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2—2022—1学年九年级第二次限时训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制取氧气B.静置沉淀C.活性炭吸附D.食物变质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试剂B.引燃酒精灯C.过滤D.倾倒液体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双氧水B.空气C.二氧化硫D.高锰酸钾4.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A.原子B.单质C.元素D.分子5.“口味虾”是长沙夜宵摊上的名菜,然而用于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A.-2B.+2C.+4D.+66.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气、空气B.四氧化三铁、氧化汞C.红磷、五氧化二磷D.蒸馏水、矿泉水7.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铝:AlOB.氯化镁:MgClC.氩气:ArD.氢氧化钠:Na(OH)28.2022年,“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C.镉是金属元素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1.2022年4月20日5,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过滤将硬水软化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志愿者可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D.电解水时,如果在正极上得到10mL的气体,则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为5mL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烟雾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3.被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蚁酸是氧化物B.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C.每个蚁酸分子里含有1个氢分子D.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4.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D.注射器内有液体15.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D.氧气和空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二、填空题:(每空2分,每个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3分,共20分)16.据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1)两个镁离子________(2)标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17.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就单一操作而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2)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护水资源是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写出任意一条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工业炼铁通常可利用还原剂还原铁矿石来获得。已知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5(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_相同。(2)表中3号和11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O和Sb.Ne和Nac.C和Mgd.F和Cl三、简答题:(每空2分,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共13分)20.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可吸入颗粒物(TSP)氮氧化合物(NO2等)二氧化硫(SO2)空气质量级别春季884044Ⅱ夏季673336Ⅱ秋季904654Ⅱ冬季986960Ⅱ(1)对该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3)防止空气污染,还可采用的有效防治措施是。(答一点即可)21.已知A、B、C、D、E、F、G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A、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化合物,B、G均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请按要求填空:(1)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D+F→G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四、实验探究题:(22(1)第一空1分,其余每空2分,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共16分)22.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想亲自动手实验。下图为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用品,请你和他们先一起回答下列问题:5(1)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该空1分)(2)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则该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用品是________(填序号)。(3)写出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们通常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这是由于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演示了以下两个实验,其中图1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填“A”或“C”)烧杯变红,而另一烧杯无明显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图2中红色的酚酞试液慢慢变回无色。为此同学们提出不同意见,请参与探究(此部分表述不清楚)。【提出问题】是什么使红色酚酞试液变回无色呢?【查阅资料】①无色酚酞试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或中性物质不变色。②盐酸为酸性。【作出猜想】①酚酞试液与空气中某物质反应使红色消失②盐酸与氨水反应而使酚酞变回无色③是烧杯上释放的某种粒子使红色消失【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出变红的小烧杯放置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无明显变化猜想②成立。2.取出变红的小烧杯放置于另一个大烧杯中,观察现象无明显变化3.取少量_______滴入变红的烧杯中。观察到红色消失【反思与讨论】(1)小宇认为步骤1是多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浓盐酸有挥发性C.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氨气能与浓盐酸反应五、计算题:(每空2分,本小题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24.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1)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糖醇中碳元素、氢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6g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2—2022—1学年初三第二次限时训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DBCCDCBDBCDDAA二、填空题:(每空2分,每个文字表达式3分,共20分)516.(1)2Mg2+(2)O17.(1)蒸馏(2)水氢气+氧气(3)一水多用等合理即可五、一氧化碳+氧化铁铁+二氧化碳19.(1)电子层数(2)失去(3)ad(选错、未选均不给分,漏选给1分)三、简答题:(每空2分,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共13分)20.(1)可吸入颗粒物或TSP(2)冬季(3)作用清洁燃烧或大量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18.(1)H2(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化合反应四、实验探究题:(22题第一空1分,其余每空2分,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共16分)22.(1)酒精灯(1分)(2)①②④⑥(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4)密度比空气大23.A【设计并进行实验】盐酸【反思与讨论】(1)实验步骤2的大烧杯中有空气(2)C五、计算:(每空2分,本小题6分)24.(1)152(2)60:12或5:1(3)30或30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