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道10小题,共48分。其中1-6为单选,每小题4分;7-10为多选,每题6分。多选题有至少两个选项,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体,其体积比分子还小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C.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球技,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乒乓球可作为质点来处理【答案】B【解析】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与物体本身大小无关,故A错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故B正确;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不能当作质点来处理,否则就看不出转了,故C错误;在研究乒乓球的运动时,乒乓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乒乓球的运动影响很大,故乒乓球不能当作质点来处理,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若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则物体不可能做减速运动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的D.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而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只要有加速度,速度就变化,所以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的,故C正确;只有物体做单方向得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才相等,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3.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1m/s,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0.3m/s2B.0.35m/s2C.2.1m/s2D.4.2m/s2-9-【答案】B【解析】第7s初即第6s末,物体运动的时间为6s.由题意可知,6s末的速度为2.1m/s,初速度为零,则有v=at,解得:=0.35m/s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对时间轴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明确第7s内的初速度实际上为6s末的末速度,从而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计算.4.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5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D.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答案】B考点:x-t图像【名师点睛】此题是对位移时间图像的考查;要知道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抛物线.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 )-9-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位移大小之比为1∶1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率之比为1∶2【答案】B【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故A错误;在v-t图象中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在0~t0的位移为:,设t0~2t0时间内,图象与时间轴交点坐标为t,则有:,解得:,则有在t0~2t0的位移为:,所以位移之比:,故B正确;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故C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6.小吴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往返平均速率是v,则下山的平均速率是( )A.B.C.D.【答案】A【解析】从山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则上山的时间为:,下山的平均速率为,下上的时间为:,则往返的平均速率为:,联立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7.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对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还在继续增大B.汽车的速度也在减小-9-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后,汽车也会静止不动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答案】AD【解析】A、由于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的速度在增大,故A正确,B错误;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最大,故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而是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两者同向,加速;两者反向,减速。8.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是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达正确的是( )A.B.C.D.【答案】BCD9.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匀速运动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答案】BC-9-【解析】由于乙物体的斜率为零,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甲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在v-t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所以第2s末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为10m/s,速度相同,故C正确;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到第2s末乙的面积是甲的面积的两倍,即乙的位移是甲的两倍,又因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两物体不相遇,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10.如图所示的s﹣t(位移﹣时间)图象和v﹣t(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线1和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解:A、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而不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大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一直在时间轴上方,方向没有变化,所以t4-9-时刻没有反向.故D错误.故选:B.【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基本的特点、功能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习中要多多积累.二、实验题探究题(共14分,每小问2分)1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在实验中,这条纸带的______(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再______(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3)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个点没有标出.(4)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______(5)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使用逐差法计算)【答案】(1).左(2).接通电源(3).释放纸带(4).4(5).0.400(6).0.801m/s2【解析】(1)小车做匀加速,由纸带数据,可知这条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2)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接通电源,在释放纸带。(3)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而打点计时器打相邻的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所以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12.如图,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9-=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3.0s.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答案】(1).0.067m/s2(2).0.60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所以滑块在两个光电门间的加速度.(2)因为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在3s的时间里的平均速度所以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考点: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名师点睛】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和遮光板的宽度可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滑块速度,根据滑块在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可以算出滑块的加速度,以及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要注明单位.)13.物体从静止开始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为2m。求:(1)加速度;(2)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答案】(1)1m/s2(2)1.5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即可求出加速度和第2s内的位移。(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代入数据解得:(2)1s末的速度为:-9-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公式的简单计算。14.小车从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在前10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5m/s;之后匀速直线运动了5s,最后小车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至停下。问:小车在前15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当小车位移为124m时,共经历了多长时间?【答案】(1)6.67m/s(2)19s【解析】试题分析:求出前10s的位移,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加速度,在求出接下来5s的位移匀速运动的位移,由平均速度公式即可解题;由位移间的关系求出匀减速的位移,应用位移时间关系求解。(1)前10s的位移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位移时间关系:,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10s末的速度为:接下来5s的位移为:前15s内的位移为:则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2)由上可知前15s内的位移为100m,匀减速的位移为:设匀减速的时间为t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所以总时间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位移与时间和速度与时间公式即可解题。15.甲车以6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乙车时,乙车由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2)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4s24m(2)6m【解析】试题分析:-9-当两车相遇时位移相同时,乙车追上甲车,即可求出时间;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1)设乙车出发后经过t时间追上甲车,由题意知,两车相遇时位移相同,即:x甲=x乙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此时乙车运动的位移:联立代入数据解得:t=4s此时它们离出发点为:(2)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距离最大,v甲=v乙即:6=3t1解得:t1=2s此时甲车运动的位移:此时乙车运动的位移:两车的最大距离为:联立以上并代入数据解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汽车的追及相遇问题,关键明确当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位移相等时相遇,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