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 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 4.将N2、H2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为:甲v(H2)=3mol/(L•min);乙v(N2)=2mol/(L•min);丙v(NH3)=1mol/(L•min).在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甲>乙>丙B.甲=乙=丙C.乙>甲>丙D.甲>丙>乙 5.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B(g)⇌2C(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催化剂⑥分离出C.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6.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任一生成物总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催化剂.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⑤D.④⑥14\n 7.在一定容器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YA再加入AB的转化率B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充入氦气A的转化率D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A.AB.BC.CD.D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8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在高温高压下CO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1)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s)+H2O(g)CO(g)+H2(g),则可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填字母).a.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b.容器中H2的浓度与CO的浓度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2)CO﹣空气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一定条件下,CO与H2可合成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3H2(g)⇌CH4(g)+H2O(g).①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②已知H2(g)、CO(g)和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890,.0kJ•mol﹣1.写出CO与H2反应生成CH4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3OH(g)+CO(g)HCOOCH3(g)△H=﹣29.1kJ•mol﹣1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14\n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 . 9.(12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为短周期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D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E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1)写出A元素的名称: ,C2粒子的符号: .(2)画出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E的氢化物的分子式: .(3)写出B的单质与E的单质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 . 10.(12分)(2022秋•遵化市期中)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1)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若已知下列数据:化学键H﹣HN≡N键能/kJ•mol﹣1435943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 kJ•mol﹣1(3)合成氨反应通常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使用铁触媒后E1和E2的变化是:E1 ,E2 (填“增大”、“减小、”“不变”).(4)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4NH3(g)+3O2(g)=2N2(g)+6H2O(g);△H1=akJ/molN2(g)+O2(g)=2NO(g);△H2=bkJ/mol若1mol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H3= 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14\n 11.(16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1)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①成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如图),并作相应标注.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其原因是 .(2)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1)的材料中应选 作阳极. 2022-2022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14\n【分析】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解答】解:A、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故A正确;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碘的氢化物不稳定,所以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硒(Se)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故C错误;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a和b不连接时,Fe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B、原电池中,失电子的极是负极,得电子的极是正极,往往活泼金属做负极;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Cu作正极;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发生Fe+Cu2+=Fe2++Cu;铁和硫酸铜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形成电解池,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铜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确;14\nC、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铁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的速度,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硫酸铜的蓝色逐渐变成硫酸亚铁的浅绿色,故C正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依据电解原理,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Cu2+向铁电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速率知识,形成原电池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与原电池反应,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电解过程的反应原理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是很大. 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解答】解:A.v正(N2)=v正(H2),都是正反应,故A错误;B.v正(N2)=v逆(NH3),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故B错误;C.2v正(H2)=3v逆(NH3),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正=υ逆,故C正确;D.υ正(N2)=3υ逆(H2),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 4.将N2、H2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为:甲v(H2)=3mol/(L•min);乙v(N2)=2mol/(L•min);丙v(NH3)=1mol/(L•min).在这段时间内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甲>乙>丙B.甲=乙=丙C.乙>甲>丙D.甲>丙>乙【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甲:=1mol/(L•min);乙:=2mol/(L•min);丙:=0.5mol/(L•min),故反应速率乙>甲>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难度不大,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也可以转化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14\n5.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A(g)+3B(g)⇌2C(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入催化剂⑥分离出C.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④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解答】解:反应A(g)+3B(g)⇌2C(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反应,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错误;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②正确;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③正确;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⑤加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⑥分离出C,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加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体积增大,平衡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6.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任一生成物总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催化剂.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⑤D.④⑥【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③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解答】解:①总质量不变,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若生成物质量增大小于混合物总质量增大,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可能降低,故①错误;②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故②正确;③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但增大某一反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故③错误;14\n④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比改变条件前大,故④错误;⑤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故⑤正确;⑥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故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⑤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解答时注意从勒沙特列原理的角度分析. 7.在一定容器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YA再加入AB的转化率B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充入氦气A的转化率D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A.AB.BC.CD.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改变条件X,随X的增大,y增大,A.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B.使用催化剂的量,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据此判断;C.充入氦气,反应混合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据此判断;D.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改变条件X,随X的增大,y增大,A.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A正确;B.使用催化剂的量,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A的体积分数不变,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B错误;C.定容容器中充入氦气,反应混合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4\n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8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在高温高压下CO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多种单质或化合物反应.(1)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s)+H2O(g)CO(g)+H2(g),则可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ac (填字母).a.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b.容器中H2的浓度与CO的浓度相等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2)CO﹣空气燃料电池中使用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e﹣+O2﹣=CO2 .(3)一定条件下,CO与H2可合成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3H2(g)⇌CH4(g)+H2O(g).①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该反应△H<0 .②已知H2(g)、CO(g)和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890,.0kJ•mol﹣1.写出CO与H2反应生成CH4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CO(g)+2H2(g)⇌CH4(g)+C02(g)△H=﹣247.6kJ•mol﹣1 .(4)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3OH(g)+CO(g)HCOOCH3(g)△H=﹣29.1kJ•mol﹣1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 3.5×106Pa~4.0×106Pa .②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其理由是 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s)+H2O(g)⇌CO(g)+H2(g),平衡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含量不变;(2)CO一空气燃料电池,一氧化碳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3)①依据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分析,△H﹣T△S<0;②依据燃烧热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4)①依据转化率曲线分析判断;②图象分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分析回答.【解答】解:(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s)+H2O(g)⇌CO(g)+H2(g),a.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正确;14\nb.容器中H2浓度与CO浓度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故b错误;c.反应中有固体碳反应,平衡变化,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d.CO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证明反应正向进行,故d错误;故答案为:ac;(2)CO一空气燃料电池,一氧化碳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是搀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O2﹣=CO2,故答案为:CO﹣2e﹣+O2﹣=CO2;(3)①CO(g)+3H2(g)⇌CH4(g)+H2O(g),反应△S<0,依据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所以△H<0,故答案为:该反应△H<0;②H2(g)、CO(g)和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890,0kJ•mol﹣1.a、H2(g)+O2(g)=H2O(l)△H=﹣285.8kJ•mol﹣1b、CO(g)+O2(g)=CO2(g)△H=﹣283.0kJ•mol﹣1c、CH4(g)+2O2(g)=CO2(g)+2H2O(l)△H=﹣890,0kJ•mol﹣1依据盖斯定律(b+a)×2﹣c得到2CO(g)+2H2(g)⇌CH4(g)+C02(g)△H=﹣247.6kJ•mol﹣1故答案为:2CO(g)+2H2(g)⇌CH4(g)+C02(g)△H=﹣247.6kJ•mol﹣1;(4)①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图象中转化率变化最大的是3.5×106Pa~4.0×106Pa,故答案为:3.5×106Pa~4.0×106Pa;②依据图象分析温度在高于80°C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平衡逆向进行,不利于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高于80℃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点评】本题考查平衡标志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图象分析判断,注意掌握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9.(12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为短周期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D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E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1)写出A元素的名称: 氟 ,C2粒子的符号: 12H .(2)画出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E的氢化物的分子式: H2O、H2O2 .(3)写出B的单质与E的单质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4Na+O2═2Na2O,2Na+O2Na2O2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 共价键 .14\n【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A为F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则D为N元素;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O元素;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故C是H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则B表现+1价,处于IA族,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则B为Na,据此解答.【解答】解: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A为F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则D为N元素;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O元素;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故C是H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则B表现+1价,处于IA族,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则B为Na.(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F元素,名称为氟,C为H元素,则C2粒子符号:12H,故答案为:氟;12H;(2)E为O元素,E2﹣离子为氧离子,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氢化物为H2O、H2O2,故答案为:;H2O、H2O2;(3)Na单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2Na+O2Na2O2,故答案为:4Na+O2═2Na2O,2Na+O2Na2O2;(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HF,含有共价键,故答案为:共价键.【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难度不大. 10.(12分)(2022秋•遵化市期中)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1)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H=﹣92kJ/mol ;(2)若已知下列数据:化学键H﹣HN≡N键能/kJ•mol﹣1435943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 390 kJ•mol﹣1(3)合成氨反应通常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使用铁触媒后E1和E2的变化是:E1 减小 ,E2 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4)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14\n4NH3(g)+3O2(g)=2N2(g)+6H2O(g);△H1=akJ/molN2(g)+O2(g)=2NO(g);△H2=bkJ/mol若1mol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H3= 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先求出此反应的焓变,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再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3)加入催化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活化能都降低;(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解答】解:(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生成1mol氨气放出46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kJ/mol;(2)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设N﹣H的键能为x,则943+3×435﹣6x=﹣92,x=390,故答案为:390;(3)加入催化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活化能都降低,故答案为:减小;减小;(4)已知①4NH3(g)+3O2(g)=2N2(g)+6H2O(g);△H1=akJ/mol②N2(g)+O2(g)=2NO(g);△H2=b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可得NH3(g)+NO(g)=N2(g)+H2O(g)△H3=kJ/mol,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注意物质的总能量、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关系,把握盖斯定律的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11.(16分)(2022秋•遵义校级期中)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1)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①成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如图),并作相应标注.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14\n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电极逐渐溶解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甲 ,其原因是 甲可以保持电流稳定,化学能基本都转化为电能.而乙中的活泼金属还可以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2)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1)的材料中应选 锌片 作阳极.【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①依据原电池原理和盐桥的作用,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设计不同的电极为铜和锌,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和硫酸锌溶液;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则另一电极应比铜活泼做负极;③从电硫稳定,能量转化彻底,反应速率快等分析判断;(2)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是原电池中把被保护的金属设计成正极,另一活泼的金属做负极.14\n【解答】解:(1)①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如图示设计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为:,故答案为:;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依据原电池反应的原理,需要选用比铜活泼的锌做负极,下层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锌溶解,故答案为:电极逐渐溶解;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甲,因为甲可以保持电流稳定,化学能基本都转化为电能.而乙中的活泼金属还可以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甲;甲可以保持电流稳定,化学能基本都转化为电能.而乙中的活泼金属还可以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2)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是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利用被保护的金属做正极被保护选择,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应选择比铁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在电池内电路为阳极,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材料中选择锌做阳极,故答案为:锌片.【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装置设计,盐桥的作用分析应用,金属保护的方法和名称,题目难度中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