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补充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NSEW图1图1中的曲线表示观测者在某地、某日观测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方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1.图1所示情况出现时,观测者所在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半球—北半球B.北半球—南半球C.南半球—北半球D.南半球—南半球2.此时,与东八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的三分之二,观测者所在地物体的日影朝正南方向。观测者应位于()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澳大利亚西海岸D.海南岛3.关于该日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京的白昼比悉尼短B.观测者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图2C.北京的日出时间在6:00前D.地球自转线速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位置如图2所示。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两岛居民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2回答4~6题。()4.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A.3月21日~4月20日B.6月7日~7月7日C.8月23日~9月22日D.12月7日~1月7日5.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有()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太阳直射点位置④地势高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A.△H甲>△H乙B.△H乙>△H甲C.△H甲=△H乙D.△H甲、△H乙的大小不确定读图3,回答7~9题。图3世界某种地理事物分布97.图中阴影区域常见的土壤类型为()A.灰化土B.栗钙土C.荒漠土D.棕钙土8.从自然带分布规律看,图中阴影区域甲地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9.分析图中阴影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可知,乙、丙两地种植业发达的国家及其农作物种类是()A.利比亚、蒙古—春小麦B.伊朗、塔吉克斯坦—椰枣C.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棉花D.苏丹、土库曼斯坦—冬小麦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图4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22年R值随与市中心距离的分布。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因素中,与R值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是()图4A.环境B.地租C.交通D.技术11.与2000年相比,2022年该特大城市()A.制造业就业密度降低B.服务业就业人数减少C.制造业比重上升D.服务业比重上升读东亚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5)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式图(图6),回答12~14题。图5图612.IT产业在东亚各国与地区之间转移的线路中,顺序正确的是()A.甲→①→②、③B.甲→③→④→②C.乙→③→④、⑤D.乙→③→①→②13.IT产业全球化竞争模式中,c是指()A.制造和研发环节B.加工和组装环节C.市场和运输环节D.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14.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②产业高度聚集,规模效益进一步扩大③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④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依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可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地人口急增,但城市化程度高低不一,如图7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读图回答15~16题。9图71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A.南欧、北非、南美、南非B.南欧、南美、北非、南非C.西欧、西亚、东南亚、东非D.西欧、东南亚、西亚、东非16.下列各项,与西亚城市化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A.农村劳动力不足,引进大量外籍工人B.廉价农产品进口,促成农业转型C.实施耕者有其田,提升农民经济生活D.石油带动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国人口读图8,回答17~19题。图8某海域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17.图中≥30℃的海区南北最宽约为()A.560千米B.870千米C.1540千米D.2090千米18.甲海区易形成()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副热带高压D.准静止锋19.甲海区形成的天气系统的水平移动方向主要是()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9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读图9回答20~21题。图9某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20.甲处盐度较低的原因是()A.蒸发较弱B.降水较多C.位于河口D.受波浪影响大21.乙处沿岸由于受盛行风、地形、洋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10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11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22~24题。图10图1122.图10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B.t2C.t1之前D.t2之前23.读图11可知,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B.蓄水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C.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加大24.水库建成后,可能使()A.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B.河流下游地区地震、滑坡灾害加剧C.河流下游流量趋向稳定D.河流下游鱼类绝迹[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读表回答25~26题。径流带降水量(mm)径流深度(mm)蒸发量(mm)径流系数(%)甲<200<10<200<10乙200~40010~50200~30010~20过渡带400~80050~300300~40020~40丙800~1600300~900400~70040~60丁>1600>900>700>60径流系数: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度(毫米)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毫米)之比。25.表中甲、丁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26.与表中乙、丙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温带草原荒漠、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针叶林9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于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6日上午7:58发生里氏9级海底地震,随后引发强烈海啸,海啸影响范围波及南亚,甚至到达7000千米外的非洲。图12为海啸前进的等时线图,图中等时线间距为1小时,锯齿状的线条代表海底断层线。读图回答27~28题。27.当天(12月26日)索马里东北沿海也受到这次海啸的冲击,造成上百人失踪。海啸抵达该地的当地时间是()A.10时B.12时C.14时D.16时28.发生地震的断层线为南北向,所引发海啸最强的波浪为东西向。下列国家中,因位于断层线北方,且海岸地区有岛、礁或浅水大陆架屏障,而受创程度较轻的是()A.印度B.缅甸C.泰国D.孟加拉国29.图13网格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Ⅱ中的M为新建换乘站位置,网格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与新建各换乘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换乘站完工后,地价最高的是()图13A.甲B.乙C.丙D.丁30.关于美国各地农业特征的描述中,符合图14中M地的是()图14A.在降水较少的大平原上,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商品谷物农业盛行B.平缓的丘陵区域中,牧草广布,有大型的仓库、牛舍的农家,还有乳制品工厂等C.在生长期温和多雨、土壤肥沃的条件下,发展了棉花种植业,但是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9D.在河谷的坡地、平地上,利用地中海气候条件,大规模种植柑橘、葡萄等水果二、综合题31.分析材料,回答问题。P图15青藏高原局部材料一青藏高原局部图(图15)材料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分析指出: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水塔”,是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调节器”,它孕育了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高山生物基因库。材料三描述我国某省区的诗词:对茫茫瀚海、问苍天,浩劫几千秋。看营盘骼,楼兰废堑,罗布龟丘。处处繁华猝歇,百代风流休。唯有白龙碓,依旧西游。(1)P地植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析P地居民皮肤颜色较黑的主要原因。(3)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4)材料三诗词所描述的我国某省区的地形特征有哪些?其具体分布情况是怎样的?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2年12月15日上午,厦门举行了隆重的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仪式。作为首批开放的海运直航大港之一,厦门港地处九龙江下游的滨海平原,自然海岸线长30千米,最大水深达17米,通过整合高崎国际机场,形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并举,连接亚太地区的大港。材料二沿纬线所做厦门港至台湾岛剖面图(图16)。9图16沿纬线所做厦门港至台湾岛剖面(1)描述台湾岛东部海岸类型及海岸特征,并分析海岸特征的成因。(2)分析厦门港建设成为世界大港的有利区位条件。3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7),回答问题。图17我国某区域示意(1)图示地区主要山脉为走向,判断依据是。(2)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地,主要影响因素是;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地,主要影响因素是。(3)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934.读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图18、图19、图20),回答问题。(1)试分析图示地区发育较大河流的有利条件。(2)试分析图19①处河流的水文特征。(3)图20②、③城市带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有哪些?(4)图20④地区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分析其区位因素。92022年石家庄市高三地理补充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B5.C6.A7.C8.D9.C10.D11.D12.C13.D14.A15.C16.D17.C18.A19.B20.C21.D22.B23.A24.C25.B26.C27.B28.D29.B30.C二、综合题31.(1)特点:以草原为主,牧草低矮、稀少。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到达的水汽少,降水少;气温低,植被生长速度慢;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风大,牧草矮小、稀少;土壤贫瘠。(任答四点)(2)晴天多,光照充足;海拔高,大气稀薄;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平流层中臭氧的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多;气温低,居民喜欢晒太阳取暖。(任答三点)(3)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其中一个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②我国有众多的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这些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系统;③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有利于维持亚洲和北半球大气系统的稳定性;④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其独特和丰富的高山生物基因库。(4)诗词描述的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区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格局。北边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往南是准格尔盆地,然后是东西走向的天山,再往南是塔里木盆地,最南边是昆仑山—阿尔金山。32.(1)基岩海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亚欧板块)俯冲,造成台湾岛的隆起,在台湾东海岸形成了巨大断层。(2)①海阔水深,能满足轮船的停泊和航行;②有足够的岸线和陆域面积,用以港口建设;③交通运输便利;④经济腹地广阔;⑤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高;⑥两岸直航贸易快速增长。33.(1)东北—西南判断依据:根据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区域定位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2)甲地形丙海陆位置(3)该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多暴雨。34.(1)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汇水面积大,降水较多。 (2)流量大、流速快,季节变化小,水力资源丰富。(3)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4)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接近消费市场;自然条件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牧草生长;交通便捷;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作为灌溉水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