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42小题,每题2分,在共8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文学家计量可见宇宙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 ) A、米 B、千米 C、纳米 D、光年2.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3.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 A、元素 B、矿物 C、矿产 D、岩石4.储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5.下列有关热力环流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读图,回答6—7题。-10-\n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天中最高气温总是出现在山谷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8—10题。-10-\n8.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9.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10.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寸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寸左右D.9日18时左右11.下列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1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13.地球内部圈层中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14.有关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 B、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C、地壳包含岩石圈 D、地壳与地幔的分界为古登堡面15.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16.图3为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分布,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10-\nA.图中四点气压:A>B>C>D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D.A、B、C、D之间没有可能形成热力环流17.读下图,“热力环流等压面剖面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请回答18—20题。18.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25℃B.12℃C.10℃D.8℃19.图乙中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而显著增强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20.图乙中由于其增强而导致“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21.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0-\n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22.图中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23.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4-25题。24.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酸雨25.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10-\n26.下列概念,按近地面大气受热、散热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27、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云层厚且夜晚长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白天太阳辐射强④夜间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8.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④→②→①→③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29—30题。2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3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 )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10-\n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入冬以来,北京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读图,回答31—32题。3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3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33.下列地表形态的变化,不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荷兰围海造田 C.青藏高原 D.黄河三角洲34.下列地貌与成因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风力堆积 B、长江三峡——流水侵蚀 C、内蒙古高原的戈壁、裸岩荒漠——风力侵蚀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沙垄——风力侵蚀35.“水滴石穿”描述的是那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读右图,完成36-37题。36.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nA.温度:a>b>c>d,B.气压:a>b>c>d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形的差异D.a地多阴雨天气37.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湿、减温38.有关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B.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加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39.读“地质剖面图”(右图),其中()A.①处岩石受挤压十分坚硬,适宜开凿隧道B.沿②处可能找到泉水C.③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宜建水库D.④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右图是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40—41题。40.图中的冲积扇地貌是()A.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B.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41.甲处是()A、断层B.向斜C.背斜D.储水盆地4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地温的垂直差异 B、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的改变 C、地震波速度的垂直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10-\n第Ⅱ卷(本卷共1个小题,共16分)43.下面两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比较6月1日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其中较大的是哪一个?试分析其成因。(10分)(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风速日变化幅度较。(4分)(3)风由荒漠吹向绿洲的时段约为()(2分)A.6时—18时B.0时—6时C.2时—21时D.21时—次日2时地理答题纸43.(16分)(1)(10分),-10-\n。(2)(4分),__________。(3)(2分)__________。答案:1D2C3B4C5A6B7C8C9B10B11C12B13C14B15C16C17D18B19D20B21A22D23D24C25A26C27B28C29D30B31D32B33B34D35D36B37B38C39B40B41C42C43.(1)荒漠,荒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荒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量少于绿洲,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绿洲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效应比绿洲差,气温低。(2)较小,较小(3)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