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光现象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MN竖立在讲台上.如右图,A点的同学看到自己的像在A’点,B点的同学看到自己的像在B’点,A点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B点同学的像应该在( )A.B’点B.A’点C.B点D.A点3.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4.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 )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5.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选填“能”或“不能”2)承接到蜡烛A的像。(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三、作图题7.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8.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