词典义即反应、效果。将以上几点要素按法则组合,就可得正确答案。18.香港媒体以《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为文题,表达都非常精彩,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是仿用国歌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分)以之为题,使人联想到国歌歌词,鲜明醒目突出国民道德滑坡已经到影响国家存亡、造成民族危机的严重程度(3分),因而具有震撼力,促人警醒。(2分)【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七、作文(70分)19.【立意参考】两则材料都有共性: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1)多角度看问题;置身事外,或许更能看清事物本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改变生活(处事、思维、学习……)的方式(态度、习惯、模式……),才会获得幸福(不断进取、获得新的进步……)11··江苏省南通中学2022届高三阶段测试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0~22题。(10分)20.【答案】固本于人才之不能纯美/然亦在夫纂集者之不能去取决择/兼收备载/所以致议者之纷纷也/向使略所短而取所长/则数公之文/当不容议矣。评分建议:1处1分,共6分。21.用原文中的话来概括作者编纂文集时取舍的标准(不超过10个字)(2分)【答案】略所短而取所长。【评分建议】“略”“取”各1分,共2分。22.【答案】编纂传播近代名家的美文,使他们美名远播。【评分建议】“美文”和“美名”,1点1分,共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3.【答案】AC(A“袭人提升了自己的地位”错,她因晴雯的事受到宝玉的怀疑。C“加上与奥菲莉亚爱情的变故,他发疯了”错,哈姆莱特是假装发疯。)24.(1)【答案】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秋爽斋。(2)【答案】刘姥姥作为小说的结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见证了贾府的盛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后来进贾府,一是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接济之恩。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5.【答案】童心指心灵单纯,对世界怀着儿童般的兴致。(2分)由于有了童心,人才能善思考,有智慧,丢掉偏见和利欲;(2分)由于有了童心,人才会“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幸福年轻地走完人生旅程。(2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