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基础知识(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针砭(biǎn)忖度(cǔn)为虎作伥(cháng)B.阴霾(mái)市侩(guì)韦编三绝(wěi)C.逶迤(wēi)采撷(xié)恬不知耻(tián)D.忏悔(qiān)玷污(zhàn)面面相觑(qù)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B.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包庇别人的过失错误。C.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D.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换,有春的烂漫,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A.奔放成熟萧瑟B.奔放萧瑟成熟C.成熟奔放萧瑟D.成熟萧瑟奔放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拖,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B.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次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D.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5.将下列语句连成语意贯通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因思索而辨别是非②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③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是自己的书④无论对古人的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⑤否则,就是盲从,就是迷信⑥因怀疑而思索A.④①⑥②③⑤B.③②④⑥①⑤C.④⑥①③②⑤D.③②⑤⑥①④6.依据所给出的解释,判断画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A.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解释:“凌”有“高出”的意思。判断:“凌驾”指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B.尼采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解释:“诩”有“说大话”的意思。判断:“自诩”指自夸。C.以前,人类登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解释:“异”有“不相同”的意思。判断:“异想天开”形容想法与众不同。-6-D.这个小岛传统渔村风情和现代渔业景观兼而有之,对游客极具吸引力。解释:“兼”有“所涉及的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的意思。判断:“兼而有之”指几种情况、几方面特点同时具有。7.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C.长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D.是让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忘记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两句都是陈述句。B.“‘3·15’”晚会上,多位年过花甲、古释的老人获得了特别贡献奖”。一句的主干是“老人获得了特别贡献奖”。C.“河,菜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话题突然转变。D.“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捡点有用的东西。”一句是条件复句。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我爱星城”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①②④③1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数量词,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我看到,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农民。B.一弯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C.映在海面上的灯光,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串流动着事的珍珠,同那一颗颗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星相互辉映。D.月光从山顶顺着谷壑直泻到江面,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飘下。12.下列各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A.在科学探索中,没有被失败的苦恼折磨过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B.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它没有蓝天的深邃,却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却有溪流的优雅。D.水有时湍急,有时浩瀚,有时浑浊,有时清澈,有时引起瘟疫,有时促进健康。13.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其中句意差别最大的一项是-6-A.①你该明白了吧?②你难道还不明白?B.①我的确不会做这道题。②连这道题我都不会做。C.①他昨天把一只小狗抱来了。②一只小狗昨天被他抱来了。D.①老师说:“我们再聊一会儿。”②老师说:“我们一会儿再聊。”1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一项是A.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各国人民。B.树林是一片绿色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C.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D.雪丽的眼睛像她的妈妈,大而有神。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有误的一项是A.欲渡黄沙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白居易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1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苏轼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B.《关睢》《兼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C.《马说》的“说”、《醉翁亭记》的“记”都是我国古代的文体。D.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均为同一朝代的作家。二、阅读理解(42分)阅读下文,完成17—29题。雨和瓦①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使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淤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这时,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②20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③-6-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是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④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那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17.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3分)答:18.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是()(3分)A.视觉角度B.听觉角度C.触觉角度D.嗅觉角度19.在①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3分)答:20.从②自然段的文意看,“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3分)答:21.依据②自然段回答,“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22.下列选项中,对③自然段内容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3分)A.描写“我”所见到的暴雨的情景。B.描写雨水和瓦较量的情景。C.说明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D.叙写“我”对暴雨和青瓦的观察与思考。23.从下列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并写在后面的横线上。(4分)看见溅出露出注意较量洗涤焕发观察制作发现制造反弹24.下列选项中,对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B.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C.这段文字深化了文章主题。D.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25.你如何理解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答:26.本文中有没有正面描写“现在”的雨?(4分)答:27.在下列选项中,给本文分段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28.对本文的表达方式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议为主,叙议结合B.以叙为主,叙议结合C.只有记叙,没有描写D.抒情为主,记叙次之29.对本文的体裁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6-A.抒情散文B.议论文C.叙事散文D.小小说三、作文(60分)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每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样回报你呢?”手对脚说:“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德。”“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我今天的成就。”脚听后报之一笑。“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劲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懂得感恩;团结协作才能共赢。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字数在600字以上;④题材除诗歌外。-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