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22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Cl-35.5Al-27Na-23Mg-24Fe--56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面是针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将煤进行干馏B.将煤进行脱硫C.将石油进行分馏D.以天然气为燃料燃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只显示一种化合价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会改变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水吸收CO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 C.蒸发食盐水 D.测定溶液的pH4、下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是()5.下列几幅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水的实验,有关描述错误的是()①电解水②水的净化③制取蒸馏水④探究燃烧条件A.实验①乙试管中能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B.通过实验②可将浑浊的水净化为纯净物C.实验③中发生的变化时物理变化D.实验④中的水既能起到提供热量的作用,也能隔绝空气6.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硫酸溶液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8\n7.2022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ClO中含有NaCl,是一种盐B.NaClO属于有机化合物C.优氯净中含有11个原子D.C3O3N3Cl2Na中碳、氮、氧的质量比是6:7:8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9.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Cu+2HCl==CuCl2+H2↑B.Zn+2AgCl==ZnCl2+AgC.Fe+ZnSO4==FeSO4+ZnD.Cu+Hg(NO3)2==Cu(NO3)2+Hg10.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A.①将饱和石灰水升温B.②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C.③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D.④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入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KOH溶液11.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A.NaOH、NaNO3、K2SO4B.CuSO4、MgSO4、KClC.Ba(OH)2、H2SO4、NaClD.NaCl、AgNO3、HNO3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02137反应后质量(g)未测321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单质8\n13.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1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少量)加入试剂及用量除杂操作方法AKCl溶液CaCl2适量的Na2C03溶液过滤,除去滤渣BNaOHNa2C03过量的盐酸加热蒸发CCu(NO3)2AgNO3过量的铜粉过滤DCOCO2足量的氧化铜加热第II卷(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共30分)16.(3分)据《陕西日报》报道,我省水果出口拓展到63个国家和地区,种类已达13种。⑴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中的“维C之王”,维C的化学式为C6H9O6一个维C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⑵每到春季,果园里就会花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的特征: 。⑶为了增加水果产量,常需要对果树进行灌溉,某山泉水的pH在7.5~7.9之间,该泉水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17.(4分)右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4)写出右图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18.(3分)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1)若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滤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19.(4分)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⑴200C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⑵20℃时,将2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8\n⑶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⑷要从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得到A用方法。20.(7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A.燃烧的条件B.铁钉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D.分子运动的现象(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写一种除去铁锈的方法。(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烧杯②中是酚酞溶液,当烧杯①中液体由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时②中溶液的颜色的变化是其中盐酸与NaOH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1。(4分)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所学物质的分类归纳,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组物质所属的类别_____。(2)在分类所列举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3)选择分类物质中的一种,写出一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所需物质不受所列物质限制)。22.(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5分)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8\n(1)Ca(OH)2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色。(2)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3)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氢氧化钙的一个用途。三、实验及探究题(3小题共32分)23.(每空2分,共8分)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装置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应在装置E后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这样做的原因是。abc混合气体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①24.(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12分)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ABCDEF(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2)以上(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8\n,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25.(每空2分,共12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四、分析与计算题(两小题共10分)26.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10g,放入100g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请计算:(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2)计算混合物中含铜的质量。27、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73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试计算: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g。⑵所滴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8\n21。(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分)(1)碱(2)NH4HCO3或碳酸氢铵(3)2H2O22H2O+O2↑或2KMnO4△K2MnO4+MnO2+O2↑(未配平或无条件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22.(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5分)(1)蓝(2)CO2(SO2或SO3)(3)Na2CO3+Ca(OH)2=CaCO3↓+2NaOH(4)改良酸性土壤(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三、实验及探究题(3小题共32分)23.(每空2分,共8分)(1)CaCO3+2HCl==CaCl2+H2O+CO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2)吸收CO2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CO2气体(3)红棕色固体变黑(4)使剩余的CO全部燃烧,防止污染空气;或CO有毒,防止污染空气24.(每空1分,方程式2分,共12分)(1)长颈漏斗(2)A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3)A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CO3+2HCl=CaCl2+H2O+CO2↑E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25.(每空2分,共12分)【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实验探究】(1)NaOH或氢氧化钠(2)有气泡产生【评价反思】(1)pH试纸浸入溶液中(2)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四、分析与计算题(两小题共10分)26.(1)0.2克(2)4。4克27.(1)4.4g8\n(2)解:设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Yx4.4g73:44=x:4.4g解得x=7.3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37g×100%=10%(3)16.3%答: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