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年地理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8月21日,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亲眼见证了“超级日全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该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A.色球、耀斑B.日冕、太阳风C.光球、黑子D.色球、太阳风2.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导致()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B.北极点出现绚丽极光-18-\nC.全球降水异常增加D.美国卫星通信受干扰【答案】1.C2.D【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1)太阳活动表现为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2)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1题详解】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是太阳的光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选C.【2题详解】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为色球层,该圈层会产生强烈射电或高能带电粒子流,所产生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电离层,导致通讯受影响,选D。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必然关系;北极附近可能会出现绚丽极光;太阳活动增强时,全球降水异常,不一定是增加。【名师点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绚丽的极光。新华社北京2022年4月22日电: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计划一步实现环绕火星的探测和着陆巡视。读以下图表,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表示木星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4.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A.有相近的卫星数B.有相近的大气成份C.有相近的自转周期D.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木星的邻居是火星、土星,据此选C。【4题详解】-18-\n根据表格信息,火星与地球相比,最接近的是二者有相近的自转周期,据此推测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名师点睛】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具有液态水;具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具有适宜的温度。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等。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正相关C.成反比D.负相关6.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产生“磁暴”现象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强弱能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D.太阳活动使地球出现极光,影响树木的生长【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太阳黑子与降水具有相关性,降水属于气候因子,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因此,该图反映太阳活动强弱能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选C。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n7.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8.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生活所用的能源多源自于太阳辐射B.煤、石油和核能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唯一动力【答案】7.B8.A【解析】【7题详解】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选B。【8题详解】生产生活所用的能源多源自于太阳辐射,A对;核能的能量来源不是太阳辐射,B错;地球上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动力既包含太阳辐射也有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和可携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与常规能源相比,移动能源突出的优势是( )A.生产成本低B.清洁无污染C.位置制约小D.全天候发电10.移动能源的应用,最适宜的地区是( )A.广阔的畜牧业地区B.工业密集地区C.交通干线沿线地区D.森林茂密地区【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18-\n根据材料,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因此与常规能源相比,移动能源突出的优势是位置制约小,选D。【10题详解】移动能源的应用,最适宜的地区应该是需要能源总量大,但个体用量不是特别大,工作具有流动性的区域,据此选C。左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右图示意我国行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青海、陕西C.新疆、陕西、青海D.陕西、青海、新疆12.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答案】11.B12.D【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读图,图中①地冬季日照时数少,夏季最多,可能位于西北干旱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且昼长短,应是新疆。②地冬季日照时数比其它地区多,夏季较多,可能是青海。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日照多。青海东部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日照比新疆少。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是陕西,位于季风气候区,光照最少。C对。【12题详解】-18-\n结合前面分析,①省(区)是新疆,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时间短,日照时数少。随着太阳直射点北衔,太阳高度角增大,日照时间增长,所以日照时数增加,夏季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日照时数又逐月减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昼夜长短,D对。考点:我国不同省区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13.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14.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13.B14.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与赤道相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除外)。据此结合表格排序即可。(2)白昼时间长短与当地所处季节、晨昏线与纬线切割关系有关。昼弧越长,白天时间越长。【13题详解】判断纬度高低的方法是不论从昼长还是从夜长看,越接近12小时,所在地点就越接近赤道,也就是纬度越低。依据此原则,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甲地,最低的是丙地。故选B。【14题详解】地球自转只是导致昼夜更替,与昼长变化无关;地方时差异与经度差异有关,与昼长无关,②、④错误。选D。【名师点睛】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白昼长短与地球公转有关,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晨昏线与地球各纬线切割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高低不同。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低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大,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大;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高(极点)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小(等长),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小(昼长均为12-18-\n小时)。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午间太阳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5.图中门的朝向最可能是(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16.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天都一样B.夏至日最大C.冬至日最大D.二分日最大【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材料表明该地为东北,则正午太阳在正南,门应该朝向正南,选B。材料及图片所示,“间”的含义,门口应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正午时太阳不可能在正东或正西方向,所以ACD错。【16题详解】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同,A错。一天中的变化,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考虑,从早晨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照射进门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上午的太阳高度角小,太阳的高度低,射进门内的光照面积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小,C错。春秋分,同纬度的地方可能光照面积一样,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也不同,D错。夏至日,是指当地的节气是夏至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越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越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最小,选C。-18-\n【名师点睛】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同,太阳的高度低,射进门内的光照面积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小。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的日照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7.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昼最长B.赤道上昼夜平分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D.北极圈内出现极昼18.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根据光线方向及位置,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赤道上昼夜平分,选B。【18题详解】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即从冬至-春分-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由昼最短逐渐变为昼最长;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据此选B。北京时间2022年9月29日21时16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并于11月3日凌晨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8-\n19.当“天宫一号”发射时,伦敦的地方时为( )A.13时16分B.14时16分C.12时16分D.15时16分20.发射时,世界上新旧两天的比值为( )A.1∶17B.2∶16C.3∶15D.4∶1421.北半球某地某日测得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则()A.该地的经度约为115°EB.该地的经度约为125°EC.该地的经度约为120°ED.该地的经度约为124°E【答案】19.A20.A21.B【解析】【19题详解】“天宫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120°E)29日21时16分,伦敦位于0°经线,地处北京西面120°,因此伦敦的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计算伦敦的地方时为29日13时16分,故本题选A。【20题详解】发射时,北京时间为21时16分,则0点所在的经线为120°E+(24-21h16′)/24=160°E。新的一天占20°,旧的一天占340°,则世界上新旧两天的比值为20°/340°=1:17。【21题详解】首先用日出和日落时间求出昼长:16:40-6:40=10小时;用日出时间=12:00-昼长/2可得该地日出的地方时间=12:00-10/2=7:00;由以上可得当北京时间为6:40时,该地为7:00,即该地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0分钟,即经度相差5个经度.由于该题中该地较北京时间早20分钟,所以该地应位于120°E以东5个经度,所以为125°E,故本题选B。下图示意某时刻地球的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8-\n2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0°,60°E)B.(30°E,30°W)C.(0°,120°E)D.(0°,30°E)23.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A.180°B.0°C.150°WD.150°E24.此时北京时间为()A.14:00B.16:00C.18:00D.20:00【答案】22.D23.C24.C【解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一样,即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图中昼夜分界线是晨线,地方时为6时,则本初子午线为10时,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即直射点的经度为30°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30°E)。【23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30°E为12时,则0时的经线是150°W。【24题详解】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上题可知30°E为12时,120°E的地方时为18时。福建某学校(25。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8-\n25.12月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么d为()A.23°26′B.41°34′C.48°26′D.66°34′26.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日期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25.C26.B【解析】试题分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2月22日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该地纬度差是68°26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21°34ˊ。正午时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使集热板与阳光垂直,读图可以看到,正午太阳高度与∠a互余,应调节∠a为68°26ˊ,D对。A、B、C错。【26题详解】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日期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北半球是夏至日,B对。春分日、秋分日影长居中,A、C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响最大,D错。【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名师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判断太阳光线与集热板垂直,获得的热量最多。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夹角间的互余关系。活动支架的长短,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关,便于获得最多的热量。为增加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2022年12月,北印度洋上一项有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参与的“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的钻探活动正在进行。回答下面小题。27.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18-\n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物质相态的变化C.化学元素分布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28.“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A.软流层B.岩石圈C.莫霍面D.古登堡面【答案】27.A28.C【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波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且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据此科学家通过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推测地球内部结构。(2)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边界。【27题详解】地震波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地震波成为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选A。【28题详解】地壳和地幔边界是莫霍面。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美国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于当地时间18:30降落到夏威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A.6小时B.7小时C.13小时D.18小时30.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在伦敦(0°,51°N)和悉尼(151°E,32°S)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A.北京时间19-20时B.当地时间21-22时C.北京时间20-21时D.当地时间22-23时【答案】29.B30.D【解析】【29题详解】夏威夷(156°W)为西10区,北京时间与之相差18小时,降落时间即夏威夷时间18:30时,北京时间为12:30,减去起飞时间可得飞行时间为7小时,选B。【30题详解】夏威夷在西10区,伦敦在0时区,悉尼在东10区;当伦敦6-9时时,悉尼是16-19时,夏威夷是20-23时;依题目条件,应在当地即夏威夷时间22~23时,此时伦敦时间是8-9时,悉尼时间是18-19时,在可通话时段内,选D。-18-\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读全球昼夜分布图(图中斜线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源(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经度)。(2)若此日过后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减小,那么太阳直射点应向_____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中接近(填“近日点”或“远日点”),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填“快”或“慢”)(3)此时,M、x、y、z四城市中熄灭路灯的是_____;四城市中一年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的是_____;再过6个月,以上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_____。(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点。(5)M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日出时间为_____。(6)地球自转运动中,M、y、z三城市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答案】(1)20°N120°W(2)南远日点快(3)Myy(4)4(5)164时(6)y【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中等份关系,判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150°E,时刻是6点,计算出直射经线是120°W。70°N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20°N。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20°W。-18-\n(2)若此日过后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减小,那么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地球在公转轨道中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过远日点后变快。(3)此时,M、x、y、z四城市中,M位于晨线上,熄灭路灯的是M。四城市中,y纬度最低,一年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的是y。再过6个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以上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y。(4)结合前面分析,150°E时刻是6点,此时,北京时间为4点。(5)150°E时刻是6点,M地的经度是120°E,日出时间是4点,可以计算出昼长为16小时。(6)地球自转运动中,M、y、z三城市纬度最低的是y,线速度最大的是y。【考点定位】日照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直射点坐标,晨昏线,区时计算,昼长计算,自转线速度等。【名师点睛】掌握日照图的基本知识,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晨线与赤道交点时刻是6点。利用图示的等份关系,判断经度差或时间差。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依据生活常识,白天路灯是熄灭的。32.读下图某时刻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的日期是,CE线是线(晨或昏)。(2)图中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3)B地位于D地的方向,D地的地方时为。(4)此时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C地的太阳高度是。【答案】(1)12月22日前后晨(2)DACB(3)东南2:00(4)90°0°【解析】-18-\n(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2)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ACB。(3)根据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得出B地位于D地的东南方向,D地的地方时为2时。(4)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点位于南回归线,故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C地位于晨线上,其太阳高度是0°。33.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与②相比,简析①地区太阳能更丰富的主要原因。(2)指出②地区东侧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站的原因。(3)简析③地区太阳能最少的原因。(4)下列曲线中,较符合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曲线是()【答案】(1)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2)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②地区太阳能丰富,利于建设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多,当地地广人稀,地价低;邻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到市场。(3)③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多云雨。-18-\n(4)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能的分布。(1)根据图示信息,②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更丰富。(2)发展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太阳能丰富程度、市场、建设成本等。(3)③地区为四川盆地。从盆地地形、天气等方面分析。(4)结合图示信息,从①→③一线的曲线有起伏、整体下降。(1)根据图示信息,②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②相比,①地区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多;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能更丰富。(2)发展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考虑太阳能丰富程度、市场、建设成本等。②地区东侧太阳能丰富;当地地广人稀,地价低;邻近我国东部地区,利于电力输送到市场。(3)③地区为四川盆地。该地为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多云雨,太阳能最少。(4)结合图示信息,从①→③一线的太阳能变化由多到少到多再到少,最接近的曲线是A。34.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下图为我国某地(21.5°N)两栋商品住宅楼。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的时刻是__________;(2)春分日,该地昼长为_________小时;(3)我国规定“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所对应的季节是____________。此季节,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南或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4)若要保证居住于于北楼一层的居民一年四季正午都有阳光照射,则这两栋楼的楼间距至少间隔________米(5)北楼住户若想一年四季正午均有阳光照射,则应买_______层以上商品房。(层高按3米折算)【答案】(1)12点(2)12h(3)冬季南昼短夜长(4)69(5)10-18-\n【解析】(1)该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的时刻是12点。(2)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则该地昼长为12小时。(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我国日照时间最短的时节是冬至日,所以“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应是冬至日,为冬季。此季节,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4)若冬至日居住于于北楼一层的居民有光照,则一年四季正午都有阳光照射,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切=楼间距与楼高的比值,据此楼间距=COT(90°-21.5°-23.5°)×69=69米。(5)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21.5°-23.5°=45°,则于北楼住户若想一年四季正午均有阳光照射,则应买(69-40)÷3≈10层以上的房屋。3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F。(2)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M和G之间为,G以下为。(3)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的变化表现为E【答案】(1)横波纵波(2)地壳地幔地核(3)突然消失【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中横波速度较慢,纵波较快。(2)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划分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3)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古登堡面处横波消失。(1)图中E较慢、F较快,则二者分别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横波F纵波。-18-\n(2)不连续面M为莫霍面,则M以上为地壳,G为古登堡面,M和G之间为地幔,G以下为地核。(3)E为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的变化表现为E突然消失。-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