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24.(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2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的自由平等观念影响了政治理念26.“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27.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28.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9\n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24.(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2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的自由平等观念影响了政治理念26.“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27.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28.1927年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在关于中国革命的电报中指出:“对手工业者、商人和小地主的土地作出让步是必要的。只应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不要触及军官和士兵的土地。如果形势需要,暂时可以不没收中地主的土地。”共产国际发出这一指示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共产党A.积聚城市暴动的武装力量B.纠正土地革命中的过激行为9\nC.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D.维持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作29.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30.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3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32.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表: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3420万亚洲俄国地区1800~19391200万阿根廷1856~1932640万加拿大1821~1932520万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n33.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年份锑锡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1933112901117098.984929611113.21934138331345097.28132644279.21935151851418693.411009918083.31936143381316891.8129541126086.9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34.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22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9\n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40.(25分)盐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盐的生产和销售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罗马贵族……立法禁止煮私盐贩私盐,同时更以“值盐”为实物工资开军饷,来组织雇佣职业化的军队,指望能把军队的利益,紧紧地与效命执行“食盐生产与贸易垄断法”捆绑在一起。——凤凰网《盐与古罗马文明的兴衰》材料二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以纺织为中心的工业显著发展。漂白、印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碱,1823年在利物浦开始建立大工厂,这就促进了原料盐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了世界第一流的产盐国。——陈逸根《不简单的盐》材料三民国初年(1913—1920)年盐税收入示意图注:1913年2月,北洋政府按照“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原则整顿盐税制度。净税收入是指税入总和扣除征税成本;中央收入指北京政府扣除归还外债和地方截留后的直接盐税收入。——刘经华《民国初期各大盐区改革绩效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帝国是如何对食盐进行经营管理的?(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国的主要原因。(9分)9\n(3)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盐税收入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12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和樊充、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比较中国和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二: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孙中山将自由经济与公民权力节制配套的观念毋宁有其及时的特色。——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6分)(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9\n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针对明初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的局面,朱元璋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使全国行政、军事和司法监察三大系统的机构彼此分立又互相制约,最后均听命于皇 帝的直接指挥和控制。朱元璋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并用重典严惩官吏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朱元璋一面支持地主夺回农民借助战争暴力耕占的田地,另一面又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他还下令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防止地主隐瞒丁口和田地,向农民转嫁负担。对违法犯禁的奸顽豪富,则用严刑酷法加以打击。这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使明初的政治局面逐步趋于稳定,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摘编自陈梧桐《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朱元璋加强统治的背景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统治措施的影响。(6分)9\n历史参考答案DDCDDDBCBCDC40(25分)(1)管理:①立法禁止私营;②政府垄断贸易;③以盐为军饷。(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2)主要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兴起,漂白、印染业的发展;(此点必答,3分)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使盐业发展拥有宽松的政治氛围;③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行;④经济发展,人口增加;⑤拥有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⑥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盐技术的改进;(②——⑥点任答3点,每点2分,本题共9分)(3)特点:盐税收入增长迅猛;中央收入少于净税收入。(4分)原因:①民国政府的建立;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盐税制度的改革;④列强侵略,政府大借外债;⑤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41.【解析】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示例1:情况:1953--1956年,中国和苏联粮食总产量增长迅速。(2分)原因:中国是因为“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苏联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使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0分)示例2:情况:1959--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57--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2分)原因:中国是因为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苏联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粮食产量时有起伏。(10分)45.(15分)(1)主要内容:清算户口以防遗漏;对户口不实者严惩;总体降低征税标准;赋税数量根据户等高低征收。(每点2分,共8分)(2)意义:国家所控制的户口大幅度增加,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7分)46.(15分)(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2分)9\n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5分)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7.(15分)(1)不同:以日本代替蒋介石政府遏制中共和苏联;对日本由制裁转向扶植。(6分)(2)评析:由于美苏冷战加剧,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中止了对日本的制裁和惩罚;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和军国主义残余,导致日本未能真正深刻反省战争责任,二战胜利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埋下了东亚和平发展的隐患;由于美国对日扶植,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美国对日扶植甚至美日结盟,强化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严重威胁亚太的安全,增加了中国的安全压力,不利于亚太的和平稳定(9分,一个角度3分,两个角度6分,三个角度9分。考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8.(15分)(1)背景:明初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3分)措施:强化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力整顿吏治;限制和打击不法豪强。(6分)(2)影响:强化了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对人民的统治;限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6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