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2-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的正确选项填入后面的表格中,共40分)1.揭开我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出土于A北京B陕西C云南D四川 2.假如时光回淌,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可能最早品尝到了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浙江河姆渡 D.山东大汶口.3.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它主要是由哪两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①炎帝部落 ②黄帝部落 ③尧部落 ④舜部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我国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准备让位给伯益B.尧传位给舜C.启打败有扈氏 D.禹传启,家天下5.在大型动画片《哪吒》中,有这样的情景,哪吒帮助姬发一起去讨伐暴君。姬发就是A.商汤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7.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更哪一个诸侯王的野心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8.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A.燕国 B.赵国 C.魏国 D.秦国9.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10.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11.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12.秦朝一统天下影响深远,后人以诗赞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共指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13.下列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统一官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4.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就反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商鞅变法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15.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16.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和进步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同时儒学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溯历史,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7.王国问题曾让汉文帝和汉景帝伤透了脑筋,而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此问题。追忆历史,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n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18.阳关和玉门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尽头,两汉时人们将两关以西的地方称为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19.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A.138年 B.119年 C.前138年 D.前119年2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A.张骞 B.董仲舒 C.汉武帝 D.班超16.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个1分,共5分。名称时间内容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战国争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以下表述是从表中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表中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表中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请把做好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1)春秋战国实际上是东周的两个时期。()(2)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均与西周王权衰落有关。()(3)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时期”,与孔子修订鲁国史书《春秋》有关。()(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5)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分裂持续了五个多世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三、填图题:共5分。17.观察下图,请回答:(1)请在上图的方框内填入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地名)(1分)5\n(2)请你说说当时以此地为起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丝绸之路开辟的关键?(2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4分,共24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请回答:(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他曾在哪个国家实行变法?文中的孝公是谁?(6分)(2)请根据材料指出卫鞅变法的原则是什么?(2分)(3)上述材料体现了卫鞅什么思想主张?(2分)(4)、请举出卫鞅变法的内容.(4分)五、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第20题14分,第21题12分,共26分。20. 从秦汉时期起,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秦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统一的(人名)?汉的鼎盛时期出现在谁在位时?(人名)(4分)(2)秦汉政权都曾受到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为此秦朝和西汉政府都采取措施来解除匈奴的威胁、巩固统一,请各举一措施。(6分)(3)为为巩固统一,削弱地方权力,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5\n 21. 汉朝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过程中,让世界目睹了汉代中国的繁荣与昌盛,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请列举出我国在汉代时期与亚洲和欧洲的哪些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列举出汉代与他们交往的相关史实。(12分)命题:罗元华监制:谢厚义5\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