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二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理) 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90分)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据此回答1~2题。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A.相似 差异B.绝对一致 相似C.差异 整体D.地带 非地带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的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3~4题。3.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4.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5.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不包括( )A.区域核心B.网络系统C.外围空间D.人口状况6.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①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③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④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7~8题。7.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巴西B.墨西哥C.美国D.英国8.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A.日本B.印度C.法国D.阿根廷读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0年)图,回答9~11题。9.图中A、B为中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A.16.4 16B.1.64 1.6C.1.6 16.4D.16.4 1.610.中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C.第一产业比重太小-8-\n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11.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较好,农业发达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三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12.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预期寿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3.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14.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15.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6~17题。-8-\n16.关于图中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18~19题。18.该地区位于( )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19.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20.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下图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划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2000~2022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读图完成21~22题21.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 )①地理区位 ②矿产丰富程度 ③产业结构 ④对外开放程度 ⑤科技水平 ⑥土地面积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22.2022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说明( )A.中、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地区差距逐渐消失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地区发展衰落C.东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8-\nD.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23~24题。23.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24.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25~26题。25.甲、乙、丙、丁图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甲图是东部地区B.乙图是西部地区C.丙图是东北地区D.丁图是中部地区26.由图可知(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丁高B.甲、乙、丙、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27~28题。27.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28.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8-\n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29.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0~31题。30.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31.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第32~33题。XkB1.co注:台湾省未统计在内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图32.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的是A.气候 B.地形C.洋流D.植被33.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8-\nD.自然资源不足下图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34—36题。34.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农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是A、abB、baC、bcD、ca35、从各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36、从经济发展模式看,属国家分别是A、美国、沙特、法国B、英国、科威特、日本C、阿根廷、朝鲜、加拿大D、荷兰、伊拉克、澳大利亚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37~38题。3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的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38.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要把资源环境承载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规模的科学依据,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39~40题。39.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40.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的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可为东部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B.在合作中,西部地区受益,东部地区经济无影响C.有利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D.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信息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41~42题。-8-\n4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B.土默川平原C.呼和浩特市D.阴山山脉4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A.地质条件稳定B.年降水量增多C.灌溉条件改善D.黄河水量减少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43-44题。43.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44.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美国犹他州矿产丰富。19世纪中叶,封闭落后,随着金矿的发现,采矿业迅速发展繁荣。随着采矿业的西移,开始衰落。1980年开始,其产业结构开始转变,建成了著名的“软件工业谷”,带动全美经济腾飞。完成45题。45.19世纪中叶前,从区域空间结构看,犹他州A.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B.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C.处于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D.已经拥有大型中心城市二、综合题46、上海的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8-\nA.①B.②C.③ D.④(2)小明考察的目的地( )A.加工制造业发达B.以轻型产业为主C.民营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3)近年来,小明考察的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受惠于________政策。(4)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看,小明考察的目的地与居住地各有哪些区别?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理科试卷答案1.A 2.A 3.D 4.C5D6A7.C 8.B9.D 10A 11.A12.D 13.A14.C 15.C 16.C 17.D18.A 19.A 20C 21.C 22.D23.D 24.D25.A 26.A27.D 28.D 29B30.D 31.C32C33A34D35B36D37A38C 39.D 40.C41C42C43C44B45B46(1)B (2)D(3)西部大开发 (4)工业化:与目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非国有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传统型工业不占主体地位。城市化:与目的地相比,居住地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基础相适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