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22年2月27日评选揭晓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人物普遍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人间大爱。这表明: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3.2022年1月,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开年来第一次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这是因为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B.哲学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右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②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n5.下列选项中与“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的观点相一致的是A.昌必有衰,兴必有废B.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C.奢靡之始,危亡之渐D.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0.从哲学上看,漫画《称重之后》反映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主观符合客观D.意识能调节控制人体生理活动-10-\n1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12.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仔细观察右图,我们既可以看到“鹏程万里”,又可以看到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艺术家完美实现了文字和雄鹰图像的结合。这一创作说明A.人类意识对文字和雄鹰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B.文字和雄鹰图像的结合实现了各自价值的转变C.艺术家的构思是实现文字和雄鹰图像创作的源泉D.人类的想象和构思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活动14.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A.客观性B.主观性C.无限性D.反复性15.Google、Twitter、维基百科、微博……,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因此,有同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结论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了,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B.是错误的,因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自于实践C.是正确的,肯定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D.是错误的,否定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途径16.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10-\n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7.“忍”是一种境界,右侧漫画对“忍”的理解告诫人们①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要区分必然与偶然联系③必须坚持真理挑战权威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8.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当是A.集中开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读书心得B.网络培训,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学习心得C.深入企业,农田.学校,调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D.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切实做好台帐资料19.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C.盲人摸象 唇亡齿寒D.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20.在漫画《双重保险》中,建筑施工请风水先生是一种迷信行为,其错误在于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 ③否定了事物的整体性 ④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21.南京至杭州(宁杭)、杭州至宁波(杭甬)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宣告沪—宁—杭长三角高速铁路网中最后一条“金边”被连通。它提升了该地区交通的效率,连接起多条现有高速铁路。这说明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③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2.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特别是在每次社会转型之时,往往都要经历一番“道德的阵痛”。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道路集中体现了A.事物是不断发展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道德文明发展是有规律的23.-10-\n“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B.发挥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说明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4.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及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人社部计划于2022年正式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并准备于2022年后实施。这样做蕴涵的哲理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意识活动构成的 ②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5.在习近平主席完成对拉美国家的访问,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之后,2022年7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跟进中南美五国作访,继续实施“俯瞰地球仪外交”以“围堵中国”的战略。有日本媒体表示,安倍的“围华”举措到头来只会让日本反陷孤立境地。日本媒体的评论表明A.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B.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必然会向对立面转化D.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26.漫画《回避·遇见》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B.矛盾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27.医学研究表明,长期让闹钟来叫醒处于深度睡眠的人,会导致人的记忆认知功能减退,还会增加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的风险。这启示我们A.要重视量的积累B.量变是渐进的显著的变化C.量变中包含质变D.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的变化28.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从2022年到2022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变化历程,这体现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C.矛盾具有普遍性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29.“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顾恺之的这首诗相符的是-10-\n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30.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地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摒弃“油水关系”、“蛙水关系”,坚决杜绝“水火关系”、不忘“鱼水关系”,铭记“舟水关系”。这启示党员干部要①坚持联系客观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②反对矛盾斗争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把握矛盾同一性,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④追求人生目标,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B.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2.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以上分析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次要方面C.既看到主要矛盾,又看到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3.“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这句话启示我们A.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B.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C.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发展D.要充分发挥主观想象第Ⅱ卷(选择题共54分)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10-\n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方法论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35.“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统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组织保证、根本前提。“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价值。(6分)(2)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体现的辩证法智慧?(6分)36.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2022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22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22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分)(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6分)三、综合探究题:(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37.-10-\n多年来,我国政府紧跟最新的形势,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此被认为国家正式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市场化的开始。2022年4月,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2~2022)》,初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和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模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公告,自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进一步减轻消费者的购买负担,促进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优点显著:无污染,噪声低,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能源效率高,特别是在城市新能源汽车更加经济;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尚不如内燃机汽车技术完善,动力电源(电池)的寿命短,使用成本高。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扬长避短,新能源汽车会逐渐普及,其价格和使用成本必然会降低。(1)我国政府紧跟形势,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可以感悟到怎样的认识论智慧?(6分)(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利与弊。(6分)(3)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6分)-10-\n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ACDD 6-10CCDCD11-15 ACAAB16-20 DDCBB 21-25 BBCDA26-30CADBC31-33 CBC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有着相融相通的关系。(2)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既要看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又要看到传统文化存在着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东西。(3)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等。(每点4分,任意三点得分12分)35.(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的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四个全面”战略,立足现实,描绘了中国发展的美好蓝图;(2分);③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四个全面”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推动作用。(2分)(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2分)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四个全面战略”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最优目标,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也可从“系统优化”的角度阐述)(2分)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战略”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2分)36.(1)①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2分)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0-\n。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分)③我国高考制度的调整与完善说明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2分)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2分)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三、综合探究题: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37.(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与措施,而每一次新的认识都是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而每一次新的认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践,为了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新能源汽车”的措施,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在实践中使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每点3分)(2)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们既要看到新能源汽车无污染、能源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也要看到其技术不完善、使用成本高等缺点。②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是主流,缺点是支流,应积极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每点3分)(3)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并逐渐普及。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其技术不完善、使用成本高等缺点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每点3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