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宿州市第二中学6月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右图3所示,隋唐大运河的开凿①沟通了我国东部的主要水系②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积极作用④其中通济渠河段流经今天的河南、安徽、江苏三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3.下表为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每科状元、榜眼、探花籍贯表。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表1省份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四川广东广西人数77429664848318662区域北方南方合计29215A.明代的科举取士丧失了公平性B.南方士人的文化水平高于北方C.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D.政府对南方应试者的政策性保护14.王安石自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神宗称赞道:“群臣中惟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耳!”二人的这种态度说明A.变法将以全面失败宣告结束B.变法缺乏广泛的政治基础C.变法成败取决于主政者态度D.变法导致各种利益的冲突15.下列图片(图4)组合,在本质上反映了5东汉画像石《出行图》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安装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中国海洋船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A.交通工具的形式多样B.空间探索的日益扩大C.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D.动力设备的不断完善16.下表数据为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双方力量对比,从中可见双方人数战舰吨位火炮鱼雷发射管编队航速清军212612艘34466吨大小火炮195门27具14.5节日军391612艘40840吨大小火炮268门36具10.2节A.日本为实施《清国征讨方略》,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B.这场战争的胜败关键取决于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C.中国在这场战役中的失败具有必然性D.中日双方综合国力对比,日本明显超过中国17.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实际是主张A.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C.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D.议院民选与君民共治18.下列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漫画(图5),反映了A.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产生了明显作用B.国民政府放弃了对日抗战的政策C.中国政府和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D.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复杂性19.梁启超在《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问题的真相 B.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C.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D.叙述历史现象的变迁20.右图6为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网站提供的数据,苏联解体后近10年间,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经历了A.从认识混乱、极端到趋向一致的过程B.从彻底否定到基本肯定的过程C.从多元认识到基本否定的过程5D.从极端、不理智到趋向冷静、理性的过程2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B.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22.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在《西方画派的哲学》中说,“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科学日益繁荣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以下能体现上述风格的绘画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B.《镜中的少女》C.《拾穗者》 D.《向日葵》第Ⅱ卷(非选择题) 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在16到19世纪的四百多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材料二:5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江南城镇的发展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10分)⑵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8分)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发展状况并指出其原因。上述材料反映了城市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12分)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联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⑴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在对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认识异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并指出其积极影响。上述材料反映了世界近代以来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12分)52022届培训部6月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历史12.D13.C14.B15.C16.A17.B18.D19.B20.D21.A22.C36.(30分)⑴①不同,先秦时期城市的形成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明清时期城镇的形成是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居而形成的。(6分)②影响: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4分)⑵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制度与法律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8分)⑶①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6分)②地位与作用: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成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渐集聚人口、资源、生产、资本、商品等要素,为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4分)37.(26分)(1)①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化(或一体化)的开始。异: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6分)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科学革命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了世界殖民体系。(8分)⑵①史实:90年代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2年加入世贸组织等。(4分)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4分)②特点:整体化(或一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显著特征;欧美国家在这一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逐渐融入整体化进程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