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块检测试题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 )A.西汉B.北宋C.南宋D.明清4.“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5.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6.《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7.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有( )①“仁”的学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9.下面是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的镇馆之宝——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两幅画所体现的时代思想是( )。8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自由主义D.现代主义10.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11.18世纪法国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写道: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康德D.卢梭12.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三权分立说D.天赋人权说13.15、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B.世俗封建主同教会之间的争权夺利C.宗教内部派别斗争D.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14.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1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168.“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①《诗经·国风》 ②楚辞《离骚》 ③杜甫《石壕吏》 ④李白《将进酒》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17.观察下图,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信息(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18.《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1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20.2022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21.2022年7月5日,欧洲航天局的宇宙探测卫星“普朗克”,绘出了首幅宇宙全景,下列有关物理学家普朗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德国科学家B.他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C.他的理论认为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D.他的研究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228.“……其动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是19世纪末上海格致书院一考生对某科学理论的评述,该科学理论是( )。A.日心说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23.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来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24.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A.熄灭电灯一分钟B.轮船鸣笛三分钟C.教堂敲钟84下D.齐奏《英雄交响曲》25.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B.电力C.煤炭D.核能26.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同盟会的革命纲领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早期维新派主张27.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8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29.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30.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8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4分)(4)材料四的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春秋、西汉、宋明、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6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8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8分)武威六中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必修3》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31.(1)(2)(3)(4)(5)832.(1)(2)(3)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