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他(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摘编自鲁迅《故乡》)材料二: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三:中国古代的礼治文化非常注重人的自省和道德自觉。礼的这种特性,与其渊源有关,“礼”最初是指用于祭祀的器物,后来扩展至供神人享用的醴酒,最终泛指侍奉神人的行为,所谓“礼肇于俗,而生于祭”即指此意。从起源看,礼就存在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一代一代沿袭成俗,人们按照礼的要求行动,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并不会感到受到限制或束缚。乡村生活中,人们遵照礼的要求行事,已经内化于心,它有时基本不是依靠外在惩罚的威慑,甚至也不需要依赖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主要源自人们内心的自觉,如果失礼,心里会觉得不安、惶恐。故礼在乡村的维系,依靠的是习以为常的文化习俗,即便在没有人监督的地方仍会如此。今天的乡村发展和繁荣,需要安宁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更需要村民道德素养,乃至乡风文明的整体提升。传统的乡规民约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它毕竟立基于传统的礼治文化和农耕社会的家族结构,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落后于现代文明的成分。我们探索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一方面需要很好地挖掘传统乡规民约的有益因素,使其实现合理的现代性转化;另一方面更要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融入其中,以其先进性和合理性有效引导和影响村民,重塑乡风,更好地发挥乡村治理中的进步文化力量。(摘编自韩伟《中国乡村治理中的礼治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哪一个社会,都有传统的存在。相较于现代社会,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效力更大,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礼作为行为规范,一代一代沿袭成俗,人们按照礼的要求做事,是源于内心的自觉,而非受到外在的权力的强制。C.“礼”与“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从外限制人,人是被动的;礼依靠的是传统,人主动服礼。D.礼治并非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实际上,它是具有社会性的,要求人们能够克己遵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闰土的言行反映了传统的礼治文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老爷”一词可以窥见。B.中国古代的礼治文化注重人的自省和道德自觉,这种自省与自觉,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主动地服于成规的习惯。C.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所以基于社会舆论的道德约束力比礼对人的约束力更为强大。D.儒家所谓“慎独”,即在闲居独处时,更须谨慎行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这体现了“礼”的自我约束作用。(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与材料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A.乘坐地铁时,不顾众人鄙夷的目光,大音量播放音乐,这是违礼的行为。B.乘坐地铁时,主动地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这是守礼的行为。C.乘坐地铁时,要求别人给自己让座,且出言不逊,这是失德的行为。D.乘坐地铁时,与老人争抢座位并打伤老人,这是违法的行为。(4)闰土先前与“我”以“哥弟称呼”,久别重逢后,他的言谈举止却表现出巨大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闰土言行变化的原因。(5)请结合材料,从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角度简要分析“礼”的演变和内涵。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最后的耕耘曹春雷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啥事?”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爹,您干嘛非要种地呢?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好几个厂子,村里的男人妇女都进厂上班,一个月能拿不少钱。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老奎将饭碗放在身旁的石阶上,抹了把嘴。儿子说的没错,如今村里人出了家门就能上班。就连他,也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工资不算低。村里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50元钱。宝山干村主任这几年,村子确实发展得挺不错。“爹啊,这次引来的是草帽厂,不污染,别的村子都抢这个项目,因为老板是我同学的同学,我抢来了。建成后,效益肯定不错,咱村的人都能跟着沾光。”看到老奎不言语,宝山又说:“我是村主任,咱村就您不支持工作。您说,下一届村主任选举,您还打算继续让我干不?”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屋檐下的一只麻雀扑棱一下,穿越其中一个烟圈,飞出了院子。宝山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宝山顿时喜眉笑眼起来。走近老奎,从怀里掏出软包烟,抽出一颗,给老奎。老奎不接,站起来,到牛栏前,看牛。牛卧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反刍。老奎对牛说:“老黑啊,好好吃,过了晌午,咱去西洼犁地。”老黑没搭腔。背后的宝山却说话了:“爹啊,您刚才都说答应签了,咋这会儿又说去犁地呢?”老奎扭过头来,梗着脖子:“我晚上签,没签之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宝山知道爹的脾气,不敢再说,转过身,溜溜地出了院门。老奎进了牛栏,蹲下来,抚摸牛。牛毛不光滑,肋骨鲜明地凸着。老奎说:“老了,老黑啊,你和我一样老了。”停顿了一会儿,老奎又说:“老黑啊,可我心里觉着没老,你觉着呢?”老黑扭过头来,看他。从老黑的眼里,老奎看到了自己皱纹纵横的脸。相对无言。很长时间后,老奎拍拍老黑的背,说:“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啊,下午去犁地。”说完后,站起来,去库房,拾掇盖满了灰尘的犁具。老黑是村里最后一头牛了。好几年前,就是最后一头牛了。现在,他要带着这最后一头牛,披挂上阵。吃过饭后,老奎用推车推着犁具,牵着老黑,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老黑很久没出院门了,走得慢慢吞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老奎打招呼,说:“您这是咋啦?都啥年代了,还牵着牛去犁地?再说,那地不是都租出去了么?”老奎却只是笑笑,并不答话。终于到了地边。老奎放下车,将犁具卸下来,放开老黑,让它自己找青草去。这时的太阳,已挪到西边去,将老奎和老黑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袋烟后,终于要下地了。老黑套上了犁具,老奎扶着。“驾!”老奎喊了。老黑缓缓地迈开步子。两趟过后,老奎拄着犁具,喘粗气。老黑也张大了嘴,喘粗气。老奎说:“老伙计啊,再坚持一会儿。你知道吗,犁完这块地,咱俩就正式从田里退休了。”老黑轻轻地甩了甩尾巴,算是回应。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来越红,像是缀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老奎的脸,和夕阳的脸差不多红。汗流浃背。他喘粗气的声音,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偌大的田野,一个人,一头牛,都披了夕阳的红。只剩下最后一趟了。老奎两股战战。老牛也是,有些站不稳了。老奎喊:“加把劲,老黑,最后一趟了。”终于到头了。老奎斜依着犁,摇晃了几下才站稳。老牛四条腿在打颤。老奎喊:“老黑﹣﹣”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选自《短篇小说》2018年第3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宝山从不同角度苦苦劝说父亲,最后老奎极不情愿地答应签字,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B.儿子对犁地表示奇怪,老奎梗着脖子驳斥,其他人表示奇怪,老奎则笑而不答,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C.文中写人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兼用比拟和比喻,凸显了人和牛的疲惫衰老。D.小说结尾部分叙述老奎驾牛犁地时,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有力烘托了老人和老牛的形象。(7)老牛“老黑”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具体分析。(8)在小说主人公老奎身上,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宋连璧者,字玉梧,吾乘北郭人也。性至孝,父鸿胪丞,晚得异疾,医不治。有道士衣破絮,至其家,谓壁曰:“是非离脔乳熊,莫能疗也。”乃徒步入秦中,璧日伺幽箐伏莽,灌木丛祠,踪迹熊穴。窥熊出,潜刃其乳二,怀之出。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仿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夜宿废庙中,屐声入。璧察之,乃曩所遇道人也。璧大骇:“师何至是?”道士曰:“待尔久矣!”乃以药傅璧足,辄能立。道士授一书,皆符咒,曰:“尔善用,后四十年,与尔会鸠兹之市。”璧遂至家,父吞乳熊肉,瘥。后数年,父以他病殁。壁愈厌弃世俗,欲为五岳游。乃稍稍理前道人所遗书,能隐形驱风雷雨,又剪纸为人马甲盾器械。客侍御游公幕府。崔、魏忌侍御,祸家又以侍御匿妖妄报。缇骑至,缚侍御与璧。槛车至河西务,璧曰:“烦诸公致词中贵,我野人,不习豪家,欲他往。”诸缇骑急视之,槛屋寂无人矣。璧与侍御亡之淮上,璧曰:“君可归楚中。是时璧变姓名为张思任,于是朝廷捕亡者张思任。壁乃潜某宗伯家,遇之厚。时权要与宗伯郤,璧曰:“国贼也!”乃走长安上书劾权要险狠倾善类,为逆阉复仇,宜下司寇请室。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是时,璧又变姓名为李抱真,于是朝廷捕亡者李抱真。壁辄忆前道人约,至鸠兹市,僦居候道人,且三载。一日,人大呼墙外曰:“此中匿亡者三人,曰宋连璧、张思任、李抱真,可速出!”璧大骇无措,其人已排闼入,则昔所与别道人也。责之曰:“以尔夙有道契,故授之书,尔奈何与党锢事,为天下逋逃客耶?吾以此迟三年始至。”璧顿首谢,愿自此与师永绝世缘,不复恋妻孥矣。道人曰:“不可!尔还里,当再与家人见壁遂携药袁抵家,其妻已丧久,儿梦瑞,璧去方周岁,见不复认。璧同母弟珠,当捕张、李时,亦疑其为兄,终未敢以告人也。至是心动,趣之,急启扉,兄弟各相识。因抚其子,具告所以,留数日去。(选自李焕章《爽韵居集》,有删节)(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稍稍理前道人所遗书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B.璧与侍御亡之准上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C.宜下司寇请室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南录后序》)D.具告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B.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C.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D.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逆阉”,旧指弄权作恶的宦官。清朝魏忠贤专权,被人们称为“逆阉”C.“党锢”,指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D.“顿首”,指以头叩地而拜,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璧察之,乃曩所遇道人也。②璧大骇无措,其人已排闼入,则昔所与别道人也。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古代诗歌阅读虞美人刘辰翁①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②中。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宋亡后,词人飘零隐居于深山。②窖群:地窖、羊群。指苏武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13)“梅梢腊尽春归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14)请赏析上阕“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 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两题任选一题)(15)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劝学》)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③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16)①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③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④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任何一个时代的精典文艺作品,都具有它所处时代的烙印和特辑。先秦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滋殇与形塑期,《诗经》对此多有﹣﹣.要言之,约有以下三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其一,砥砺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民》写周部族始祖后稷“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皇矣》《大明》写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筚路蓝缕、﹣﹣,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终于推翻了殷商的残暴统治。从《生民》到《大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崛起史诗,诉说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开拓进取精神。这种刚建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愈是当国家民族身处困境之时,其光茫就愈发显现。其二,崇德贵民的人本思想。周代统治者取天下后,“天命靡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逻辑推论。简言之,天命是不断变易的,它只会辅助有德的人;民心同样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基于此,周人不断告诫后代“惟命不于常”“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并构筑了一整套统治者须“明德慎罚”“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理论。其三,反躬自省、﹣﹣的忧患意识。《诗经》作者们深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如《小雅•小旻》所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钱穆先生说:“中国人的气运观,是极抽象的,虽说有忧患,却不是悲观。懂得了天运,正好尽人力,来燮理,来斡旋。方其全盛,知道它将衰,便该有保泰持盈的道理。方其极衰,知道有转机,便该有处困居危的道理。”这深沉的忧患意识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17)文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烙印(luò)逻辑(jí)靡不有初(mǐ)B.后稷(jì)开拓(tuò)鲜克有终(xiān)C.燮理(xiè)冯河(féng)如碰薄冰(báo)D.斡旋(wò)稼穑(sè)反躬自省(xǐng)(18)文中画线处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精典滥觞呈现筚路蓝缕B.光茫形塑崛起波澜壮阔C.构筑推论残暴刚建有为D.维新告诫砥砺战战兢就(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反应处心积虑安之若素B.反映苦心经营居安思危C.反映处心积虑居安思危D.反应苦心经营安之若素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1分,每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______,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因为爱所以爱,没有_____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_____中_____.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空白处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行其道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B.盛行一时一挥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C.大行其道一挥而就潜移默化水滴石穿D.盛行一时一蹴而就耳濡目染积羽沉舟(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C.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D.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B.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C.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D.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2017年年末,“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佛系青年,指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对此有人评论说这是新时代青年人内心的淡定和包容;也有人说他们这是对生活的不走心,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更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面对生存压力的消极、怠慢、逃避的心理。你对“佛系青年”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9分,每小题19分)(1)B.“是源于内心的自觉”错误,由材料三原文“主要源自人们内心的自觉”可知,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程度有差别。故选B。(2)C.“基于社会舆论的道德约束力比礼对人的约束力更为强大”于文无据。文中只说“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没有比较谁的约束力更强大。故选C。(3)A.“这是违礼的行为”错误,根据材料二中“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的论述,这种行为属于违背道德范畴。故选A。(4)“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就像闰土说的,“懂事”就是懂得基本的礼俗规矩,并按照它来行事。两人年少时的交往是以纯洁友谊为基础,人在小时候还没有过多地受到成年人的礼俗规矩的约束,所以少年闰土与我以“哥弟称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乡土社会中的教化和传统使成年闰土熟知了礼,主动地服从成法、成规,所以成年后的闰土以“老爷”称呼昔日的朋友,并把“礼”教给下一代,让水生“给老爷磕头”“打拱”……处处谨小慎微的遵守“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5)结合“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最初是指用于祭祀的器物,后来扩展至供神人享用的醴酒,最终泛指侍奉神人的行为……从起源看,礼就存在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一代一代沿袭成俗,人们按照礼的要求行动,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并不会感到受到限制或束缚。乡村生活中,人们遵照礼的要求行事,已经内化于心”可概括出礼的历史性:“礼”从祭祀器物扩展至醴酒,最终发展到行为、习俗,是依靠传统维持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结合“今天的乡村发展和繁荣,需要安宁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更需要村民道德素养,乃至乡风文明的整体提升……我们探索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一方面需要很好地挖掘传统乡规民约的有益因素,使其实现合理的现代性转化;另一方面更要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融入其中,以其先进性和合理性有效引导和影响村民,重塑乡风,更好地发挥乡村治理中的进步文化力量”可分析存出礼的时代性:“礼”是对传统的乡规民约中有益因素的沿袭与转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新风俗。答案:(1)B(2)C(3)A(4)少年闰土与我“哥弟称呼”,是因为年少时两人的交往是以纯洁友谊为基础,没有过多地受到成年人的礼俗规矩的约束;成年后的闰土以“老爷”称呼昔日的朋友、让水生“给老爷磕头”“打拱”……处处谨小慎微的遵守“礼”,说明乡土社会中的教化和传统使成年闰土熟知了礼,主动地服从成法、成规。(5)历史性:“礼”从祭祀器物扩展至醴酒,最终发展到行为、习俗,是依靠传统维持的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时代性:“礼”是对传统的乡规民约中有益因素的沿袭与转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文化新风俗。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6)A.“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分析牵强,拔高人物形象,不合文意;此文的反应出“老奎所代表的那一代老农的勤劳执着、对于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7)老牛“老黑”的出现引出下文耕地的情节,很显然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老奎与“老黑”的对话,有力地衬托出,以老奎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老奎喊:‘老黑﹣﹣’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此处文本极具表现魅力,人与牛对土地都有深深的眷恋之情,然而,从此之后就永远地告别了,怎能不泪洒深沉的大地。(8)“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此处表明老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与现代文明发展的矛盾;“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我晚上签,没签之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再次生动地表现出老一代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但终究让步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作者对勤劳人民给与赞美与同情,又以农民自愿让出土地的方式表达了在向工业化发展的路途中,应给与冷静、包容之心。答案:(6)A。(7)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牛和土地都是农耕生活方式的象征,老牛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衬托了主人公老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老人和老牛都有着勤劳、缓慢、衰老等特点,两者互相映衬;深化了小说的内涵,含蓄地揭示着小说的主旨。②对老牛的刻画,特别是最后老牛流泪的形象,对小说主旨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③从“老黑”的身上也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老奎的情感,牛犹如此,人何以堪。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8)作者对于老奎所代表的那一代老农的勤劳执着、对于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是肯定和赞扬的;对于因为失去热爱的土地,老奎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失落和打击,是理解和同情的;作者认为在向城市化、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文明走向衰落是无可挽回的趋势,应以包容心态,冷静对待。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9)D.“璧”作“仓皇”的主语,其前停顿,排除AB;“崖谷下”是“惊堕”的地点,中间不停顿,排除C.译文:熊回来了,宋连璧慌张惊怕,跌入山崖下面,两趾受伤,伤重不能行走,却像原来一样抓着小熊。(10)B.“清朝魏忠贤专权”错,魏忠贤是明代人。(11)A.动词,送。B.动词,到;助词,提宾标志。C.动词,交给;动词,下达。D.……的原因;用来……的。(12)①“察”,察看;“乃”,原来是;“囊”,从前。译文:宋连璧察看他,原来是从前遇到的道士。②“无措”,不知如何应付;“排阔”,打开门。译文:宋连璧非常恐惧,不知如何应付,那人已经打开门进来了,是原来和他分别的道士。③“检”,约束;“发”,打开;“则”,就;“岁”,年成。译文: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放粮;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答案:(9)D(10)B(11)A(12)①宋连璧察看他,原来是从前遇到的道士。②宋连璧非常恐惧,不知如何应付,那人已经打开门进来了,是原来和他分别的道士。③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放粮;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宋连璧,字玉梧,是我们乘北郭村人。非常孝敬,父亲担任鸿胪丞,晚年生了一种特殊的病,医生不能医治。有个道士,穿着破旧的衣服,到他家中,对宋连璧说:“这个病没有切成块的小熊肉,不能治疗。”于是步行进入秦岭中,宋连璧每天在幽竹密草,灌木丛祠里察看,寻找熊的洞穴。看到熊出洞,悄悄进去用刀杀了它的两只小熊,藏在怀里出来。熊回来了,宋连璧慌张惊怕跌入山崖下面,两趾受伤,伤重不能行走,却像原来一样抓着小熊。夜晚住宿在破庙中,有脚步声传来。宋连璧察看他,是以前遇到的道士。宋连璧非常惊讶,说:“师傅为何到这里?”道士说:“等待你好久了。”于是用药涂抹宋连璧的脚,宋连璧就能站立。道士交给他一本书,书上都是符咒,说:“你好好用它,四十年后,和你在鸠兹的市井相会。”宋连璧于是回到家,他的父亲吃了小熊的肉,病就好了。几年后,父亲因其他病去世。宋连璧更加厌弃世俗,想周游五岳。于是稍稍整理以前道士送给他的书,能隐形,驱使风雷雨,又能剪纸做人马盔甲盾牌器械。在侍御史游公的幕府中作门客。崔、魏两人忌恨侍御史,仇家又以侍御史藏匿妖人胡乱上报。锦衣卫过来,捆绑侍御史和宋连璧。槛车到了河西务,宋连璧说:“麻烦诸公告诉中贵(有权势的太监),我是个平民,不习惯在豪家生活,想到其他地方去。”众锦衣卫急忙看,囚车内寂然无人了。宋连璧和侍御史逃亡到淮上,宋连璧说:“你可以回到楚地。”这时宋连壁改姓名为张思任,于是朝廷发公文抓捕逃犯张思任。宋连璧于是潜逃到某宗伯家,宗伯对他很好。当时有个权贵与宗伯有隔阂,宋连璧说:“这个权贵是国家的奸贼!”于是宗伯到长安上书弹动权贵,说他阴险凶狠、打击好人,替阉党复仇,应关入监狱。皇帝非常愤怒,就让人抓住宗伯,在西市问斩。刑具忽然散落掉在地上,寂然无人了。这时宋连璧改姓名为李抱真,于是朝廷发公文抓捕逃犯李抱真。宋连璧回想起以前道士的约定,到鸠兹市中,租房居住等候道士,将近三年。一天有人在墙外大叫:“这里躲藏着逃跑的三人,叫宋连璧、张思任、李抱真,赶快出来!”宋连璧非常恐惧,不知如何应付,那人已经打开门进来了,是原来和他分别的道士。道士责怪他说:“因为你很早就与道有缘,所以送书给你,你为何参与党锢的事,成为天下抓捕的逃犯?我因为这个推迟三年才到这里。”宋连璧叩首道歉,愿意从此以后跟随师傅,永绝世缘,不再思念妻子孩子。道士说:“不可以!你回到乡里,应当再与家人相见。”宋连璧于是携带药袋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很长时间,儿子梦瑞在宋连璧离开时才周岁,见面后不再认识(他)。宋连璧的同母弟弟珠,在朝廷抓拿张思任、李抱真二人时,也怀疑他们就是哥哥,始终未敢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到这时心有感动,赶紧跑过去,急忙打开门,兄弟相认。(宋连璧)于是安抚自己儿子,详细告诉他原因,(在家)停留了几天就走了。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13)“梅梢”即梅枝,梅枝上腊梅凋谢,喻示着春天回归,诗人用这句话点明冬去春来的时节,为下文“春寒少”作铺垫,又与“雪和风”的景象形成对比;(14)上句描摹出乱山之中,一盏残烛在风雪之中摇曳不定,景象极为昏暗凄冷,然而诗人说“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比被囚禁地窖,流放北海牧羊的苏武要好很多;用了苏武忠心于国的典故,将自己的处境与苏武进行对比,写出自己对南宋故国的怀念;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3)描绘出枝头梅花凋谢,冬天逝去,春天到来的景象。交代了时令,引出下文春寒少的感受,与后文描绘的雪和风的山中景象形成对比。(14)山中的环境尽管阴冷恶劣,仍胜过当年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的苏武,运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译文:梅花在腊月将要开尽,春天回来了。毕竟春寒比冬寒少。乱山之中,残烛闪烁,风雪交加。尚且胜过阴山北海囚禁苏武的地窖。年华虽老但才情仍在,只有风格大改。醉醺醺的幸而不曾发愁,却不知谁又唱起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曲子,令我泪水暗自流淌。赏析:“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枝头梅花将尽,冬去春又来。春寒比之冬寒还要好多了。起笔和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实际上并非如此。“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情物。雪和风,词境复推向天地。上句是写实。宋亡后,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下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者羊群。此句典出《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其对他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襟怀之高尚,读之令人叹然。只有如此襟抱,才能身冒风雪交加而从容道出毕竟春寒少的诗句。此二句,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相互对应,具见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故国之思不忘。作者另有词句云:“想关塞无烟,时动衰草。苏郎卧处愁难扫。“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宋朝不少大臣在宋亡之时被掳北去,辰翁同乡同学挚友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列举的这两句词,可以证明阴山海上寓指被掳北上之宋臣,禅为尚友古人表明心志之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其后“文章踬矣”,以至“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年光老去才情仍在,词人颇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写至自己之词作,并非偶然。词人言老来才情未改,只是改变了过去绚丽的风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国之悲。才情仍在,隐约透露出自己不改初衷之意。华风变尽,寓示亡国之后,心灵怀有万千悲痛。词风为之大变。寓亡国之悲于词风之变,与李后主词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可谓异曲同工“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本想可逃愁。却忽听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让词人潸然垂泪。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脱忧愁,谁料得醉中也无可逃愁,反触起无限伤心,则遗民生涯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15)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善)②舳舻千里酾酒临江(重点字:酾)③乌鹊南飞(重点字:鹊)(16)①挟飞仙以遨游(重点字:遨)②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攀)③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④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雕)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17)A.“烙印”中“烙”读“luò”有误,应读“lào”;B.“鲜克有终”中“鲜”读“xiān”有误,应读“xiǎn”;C.“冯河”中“冯”读“féng”有误,应读“píng”;“如碰薄冰”中“薄”读“báo”有误,应读“bó”。D.正确。(18)A.“精典”中“精”写法有误,应为“经”;B.“光茫”中“茫”写法有误,应为“芒“;C.“刚建有为”中“建”写法有误,应为“健”;D.正确。(19)第一空,反映:反照,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这里强调《诗经》对此多表现,有根据语境,应该选用“反映”。第二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苦心经营:用尽心思筹划安排。这里强调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用心筹划,应是褒扬,此处应选用“苦心经营”。第三空,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这里形容的是忧患意识,应该选用“居安思危”。答案:(17)D(18)D(19)B七.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1分,每小题11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盛行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含有褒义里说的是段子和戏精”,含有贬义,故应该是大行其道,排除BD.“一挥而就”,偏正式成语,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作谓语、宾语、定语,蹭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说的是做事情容易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排除C.“潜移默化”,成语,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常用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动作等。“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两个都可以。“水滴石穿”,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积羽沉舟”,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1)首先分析语境,横线前面说,“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由前面语境可知,所采取的句式都是动宾结构,“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和“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都是主谓结构,结构不一致,所以排除AB两项,因为前后句结构一致,构成排比,更连贯,更有气势;C.“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这一表达主客颠倒,“运动规律对足球尊重”不对。故选D。(22)首先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句中“肥皂剧和悬疑片”不当,这里的“肥皂剧和悬疑片”应是选择关系,AD两项都说“肥皂剧和悬疑片”,这是并列关系,这两项的逻辑关系误,所以排除AD两项;“演绎戏剧性冲突”搭配不当,“演绎”和“冲突”不搭配,所以排除B项。答案:(20)A(21)D(22)C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自嘲佛系,不等于不思进取近段时间来各种“佛系”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佛系青年、佛系男女可谓是应有尽有。有人担忧当下许多年轻人自我标榜“佛系”会使得他们不思进取,而在我看来,自称“佛系”其实不过是当下年轻人面对日常生活压力的一种群体性的自嘲罢了,无需过分担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首先,单从个人层面上来看。无论是尚有学业未完成的学生,还是已经踏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工作者,都会或多或少面对着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工作竞争激烈等日常问题都会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倍感压力,尤其是经济独立的年轻人。平时能量满满的“心灵鸡汤”对年轻人们来说也似乎显得乏味了,取而代之的“佛系”思想则更易被年轻人们所接受。年轻人们乐于接受它当然是有理由的,佛系思想即少欲寡求,不争不抢,什么事都不紧不慢……按照佛系的生活方式,放慢自己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达到排解压力的作用,恰好迎合了年轻人们想要排解压力和追求轻松自在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年轻人们热衷于自称佛系也容易理解了。因此,尽管当下许多年轻人乐于给自己贴上“佛系”的标签,但是因为生活、追求和梦想,他们仍然奋斗于各自身处之地,并且不曾敢停下努力。其次,从身边环境上来看。大多数人们都愿意做得更好以展现出自身价值和能力,然而在身边所处环境中想从平庸做到非凡又谈何容易呢?本来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有所退却和疲倦,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因为在身边的环境中显得平凡或无为,佛系一词便容易被年轻人们拿来自我标榜,如此自我标榜其实会让自己少怀一些未尽全力的内疚,也会让自己有所释然,所以也不过是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和安慰罢了。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些人对“佛系青年”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如散漫对待学习,随意对待工作等,但是究其原因还是会发现其实各种因素都有,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压力和“随大流”的心理,而这“大流”正是当下年轻人面对压力的群体性自嘲,也可看作是一个流行的热词,它也只不过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罢了。贴不贴标签其实无妨,更重要的是以豁达心态面对压力,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言虽“佛系”而行非也,“佛系青年”的自嘲不会阻碍真正愿意积极进取的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