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地理【选修班】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图1),判断1~4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降水与蒸发B.地形与气候C.气候与植被D.气候与水文2.b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A.土壤肥沃B.热量条件较好C.劳动力多D.有丰富的水源3.有关江苏省的叙述,都正确的是①都在东部季风区②以平原为主③都是湿润区④跨亚热带和暖温带⑤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图1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④⑤4.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D.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读图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回答5~7题。5.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酸雨、盐碱化6.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7.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图2A.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D.大城市修建立交桥和地铁图3为“某地区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判断8~10题。8.造成该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增长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D.生态脆弱9.目前,扭转该恶性循环的关键措施是8\nA.控制人口增长数量B.实行农林牧综合治理C.全面封山育林育草D.加大扶贫济困力度10.该地区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应是A.减少人口数量B.大量调入粮食C.扩大耕地面积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3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图4回答11~13题。1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表形态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1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北半球的岛国B.面积相差不大C.气候比较湿润图4D.多火山和地震13.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读图5“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完成14~16题。14.下列关于图中西电东送输送电能主要来源的说法,错误是A.北通道—火电B.中通道—水电C.南通道—核电D.南通道—水电15.A通道电能东输对输出地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快资源开发B.促进经济发展图5C.提高生活水平D.改善生态环境16.为了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其它有效措施有①西气东输②进口石油③产业升级④南水北调⑤北煤南运8\n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图6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16~18小题。6.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图6(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9.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天人合一”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20.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农业生产只能发展一年一熟B.南方地区因夏季高温多雨,平原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D.青藏高寒区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才能发展农业21.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A.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B.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必须快速发展经济超过欧美国家C.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是很严重D.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图7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匹兹堡图722.关于甲、乙两地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配置差B.加工制造业接近原料、能源产地C.交通具有沿河湖、沿铁路的便利8\nD.城市高度密集,都接近消费市场23.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A.大量民工涌入,导致劳动力过剩B.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够C.城市规模盲目扩大,水土资源日益紧张D.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单位面积产量下降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炼油、炼铁使当地浓烟滚滚,不见天日。这里因污染严重被人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24~26题。2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A.火力发电B.建筑材料C.食品工业D.运输业25.这里变成为“黑三角”的原因主要有A.煤炭资源丰富B.环境意识差C.水资源短缺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6.该地区逐渐形成图8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压缩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完全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图8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26答案二、综合题(共计60分)8\n27.读图9,完成下列要求(15分)图9⑴填表比较两区域部分特征的差异。(10分)区域项目甲乙主要地形类型山地和平原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植被类型温带阔叶针叶混交林河流特征河流少,水量小土壤荒漠土,贫瘠主要农业部门⑵将下列叙述所反映的区域特征写在前面的括号内。(2分)( )甲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乙区域是我国长绒棉生产基地。( )乙区域大量开采石油、天然气输出,但需输入资金、技术、设备。(整体性)甲区域平原广阔,气候暖湿,森林茂密,河流众多,土壤肥沃。⑶将下列叙述所反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写在前面的括号内。(3分)(阶段性)目前区域甲比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两者发展目标应该不同。( )甲区域过度采伐和开垦沼泽地,使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趋向枯竭。( )甲、乙等区域生态恶化,沙尘暴加剧,危及到日、韩等国家。( )甲区域过度采伐和开垦沼泽地,使生物多样性减少。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6分)材料1:(图10)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从新疆的霍尔果斯进入中国,与西气东输二线衔接,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是当今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图10材料2:(图11)上海使用的天然气来源情况。8\n图11(1)西气东输一线中的“西气”主要来源于________盆地,西气东输二线的气源主要来自________地区,两者“东输”的共同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3分)(2)沿西气东输一线,自然地理环境体现出了显著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该线路在我国的终点所在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2分)(3)2022年以前,上海的天然气消费主要来自________。近年来上海不断减少煤炭的使用,而大量增加天然气消费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简要分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对中亚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5)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2分)29.图12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加剧,入湖泥沙多;人为大规模。上游山区植被破坏引起下游湖泊淤积,这反映地理环境的性特征。(3分)(2)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是。比较而言,西南部地区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主要是图12和,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和方面更具有优势。(6分)(3)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6分)30.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各题。(14分)8\n图13(1)阶段Ⅰ时期,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该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属于“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选出正确叙述的代号)①气候干热;②土壤黏重;③地形起伏较大;④水系稠密;⑤土地低湿(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3)阶段Ⅱ,该地区传统工业迅速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4)阶段Ⅲ该区域经济复苏,可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8\n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修班】(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BBDACACAB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DCDBCDDCB题号1920212223242526答案ACBCADCDBCABBDAC二、综合题(共60分)27.(共15分)⑴盆地和山地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荒漠河流多,水量大黑土、黑钙土,肥沃种植业畜牧业⑵差异性开放性⑶持续性共同性公平性28.(共16分)(1)塔里木 中亚 长江三角洲地区(3分)(2)由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3)西气东输一线(或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1分) 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污染小(煤炭对环境污染大)(2分)(4)有利于中亚国家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6分。答对一点得2分)(5)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或减轻环境污染)。(2分)29.(共15分)(1)水土流失 围湖造田 整体(3分) (2)西南高,东北低(2分) 开发水能、发展旅游等(2分)发展航运、灌溉农田等(2分) (3)保护植被,恢复天然林;修建水库,开发小水电;发展立体农业;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积极营造速生林、用材林;保护生态环境等。(6分,任答3点即可)30.(共14分)(1)地理环境决定②④⑤(4分)(2)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集中;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4分)(3)煤炭、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等(3分)(4)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合理布局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3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